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海水种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惠州举行
更新时间:2020-10-30 09:59:00 来源/作者:海洋与渔业杂志
10月27-28日,广东省海水种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惠州举行,论坛作为2020年《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指导,广东水产种业创新联盟、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广东水产学会联合主办,以“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助推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广东水产种业发展现状,为广东水产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省农业农村厅陈文二级巡视员、业内有关专家、企业代表等参加论坛。
▲ 广东省海水种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
在海水种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山大学教授李桂峰分析了广东海水鱼种业的发展现状。他认为目前广东海水鱼种业发展还比较薄弱:广东大部分海水鱼种苗大多由来自海南、福建等省的水花培育而成,形成了以广东为中心的“南繁北养”、“北繁南养”的海水鱼产业“接力”发展的模式;对比广东淡水鱼种业立足广东、面向全国的局面,广东海水鱼种业还比较依赖外省“进口”;广东的个人、企业到海南投资办种苗场的“外出务工”的现象比较多;土苗多,良种少,缺乏种质标准,缺乏全产业链的供应体系,缺乏从源头控制种质质量的主动权,缺乏养殖种苗种质的保障;生产方式落后,大多处于生殖操作的初级阶段,基于SPF种苗生产工艺体系、方法的企业不多,种苗阶段疫病防控缺乏主动控制的能力。
▲ 中山大学教授李桂峰分析广东海水鱼种业现状
针对广东海水鱼种业发展现状,李桂峰建议,应制定良种培育与产业振兴计划,针对广东海水鱼产业主导品种发展需求,巩固一批产业化水平高、具有传统优势的品种种业;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明晰各方责、权、利,推动发展以企业为主导的种业创新格局,为广东海水鱼种业发展提供空间;强化各级良种场作用,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以产学研合作方式联合办场,按现代种业标准规范省级良种场的运作,并建立以广东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下以企业为主体的良种推广体系。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超群分析对虾种业发展现状
对虾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中国虾类育苗量占水产育苗量的32%,其中南美白对虾育苗量占虾类育苗量的83%。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超群在论坛中分析了对虾种业的发展现状,他认为,对虾种质遗传与育种研究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目前对虾育种技术仍只局限于选择育种,而种质遗传机制和精细全基因组、种属间杂交育种、细胞育种等在其他动植物育种中常用的技术尚未在对虾中成功应用。此外,他还从如何从经济种中发掘出新的养殖种、驯化野生经济种的产业价值与前景、制约遗传育种进步的关键是驯化不足还是野生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不够等角度阐述他对对虾种业发展的思考。针对关键养殖种凡纳滨对虾,胡超群认为,凡纳滨对虾选择育种的前景、表型与基因型的连锁关系、性状遗传与家系的关系、育种基础群和家系的规模等问题仍有待于行业思考和解答。
▲ 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刘志刚分析广东海水贝类育种与实践
2018年广东贝类养殖产量189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3%,在11个沿海地区中位列第四,占广东海水养殖产量的59.8%,列水产养殖第一,贝类海水养殖面积占全省海水养殖的41.8%,产业地位十分重要。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刘志刚分析了广东海水贝类种业发展现状。他认为,广东海水贝类种业的发展已显现瓶颈,主要表现在,近江牡蛎天然种苗供应缺口巨大,每年蚝苗缺口达60%-70%,靠广西蚝苗填补,但广西蚝苗也已告急,不能满足供应;近江牡蛎天然种苗缺乏耐高盐品种;扇贝人工繁育已有40年历史,近亲繁殖、不良的种苗繁育陋习已导致种质出现严重退化,抗逆性下降;优良品种开发缺乏力度,缺乏规模化规范化贝类种苗场,政策层面缺乏引导。因此,刘志刚在论坛中建议,海水贝类种业应加大力度开发近江牡蛎人工种苗,选育近江牡蛎耐高盐品种;开发近江牡蛎三倍体,培育“四季肥”广东生蚝;培育和建设省级、国家级贝类良种场,推广贝类养殖良种良法。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陈文对论坛召开表示赞赏
陈文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赞赏,他鼓励与会专家和企业要永葆“闯”的精神,以攻为守、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发挥政产学研推用“六位一体”的体系优势,持续深化拓展水产种业发展,攻坚渔业生产短板和难点。要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精良设施装备为支撑,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质量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创建具全国先进水平的现代水产种业体系,筑牢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基础,助推广东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
在此期间,广东水产种业创新联盟召开了联盟工作会议,总结联盟工作。据了解,2019年,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的指示要求,广东水产学会联合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组建成立“广东水产种业创新联盟”,联盟以水产种业创新需求为导向,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代表种业的诉求与心声,服务于全行业。通过联盟的平台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制定联盟标准并配套相关检测手段,解决从产品定义到行业应用的端到端问题,为水产种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