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广州、阳江派“灭蚊鱼”“出战”!这究竟是什么鱼?
更新时间:2025-07-31 09:53:30 来源/作者:海洋与渔业杂志
近日,佛山市全市打响“蚊子阻击战”,紧密部署蚊子消杀工作。在禅城区,除了常规的灭蚊措施外,城管还安排了“灭蚊鱼”上岗,在亚洲艺术公园、中山公园分两批先后投放了超5000尾“灭蚊鱼”。
佛山市禅城区园林绿化技术服务中心园林工程师李志东表示,蚊子一般在水中产卵,然后卵孵化成幼虫。“灭蚊鱼”能够摄食蚊子幼虫,把蚊子杀灭在幼虫阶段,防控效果比较好。
7月27-28日,广州市人民公园管理中心分批次向广州兰圃水体、溪流等区域投放6000尾“灭蚊鱼”,构建绿色防控体系。
“灭蚊鱼”并非“食蚊鱼”
事实上,“灭蚊鱼”是坊间对具有摄食蚊卵、蚊子幼虫等习性的多种鱼类的统称、俗称,并不特指某一种鱼类,世界范围内,可以吞食蚊子幼虫的鱼类超100种。
据了解,佛山市亚洲艺术公园、中山公园投放的5200尾“灭蚊鱼”鱼苗中,有鲢鱼4000尾、土鲮鱼1000尾,还有拉利毛足鲈200尾。其中,拉利毛足鲈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后续,相关部门将持续跟踪监测、评估控蚊效果,以及投放鱼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同时,佛山顺德龙江镇向村民免费发放泥鳅,并指导村民往家中水池中投放,这样一来既可以起到“治蚊”效果,也可以保留水池,尊重岭南水乡群众的风俗习惯。
7月26日,佛山市高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城区中心公园投放3000多尾中国斗鱼。7月28日,阳江市江城区城西街道在多个村庄范围内投放了20000条斗鱼,用于灭蚊工作。
▲ 中国斗鱼
此外,广州市人民公园管理中心投放的是土鲮鱼鱼苗,属于本土鱼苗,具有捕食蚊子幼虫的能力。
“以鱼控蚊”
“灭蚊鱼”的灭蚊作用主要靠“吃”,它们的胃口不小。以泥鳅为例,一天能吃下逾百条蚊子幼虫。作为杀灭蚊患的好帮手,“灭蚊鱼”可以大大降低蚊子的繁殖率,从而降低成蚊的孳生密度,从源头切断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链条。
投放“灭蚊鱼”是一种高效、绿色的生物防治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还能构建“以鱼控蚊”的生态防蚊长效机制,效果更持久。
目前,投放“灭蚊鱼”的水域以公园为主,这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灭蚊效果的双重考虑。一般而言,公园里的人工湖相对封闭,水体流动性不强,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利于“灭蚊鱼”摄食蚊卵和蚊子幼虫。
“食蚊鱼”的风险警惕
不同于“灭蚊鱼”,食蚊鱼俗称大肚鱼,形似柳条,故又名柳条鱼,柳条鱼,隶属于鳉形目、胎鳉科、食蚊鱼属。它是一种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食谱广且喜吃蚊虫;形态与青鳉较相似,体长形,略侧扁,体型小,一般仅1~5cm,极少能达到6cm。
“食蚊鱼”原产于中、北美洲,由于可以用来控制蚊子的繁衍和疟疾的传播,而被世界多个国家地区大量引种。除了摄食蚊子以外,“食蚊鱼”还会摄食其他鱼类的幼苗,要慎防它背后隐藏的生态危机。2011年,原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例食蚊鱼对罗非鱼仔鱼的捕食现象,并在该雌性食蚊鱼消化道中发现3尾罗非鱼仔鱼。
▲ 食蚊鱼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外来物种与生态安全团队长期专注相关研究,团队成员表示,食蚊鱼对各种环境因子的适应范围广,性成熟时间短,繁殖量大。食蚊鱼对本土水生生物威胁较大,是导致青鳉、唐鱼等土著种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现在我国南方大部分水系均有分布。
目前,“食蚊鱼”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名录,重点提醒:市民切勿自行购买“食蚊鱼”随意投放!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