池塘中的油膜究竟是什么,又应该如何防范?
更新时间:2021-10-11 11:30:45 来源/作者:水产门户网
很多养殖户可能会发现自己池塘的下风口会出现聚集在一起像油膜一样的东西或者在池塘中出现红色的条带着都是倒藻的现象。
那到底什么是倒藻?倒藻其实就是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的死亡,水色变浑浊甚至变红的一种现象。倒藻主要会对水体造成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倒藻首先水中缺少了光合作用的藻类,水体溶氧就会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上升,ph值下降,一般在7.5以下。
(2)死亡的藻类大量分解。池塘里本身的有益菌不能及时分解完死藻,会产生有毒的氨氮和亚硝酸盐。
(3)水体中的原生生物会大量繁殖,抑制藻类的生长。
(4)水体会变浑。一方面是因为水体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水体变浑,另一方面缺乏了藻类的沉降作用,水中的悬浮物无法沉降漂在水中,也会导致水体浑浊。
倒藻产生的原因:
(1)环境的波动:水温、天气的剧烈变化可能会产生倒藻。
(2)水体缺氧:水体缺氧藻类就会大量的死亡,尤其是连续的阴雨天,藻类缺乏光照,光合作用下降,水体耗氧就会变大,从而导致藻类缺氧死亡发生倒藻。
(3)管理不当:人为的原因导致水体环境的恶化也会导致藻大量死亡。比如乱施肥、乱用消毒剂、乱用一些耗氧的产品和换水的时间不对等等。
对养殖动物的危害:
(1)一旦倒藻水体就会缺氧。养殖动物长期处于缺氧的状态自身的免疫力就会下降,很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发病和死亡
(2)水体中藻类大量死亡就会让其他有害的藻类与病原菌趁虚而入。比如有些池塘藻类过度老化或者死亡就会使池塘过于清澈,很容易引起底栖的青苔大量繁殖。养殖户都知道这种地栖的青苔真的很难处理。
(3)有些藻类死亡后会释放藻毒素,鱼虾可能就会发生藻毒素中毒甚至死亡。
养殖过程中最好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治,要做好提前的预防工作,这样才能降低损失。接下来就讲一讲倒藻的预防措施:
(1)水体里藻类不能单一:池塘本身就有一定量的藻类,建议应该定期培养有益藻,丰富池塘的藻相,预防倒藻。
(2)适当补肥:水体中藻类含量太少就可以适当补肥,在培完有益藻种之后,配合着补肥可以让有益藻成为优势种,改善池塘环境,提供部分饵料。
(3)定期培菌:菌类可以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成无机营养盐,藻类的生长也需要这一营养物质。
(4)及时增氧:持续的阴天就要及时增氧,防止水体缺氧。鱼塘就要多开增氧机,防止缺氧。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