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技术应用  >>  解锁湛江对虾“四季丰收”的科技密码

解锁湛江对虾“四季丰收”的科技密码

更新时间:2025-02-27 10:10:37       来源/作者:南方日报


走进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威集团”)纪家基地的南美白对虾育种车间,跨梁架空结构下,养殖池、给排水管道、供氧管道有序分布……工作人员正拿着纱网,在虾池中随机捞取虾苗,细细检查虾苗的生长情况。

2024年末,在海威种业对虾育种成果发布会暨2025年种虾销售签约仪式上,海威集团销售海威种虾3万对,交易金额1800万元,实现国产种虾首次对外出口,也是我国种虾贸易从进口到出口的历史时刻。

对虾养殖,湛江有着深厚的产业底蕴。凭借几十年的积淀,湛江形成“苗种—养殖—加工—贸易—配套服务”的全产业链闭环,对虾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占据湛江水产业的半壁江山。虾苗是“芯片”,养殖是“根基”,加工是“引擎”,贸易是“血脉”,湛江对虾正从深海游向未来。

image.png

从进口苗到自产“湛江芯”

东海岛,一枚镶嵌在万顷碧波中的美丽宝石,这里曾以独特的火山地貌闻名,如今,这里享有盛名的还有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简称“863基地”)。

在基地的育种车间里,一个个圆形养殖虾池依次排列,凑近看,一尾尾晶莹剔透、活蹦乱跳、壳薄体肥的南美白对虾随之跃出水面。

南美白对虾是全球对虾养殖规模最大、产量占比最高的对虾,原产于中、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等热带海域,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首次从美国引入中国。“2007年是70美元/对,2013年涨到了110美元/对,再到后来提价至180美元/对”业内人士回忆道,由于我国南美白对虾的种质资源长期依赖国外进口,养殖规模的扩大进一步推高了种虾价格。

种苗被誉为粮仓的“芯片”。过去,虾农手握“洋种苗”,心头压着“成本山”;而今天的湛江,已用一粒粒自主繁育的虾苗,改写了这一历史。

2011年,863基地联合中山大学成功选育出第一个南美白对虾抗病新品种“中兴1号”,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海洋渔业种源“卡脖子”问题。

目前,863基地有亲本选育养殖池150亩,育苗水体2万立方米,是集种苗、水产饲料、养殖、动保等于一体的综合研发平台,年选育对虾亲虾10万对、虾苗80亿尾,是我国最大的南美白对虾亲本选育基地。

如曙光般,南美白对虾为产业带来了新希望,湛江正逐渐成为全国水产种业培育基地。如今,湛江对虾年育苗量达2000亿尾,实现自给自足的同时远销全国各地,形成了“湛江虾苗”品牌,水产种业“硅谷”逐步形成。而选育工作完成后,养殖环节便显得尤为关键。

解锁“四季丰收”的科技密码

入网的对虾不时跃出水面,打捞上岸的活虾将过秤、装箱,准备发往湛江市区乃至更远的地方……近日,坡头南三岛养殖大户陈康庭的对虾养殖基地迎来一轮丰收,在家家户户团圆之际为食客提供本土养殖、味美价廉的对虾。

“虾的生长温度为22℃-26℃,湛江夏季的气候条件都很适合虾的生长,但是冬季情况就不一样了。”陈康庭指着虾塘解释道,虾塘一年因冬季温度太低只能收获三批,这曾是制约发展的一大难题。

为此,南三镇引进浙威(广东)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打造了5000亩南三温棚白对虾产业园试验场,这一好消息,给对虾养殖户带来了底气和信心,海大中宝养殖场负责人施日华的感受尤为深。

“盖上大棚,相当于为池塘搭建一个温室,一年四季均可放苗、出产。”施日华介绍说,采用温棚反季节半絮团模式养殖小棚白对虾,亩产4000—5000斤/季,一年生产四季,让冬天也可以养虾,有效促进水产经营管理模式升级。

从传统粗放的“靠天吃饭”,到高位池集约化、工厂化生态养殖,湛江虾农的“工具箱”还在不断升级。

从空中俯瞰恒兴集团旗下的湛江南部海岸渔业有限公司的万亩虾塘,如一块被精心切割的巨型蓝绿色棋盘,在灼灼烈日下泛着细碎银光,在这里,虾苗开启了它们快速生长的旅程。

image.png

漫步虾塘间,企业负责人介绍起基该地的养殖方式:“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技术是一种高密度集约化式养殖,与常规养殖相比,放养时间随意,可人工控制收虾时间,是一种传统渔业工业化转型的新型养殖模式。”

经过几十年的砥砺探索,湛江对虾养殖从粗放养殖方式发展到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从最初的亩产300公斤到现在的普遍3000多公斤,有的养殖场利用生态养殖方式单造亩产可达上万斤。

当亩产突破万斤的喜讯频频传来,产业的目光已投向更深远的问题:如何让“高产塘”孕育的优质对虾,跳出传统产销模式的桎梏,在消费者心中烙下“湛江品质”的金字招牌。

形成“买全球虾,虾卖全球”格局

清晨,霞山宝满水产品批发市场内人头攒动,鲜虾批发呈现购销两旺的热闹景象,这样的场景在南方国际水产交易中心也时有上演。

在对虾养殖、集散交易中心和加工中心的带动下,水产品出口一直位居湛江出口重点商品的首位,并连续15年位居全省地级市出口水产品首位;此外,湛江对虾出口约占广东省的50%,占全国的22%,一直稳居全国地级市的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全联集采水产品(广东)股份有限公司投资9.2亿元,建设集国际水产交易中心、研发中心、智慧仓储物流中心于一体的大型冷链物流园,未来将建成全球水产高地、亚洲水产品集散地及保税中心。

湛江对虾养殖业的蝶变,不仅体现在数字跃升的“量变”,更孕育着一场从“养殖大市”迈向“品牌强市”的质变。

“在加工领域,全国南美白对虾深加工产品70%—80%来自湛江。”湛江市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秘书长岑坚介绍,“湛江以好的原料为基础,通过持续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升级,以高质量、严要求来取胜。”

image.png

当前,湛江正在深入开展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行动,全面增强“湛品”品牌核心竞争力,高度构建“湛品”品牌矩阵,推动“湛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出圈出彩。

“速冻,锁住海洋的味道,加热,还原鲜香的口感……”这是入选2024年度“湛品”品牌精品培育名单——港洋南美白熟虾的广告宣传语,作为湛江港洋水产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其“锁鲜科技”让虾肉更加鲜嫩,也更受广大食客喜爱。

如果说湛江港洋水产有限公司以“锁鲜科技”诠释了产品价值的直观表达,那么“湾区认证”的加持则为湛江对虾贴上了更具公信力的“国际通行证”。

从企业单品突围到区域品质认证,湛江对虾品牌化之路步步为营。

今年1月,广东画景食品有限公司的“湛江对虾”产品成功获得广东省首张对虾地理标志“湾区认证”证书,也是湛江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地理标志产品,开启了湛江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新篇章。

站在海岸远眺,湛江的虾业传奇仍在续写——这里是“虾苗的兵工厂”,是“技术的试验田”,更是“富民强市的黄金链”。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