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鱼稻共生种养新突破 成本降低40%以上
更新时间:2025-02-24 11:17:45 来源/作者:科学养鱼
池塘鱼稻共生种养模式是一种种养结合式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它结合了水产养殖和水稻种植,通过在池塘水面设置浮床种植水稻,实现了一水多用、一塘多收的效果。据了解,传统种养模式下浮床存在易损坏等缺陷,生产成本高制约了经济效益,导致鱼稻共生技术难以推广。近年来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联合重庆市生态渔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不断开展技术研究与试验,取得了新突破。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技术,科学养鱼采访了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站长、重庆市生态渔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翟旭亮。
科学养鱼:请详细介绍一下池塘鱼稻共生技术?
翟旭亮:池塘鱼稻共生技术是在池塘水面利用浮床4-8月种植水稻、9月-翌年3月轮种黑麦草,实现一套浮床全年使用的技术,可实现全年净化水质,修复水体富营养化的目标。在这种模式中,水稻种植在漂浮浮床上,而这些浮床漂浮在鱼塘水面上。水稻的根部可以伸入水中吸收养分,同时为鱼类提供遮阳和栖息的空间。鱼的排泄物为水稻提供养分,而水稻则可以净化水质,形成一个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生产出更加绿色健康的农产品。
科学养鱼:您的团队在该模式上取得了哪些新的突破?
翟旭亮:之前部分浮床(如挤塑板浮床)存在易损坏、使用年限短、折旧成本高、种植用工多等缺陷,导致鱼稻共生技术难以推广。近年来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联合重庆市生态渔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开展技术试验,采用PE、PP材质作生态浮床,防紫外线,经久耐用,成本较低,并试验成功相配套的轻简化种植方法,浮床寿命大幅延长、种植成本下降40%以上。另外还配套开发了立体式种养浮床、工程设施化养殖配套鱼菜共生设施。
生态浮床
科学养鱼:该养殖模式有哪些技术要点?
翟旭亮:浮板采用PE橡塑板材质,规格一般为2米×1米,厚度为1.5厘米,每平方米开种植孔20个,一般设在投饲区的相对方,集中成排摆放,以减少对渔业生产操作的影响。浮床面积宜为池塘水面积的10%~15%(根据水体氮、磷指标调整),浮床覆盖率一般不超过15%,以5%~10%为宜,过多则会影响水体采光和浮游生物光合作用,影响水体氧气合成,造成缺氧。另外,鱼稻共生结合底部微孔增氧还能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减少病害发生。浮床的摆放应呈带状分布,这样既能遮阴,由不会引起局部池塘因光合作用降低造成缺氧。在秧苗移栽或谷种直播前应将全部浮床铺设完毕。浮床只能与纲绳相联,浮床间不相联,以免风力太大时将浮床扯烂。
鱼稻共生池塘平面示意图
稻育苗含常规育苗与新法育秧。育苗气温低于12℃时,需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苗龄期30~40天、苗高25厘米左右时可移栽秧苗。移栽时,每个种植盆两侧相邻网格各插1根秧苗(即每个种植盆插2根秧苗)。采用常规育种方式时,在种植盆中放置海绵作谷种载体,海绵厚2厘米左右。当日常气温高于12℃后(重庆约为4月初),每盆直播经催芽露白的谷种1~2粒,盖上1厘米以上厚的育苗专用有机质即可。
鱼苗放养前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苗种在下塘前用3%~5%的食盐水浸浴消毒5~10分钟,下塘2天后,用聚维酮碘对水体进行消毒,可有效提高鱼种成活率。在投饵技术上,应实行“四定”和“四看”原则,增氧机的使用要做到“三开两不开”,防止天气变化引起缺氧泛塘。在天气突变、阴雨天时需要加强巡塘,关注鱼情,防止发生缺氧泛塘,同时可配备1台发电机,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科学养鱼:投入成本和收益如何?
翟旭亮:每亩浮床造价约为20443元。每年折旧成本折算为1866元,每年浮床成本仅约5元/米2,一般养殖户尚可接受。浮床整理、水稻和黑麦草种植与采收合计每年用工约30人次。浮床铺设费按10年分摊以及其他费用,每年96元;每个工按80元计算,每年费用为2400元;每年购置稻种、草种费为150元。每亩成本合计为4512元。收入组成主要为收获稻谷和增收草食性成鱼,其中稻谷每亩收入为2000元,成鱼每亩收入为4560元,每亩收入合计为6560元,每亩净利润约为2048元。
科学养鱼:目前推广情况如何?
翟旭亮:目前已在重庆绝大多数地方进行推广示范,在重庆万州、大足、长寿、璧山等地均建设有示范基地,重庆整体推广面积约2万亩,在四川、广东等十几个省市也有一定规模的推广示范,后续重庆地区将会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打造品牌,完善产业链,力争实现池塘综合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鱼稻共生+池塘工程化养殖+池塘尾水治理”多技术融合模式
长寿池塘鱼稻共生基地
大足池塘鱼稻共生基地
科学养鱼:采用这种养殖技术需要注意什么?
翟旭亮:一般在4-8月种植水稻、9月-翌年3月轮种黑麦草。水稻和黑麦草的种植可有效改善水质并充当草食性鱼饲料,减少鱼发病,从而大量减少鱼药使用。水稻、黑麦草都是依靠根系吸收池塘水中氮、磷等营养生长,不施肥、不打药,日常管理主要注意防止纲绳断裂及浮床变形;池塘养殖要勤巡塘,多观察水体情况和溶氧变化,及时清除塘内漂浮物,日常检查设施设备工作情况,每天做好养殖生产记录。凡经国家或省级良种审定部门审定且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都可用于水上种植。但经我们种植筛选试验,在米质、产量、株高等综合效果较好的适宜重庆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有宜香优2115、粮两优1790,其次是川优6203、万优66及丰优香占等品种。另外,水稻种植面积要根据池塘养殖品种、产量和池塘老旧程度进行灵活调整,一般产量高、吃食性鱼类为主和老旧池塘种植面积可以适当增加。池塘浮床的排放也应呈带状分布,方面水体透光,并在池塘一角设置头同浮床宽度一致的水稻收割台,更方便采收。
水稻收割时建议将浮板移动至岸边,通过刈割形式人工收割。收割时间约在8月下旬,谷粒90%以上呈黄色即可收割。稻谷收割时,若计划留作再生稻的,稻桩应留30厘米以上,在十月底可再次收割(水肥时,再生稻谷亩产量一般可达100~150千克);若不留再生稻的,收割时尽量收割上部成熟的稻穗,青色的稻草待稻谷收完后分批收割作为池塘草食性鱼类饲料。水稻稻草收割结束,新拨黑麦草高约30厘米时,即可收割投喂草食性鱼类,之后可多次收割。水较肥的池塘,黑麦草产量可在12千克/米3以上(多次收割)。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