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近半海水鱼广东养
更新时间:2025-02-20 09:37:05 来源/作者:羊城派
南海之滨,一座座海洋牧场养殖装备拔“海”而起,充实“蓝色粮仓”;一项项“广东造”海工重器加速挺进“深蓝”,创下多项世界纪录;一个个港口昼夜繁忙,助力全省货运通江达海“链”接全球……向海洋要动力、要未来,广东正奏响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站在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的关键节点,第一经济大省如何打开广阔空间?现代海洋经济如何“粤”进奔腾?2025年,羊城晚报延续2024年的深调研,《探访“海上新广东”——广东现代海洋经济深调研》带您一起看广东向海而生、向海而兴。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2月5日,当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再次擂响高质量发展的战鼓,发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动员令,南海之滨,迈着向海图强的铿锵步伐,一曲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欢歌已然奏响。
承载新一年的期许,开启接续奋斗新程。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把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有奔头、更有劲头?羊城晚报记者18日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广东省海水产品养殖产量增速连续两年创近十年新高,其中海水鱼养殖产量占全国产量近一半。2025年是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实现2027年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任务攻坚之年,广东将按照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海洋生物等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
全国近半海水鱼广东养
2023年以来,广东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大食物观,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紧紧围绕全产业链,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24年,广东省海水产品养殖产量预估达376.83万吨,同比增长5.47%,增速连续两年创近十年新高,其中海水鱼养殖产量预估达97.54万吨、同比增长达7.93%,占全国产量近一半,全国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蓝色粮仓”根基更加夯实。
两年的生动实践,搭建起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全国首个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17条措施相继印发出台,现代化海洋牧场一级开发主体“补改投”、“疏近用远、生态发展”、沿海渔港经济区、种业攻关、装备创新、产业发展等一揽子政策举措制定实施,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规划引领、政策支撑体系全面形成。
科技创新跑出广东领先
与传统养殖最大的不同,广东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聚焦种业和装备,点燃科技创新澎湃引擎。
近年来,广东种业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组建起种业创新中心,搭建“拎包入住”式共享平台,以“业主制”“赛马制”汇聚全国63个优秀海水育种团队来粤开展技术攻关。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持续丰富,2023年以来,在全国率先突破南海大黄鱼、黄金鲹、章红鱼、黄唇鱼、巴浪鱼人工繁育技术,在省内首次突破红瓜子斑和海鲈全流程人工繁育技术,凡纳滨对虾“中兴2号”、扇贝“橙黄1号”2个海水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全省累计培育国家审定的海水新品种18个,数量全国领先。
装备创新同样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组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首台升降式桁架类网箱“联塑L001号”、全国最大的升降式桁架类网箱“湛农1号”下水,都经受住了17级“摩羯”台风考验,全国首台和最大的风渔融合养殖平台“明渔1号”和“伏羲一号”也下水投产。
2023年以来,全省新建成1246个重力式深水网箱、10个桁架类网箱,新增深水网箱养殖水体超400万立方米,深水网箱养殖水体达1430万立方米、居全国第一,创新驱动优势和规模效应持续显现。
央企民企外企共绘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图景
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的探索是培育链主企业兴产业,成立16家专业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一级开发主体,统筹开发海域、海岛、渔港、陆基产业用地。目前,一批居于行业龙头的央企、民企、外企也纷纷投身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通过实施“陆海接力、岸海联动”,广东全产业链推进项目建设。2023年以来,全省累计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项目127个,总投资超200亿元。
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园区建设类项目,总投资近20亿元的湛江市国际水产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汕尾市华润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实施;产业集群类项目,广东启动实施总投资超20亿元的国家级金鲳鱼、生蚝两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促进金鲳鱼、生蚝两条两百亿级的产业链快速发展;港产融合类项目,在已创建广州番禺、汕头南澳的基础上,2023年以来又启动创建茂名滨海新区、珠海市、阳江市海陵岛-阳西3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项目和湛江徐闻、汕尾马宫2个省级渔港经济区项目,依托渔港经济区建设落地实施了一系列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等项目;中外合作类项目,中欧、中-印尼渔业产业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总投资40亿元的中-挪三文鱼陆基养殖项目成功签约……
打造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
向着深远海进发,2025年是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实现2027年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任务攻坚之年,广东将按照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锚定《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2024-2035年)》目标任务,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种业创新中心,深入开展技术攻关。
羊城晚报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广东将继续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推动近海传统网箱养殖“木改塑”转型升级,完成禁养区违规养殖清理;加快深远海抗风浪新型重力式网箱、桁架类网箱和养殖工船布局。到2025年底,预计全省建成桁架类数量将达28个(自2023年至2026年,桁架类网箱数量每年翻一番)、养殖工船3艘、重力式深水网箱近6500个;着力建设共富集聚区,建立健全“大渔带小渔”联农带农机制,打造功能齐备、“拎包入住”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共富集聚发展区;大力推进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以渔港经济区为依托建设陆基产业集聚区,建设6个国家级、新创建6个省级沿海渔港经济区;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海洋生物等融合发展,完善集苗种繁育、饲料动保、病害防控、装备制造、渔港建设、产品加工、冷链物流、贸易营销、品牌培育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促进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加快打造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
记者观察——
放眼世界,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增加值的贡献正在加速增长。在广东,海洋同样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海上新广东”建设的重要支撑,更是促进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盛。那些向海而强的万千故事,不只发生在过去的广东,如今也正铺展在我们眼前。
经过两年的生动实践,广东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发展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实施“陆海接力、岸海联动”,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初步形成,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决定性变量,破解了一系列“卡脖子”问题,种业、装备等关键领域创新能力引领全国。南粤大地,央企民企外企共绘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图景,一批链主企业持续涌现,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加速落地实施。
当下,蓝色经济正日益成为新世纪发展的制高点,成为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强大引擎。广东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发展,如今越到“深水区”越充满挑战。在这片成就过无数人梦想,也创造过无数奇迹的发展沃土上,相信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定能带给我们一个“海上新广东”!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