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养虾的基础是选择优质苗种,优选虾苗应注意把好这“九关”
更新时间:2021-09-16 17:00:00 来源/作者:水产门户网
养好南美白对虾,成功的基础是选择优质的苗种。苗种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那我们如何判断苗种的优劣呢?主要应把好以下九关!
健康证明
由虾苗场提供的健康证明,该证明由国家指定的检测机构开具,或委托相关有资质的部门对其检测。
外表检查
1、外观同一池内的虾苗大小一致、规格整齐、个体均匀。
2、虾苗肠胃是否饱满,健康虾苗的肠胃任何时候都是饱满的,虾苗摄食不同品种的饵料,则肠道的颜色有所不同 肠道粗而直的虾苗摄食和消化快,表现出来在养殖过程生长速度也相对有优
3、虾苗体形检查,养殖户看苗时要注意观察虾苗的额角、尾扇和附肢是否弯曲或变形。一般发病的虾苗使用过量的药物治疗后会出现畸形现象。这样的种苗可能生长速度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健康生长。
4、虾苗体态体色,健康虾苗身体通透,行动协调。如果虾苗肌肉白浊或体色异常,杂色苗,这可能是虾苗发病的征兆。养殖户要认真观察虾苗鳃部是否有肿大,鳃肿的种苗养殖成活率很低。健康虾苗体形肥壮,体态完整,体表光滑,无附着物,无损伤;为健康虾苗。
实验测试
抗离水实验,从育苗池随机取出一定量(50尾~100尾)虾苗,用拧干的湿毛巾把虾苗包起来,10分钟后放回装有育苗池水的盆中,计算虾苗的成活率,死亡率<10%的虾苗质量较好。
温差实验,自带冰块到虾苗场,装约30℃的苗池水,放入冰块让水温降到22-23℃,随机打1瓢虾苗放到网袋,连网袋和虾苗一起放到降温的这盆水里2-3秒钟,然后迅速提起网袋把虾苗放回苗池中,如虾苗经过这么大的盐度和水温差异仍能在30分钟内恢复原有状态,说明该虾池虾苗有很强的抗应激能力和抵抗力,属于健康的虾苗。
顶水流实验,虾苗活力检测,取100~200尾虾苗放人盆中,用手伸人水中,健康虾苗立刻应激逃避;或者用手拨动水体形成水流,健康虾苗则逆水游泳;确为健康虾苗;反之为弱苗图片
谨防“抗生素苗”
为了控制弧菌、育苗水质恶化等,部分不正规苗场有可能使用“呋喃唑酮、氯霉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等来处理水质,因此拿苗前1天指定苗池,取该池的水,做总菌培养(最少24小时后有结果),如果总菌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或几乎没有,有可能是育苗时使用过大量的抗生素或其他药物来处理问题,这种情况需要考虑是否拿苗了。
谨防“高温苗”
育苗温度控制极为关键,苗场通黹都要做到半小时检测1次温度,并登记造册。糠虾3期或更多几天的仔虾运抵时开始淡化,苗池的水温调节成等于或接近苗袋的温度(23℃即可),4~5小时后,逐渐加温到 27~28℃,并在此范围内保持稳定。如果有条件可以去苗场连续测量或查验几次一天中几个阶段的水温,检查有没有超过32℃或更高的,长时间处于超过32C℃水温的虾苗代谢快,脱壳间距时间短,放养后成活率极低,不适合养成。
查证淡化过程
尽管南美白对虾为广盐性虾,但对盐度的梯度变化很敏感。合理的淡化进度,能够增强苗种渗透压的调节能力,增强适应性。
苗场由于短时间内生产压力大、连轴转,应避免急功近利,淡化的时间过短,会导致淡化不彻底,放养后成活率低。淡化时间过长,淡化池密度过高(10万~15万/立方米),成活率也不高。所以淡化的时间7~10天比较合理。
查验日常管理数据记录
规范的苗场,会做到非常精细化的管理,这些管理上的检查、复核到的数据,淡化育苗会有详尽的记录,还必须登记造册,比如投饲数据、水质监测(尤其是pH值等重要指标)、虾苗生长、虾苗表观变态及附着物等。
重要病原监测(非检测,生物安保内容之一)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受到“对虾肠道上表皮细胞孢子虫”(简称“肠肝胞虫”EHP)的威胁,引起各地从业者紧张。对虾肠肝胞虫是近年来危害较重的一种虾类疾病。对虾感染肠肝胞虫后不会立即死亡,但是,由于肝胰腺和近肝的肠道上皮细胞被肠肝胞虫布满后,严重影响了对虾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对虾摄食的食物难通过消化和吸收变为虾体的机体,因此,出现严重的生长缓慢现象,导致对虾养殖产量下降。
近几年,也出现过虾肝肠胞虫检测为阴性的南美白对虾虾苗养殖30~40天后出现虾肝肠胞虫阳性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虾苗虾肝肠胞虫感染率低,采样时未能采集到阳性个体,虾苗检测结果表现为阴性。检测结果为阴性,其实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样品所在虾池所有虾苗个体都不携带虾肝肠胞虫,二是该池塘中存在虾肝肠胞虫,但携带率低,采样时没有采到阳性样,样品全为阴性个体。一只虾池中数量达到百万只,采样只能采集其中极少部分,如果阳性个体含量较低,能采集到阳性个体的机率极低。因此,检测结果为阴性却为虾肝肠胞虫含量低的苗种投放后,因为环境条件不佳会出现虾肝肠胞虫的暴发。这几年业内已充分认识到虾肝肠胞虫的危害,从种虾场到繁育场再到标粗场都十分重视种虾或虾苗的虾肝肠胞虫的控制,应该说种虾或虾苗中虾肝肠胞虫不象前几年那样含量高,但要做到每只种虾或每只虾苗都不带虫仍有一定难度,因此,携带低含量虾肝肠胞虫的苗是养殖一段时间后出现虾肝肠胞虫阳性虾苗的主要原因。
现场检测(少不了的措施)
近年来发现虾苗肝脏出现“小白点"的现象,俗称“白点苗",放养后成活率极低,建议拿苗时取育苗池若干苗,做显微镜检查(俗称镜检),同时可以查看到额刺的多寡、体表干净光洁与否、附肢是否健全、肠胃饱满度等。镜检肠道、肝脏等处的油滴丰富程度,以及中肠后盲囊“肌肠比”是否大于4:1,油滴越丰富、肌肠比越大,苗种品质越好。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