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鱼:水产养殖新贵,未来可期
更新时间:2025-02-17 10:51:33 来源/作者:科学养鱼
马友鱼
学名四指马鲅(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重要海水和半咸水池塘养殖对象。因其肉质细嫩鲜美,在广东、福建、台湾和香港等地广受欢迎,也是东南亚名贵养殖鱼类之一。台湾谚语中有“一午,二鮸,三嘉鱲”的说法,其中“午”指的就是马友鱼。据了解,广东海洋大学鱼类遗传育种与增养殖团队在马友鱼的新品系选育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为进一步了解情况,科学养鱼采访了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主任王忠良。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主任王忠良
科学养鱼:为什么要进行马友鱼的新品系选育?
王忠良:马友鱼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新兴的高经济价值养殖品种,但其野生亲本群体资源量低、苗种供给不稳定,且未经系统选育的亲本导致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低、生长性状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产业化发展。在养殖过程中,马友鱼应激性强、成活率低,且缺乏适应规模化生产的良种支撑。为此,广东海洋大学鱼类遗传育种与增养殖团队在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和科技小院等项目的支持下,利用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解析生长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基础,建立基于传统选育和全基因组选择等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的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培育适合多平台、多模式养殖要求的高产、抗逆、抗病新品种(系),开展规模化育苗技术研究,旨在解决种质资源退化、苗种质量不稳定、生长速度不均衡和抗逆性差等问题,为构建马友鱼高效养殖模式奠定基础。
科学养鱼:马友鱼新品系存在哪些性状优势?
王忠良:近年来,鱼类遗传育种与增养殖团队利用群体选育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现代育种技术开展新品种培育工作,研究进展顺利。马友鱼速生抗应激选育品系大规格苗种室内工厂化培育技术通过专家组现场测产验收。建立了速生抗应激新品系1个;应用生态调控等措施促使选育群体亲鱼同步成熟、自然产卵,并进行室内工厂化育苗。经测算,马友鱼受精卵孵化率为88%,仔稚鱼成活率80%。现场抽样测量显示,经110天室内工厂化培育,苗种平均全长10.9厘米,平均体重48.4克,育苗成活率86%,实现了马友鱼速生抗应激大规格苗种的规模化培育;新品系苗种规格均匀,与同期对照组苗种比较,苗种全长提升17.2%,体重提高19.8%。同时,苗种抗应激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升。
科学养鱼:马友鱼在水产养殖方面有什么潜力?
王忠良:马友鱼因其肉质细嫩鲜美,在广东、福建、台湾和香港等地广受欢迎,也是东南亚名贵养殖鱼类之一。因其盐度适应范围广、产卵周期长、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可全程摄食人工配合饵料、经济价值高等特性,已被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作为重点推广的海水养殖鱼类,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十大特色水产种质资源,也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2021年、2022年渔业主导品种之一。马友鱼对养殖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能够在海水、咸淡水等多种水体中生存和生长,这也为多样化的养殖模式提供了可能。同时,马友鱼的抗病性较好,养殖过程中的病害相对较少,降低了养殖风险,有利于大规模养殖产业的发展。此外,作为我国南方沿海地区重要的新兴养殖品种,马友鱼在遗传育种、苗种培育、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饲料、病害防控、深加工等领域的产业链延伸空间大,极具养殖开发利用前景,有望成为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新海水鱼养殖品种。
科学养鱼:目前哪些地方、哪些养殖模式适合养殖马友鱼?
王忠良:基于其生物学特征,马友鱼适合我国南方盐度3~30的河口和沿海地区的咸、海水池塘养殖,也适宜在全国沿海具备水温可控、盐度可调条件的室内工厂化养殖。目前,马友鱼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团队研发的“四指马鲅池塘生态综合养殖技术”入选2023年度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在广东湛江地区已累计推广养殖马友鱼3000余亩,亩产3000斤左右,养殖效益显著,带动了马友鱼养殖模式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同时,团队已建立了马友鱼室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体系,构建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水泥池/养殖圆桶),研发了大规格苗种标粗、转运和成鱼接力养殖技术,确立了工厂化循环水标粗、养殖密度、饲料转换和投喂策略;系统研究了不同养殖密度、不同光照、不同温度及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胁迫因子对马友鱼生长、应激等影响的生理机制,为马友鱼工厂化养殖的抗应激控制和管理措施提供了理论支撑,并据此优化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方法和工艺流程。
此外,团队正致力于开展马友鱼苗种入海窗口、陆海高效转运、饵料精准投喂、营养需求、环境适应、应激消减、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研发,拟建立“工厂化循环水车间+深水抗风浪网箱”陆海接力养殖模式,为马友鱼深远海大型设施养殖提供技术支撑,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科学养鱼:养殖户在养殖马友鱼时,需要注意什么?
王忠良:目前,马友鱼池塘养殖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马友鱼抗应激能力较弱,在鱼苗运输和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应激死亡问题。大规格种苗在运输过程中宜采用水车运输,并控制密度;养殖过程中控制水质环境稳定,减少应激死亡,提升养殖成活率。其次,要注重水质管理,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和良好的水质状况,定期检测水质指标,特别是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确保水质稳定。再者,合理投喂饲料,根据马友鱼的生长阶段、水温、水质等因素,科学确定投喂量和投喂频率,选择优质的饲料,保证营养均衡(夏季水温较高时应适当控料或停料)。此外,还需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加强鱼病监测,一旦发现疾病迹象,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科学养鱼:马友鱼新品系的成功选育对水产行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王忠良:(1)种业创新:突破马友鱼野生亲本依赖,推动海水鱼传统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应用。(2)产业升级:构建高效制种与大规模苗种培育技术,突破马友鱼种质资源利用和种业发展创新的瓶颈问题,助力海水鱼品种产业化和市场化,提高南方沿海地区水产养殖种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3)经济效益提升:缩短养殖周期、提高成活率,提升养殖效益,吸引更多养殖户投入到马友鱼养殖产业中,推动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升级。
科学养鱼:针对想要选择养殖新品系马友鱼的养殖户,您有哪些建议?
王忠良:在选择马友鱼养殖前,要充分了解该品种的特性、生长习性和养殖要求,做好养殖规划。建议先从小规模养殖开始尝试,积累养殖经验和技术,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加强与科研机构、技术推广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及时获取最新的养殖技术和信息,不断优化养殖管理和技术措施。
科学养鱼:您的团队下一步有何计划?
王忠良:团队将继续开展马友鱼速生抗逆新品种的研究和培育,优化其养殖技术体系,探索更高效、环保的养殖模式,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开展全季节育苗技术研究,突破苗种供应季节性限制,实现全年稳定生产和优质种苗供应。加强与企业合作,推动马友鱼养殖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扩大养殖规模。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