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导读  >>  鱼类专题  >>  冬春低温时节鱼波豆虫病(口丝虫病、白云病)的诊治

冬春低温时节鱼波豆虫病(口丝虫病、白云病)的诊治

更新时间:2025-03-05 10:23:49       来源/作者:养鱼第一线


鱼波豆虫病,又叫口丝虫病、白云病。病原体是鱼波豆虫寄生于鱼的鳃丝和皮肤,皮肤上形状一层灰白色的粘液,所以又叫白云病。垂死的病鱼常呆浮于水面,最初1-2天少数鱼死亡,3-4天后出现大批死亡高峰。年龄小的最敏感。流行季节冬末和春季。鱼波豆虫可感染多种温水和冷水性鱼类,比如青、草、鲢、鳙、鲤、鲫、金鱼等,对幼鱼的危害更大。

image.png

基本形态与习性

鱼波豆虫虫体侧面观呈卵形或椭圆形,侧腹面观像汤勺,中心体长约0.006毫米,宽约0.004毫米。腹面有一条纵口沟,从口沟前端长出 2 条大致等长的鞭毛。圆形胞核位于虫体中部,胞核后还有一个伸缩泡。口丝虫。口丝虫大量繁殖的适宜水温为12-20℃,受危害最大的是幼鱼,年龄愈小,对此病愈敏感。

鱼波豆虫生活史中仅有一个宿主,无中间宿主,直接传播、转移宿主。在环境不利时,可产生孢囊并留在寄主皮肤黏液层或鳃瓣中,或落在池底,生存相当长的时间,借水流、工具或其他媒介物带到其他水体,一旦环境适合时,即开始繁殖。鱼波豆虫以纵二分裂法进行繁殖,繁殖适温为12-20℃,在pH值4.5-5.8水质偏酸时时最容易大量繁殖。

image.png

症状

鱼波豆虫寄生部位:主要寄生于淡水鱼类的体表和鳃部。当大量寄生鱼的皮肤上时,用肉眼仔细观察,可辨认出暗淡小斑点,病情严重时病鱼体色发黑,在皮肤上形成一层蓝灰色黏液,失去光泽,并有少量充血发炎。鱼波豆虫会穿透鱼的表皮细胞,导致被穿透的表皮细胞坏死,容易感染细菌和水霉,引起溃疡,使病情更加恶化。感染的鳃小片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使鳃器官丧失了正常功能,呼吸严重受阻困难。此外,还会使病鱼丧失食欲,游动迟钝,鳍条折叠,漂浮水面,不久即死亡。

诊断

微小型寄生虫需要显微镜检查,取病鱼的体表黏液或者一小片鳃丝置于载玻片上,在高倍显微镜下检查,如果发现大量侧面呈卵形或椭圆形,作快速旋转漂流样运动的虫体,即可诊断为鱼波豆虫病。

image.png

(竖鳞病)

鱼波豆虫寄生与竖鳞病的区别:当鱼波豆虫严重寄生时在鱼鳞囊内时也可引起竖鳞症状。用显微镜检查鳞囊内渗出液是否有鱼波豆虫即可区别,轻压鳞片喷射出渗出液是竖鳞病,鳞囊内渗出液里有虫体便是鱼波豆虫。

治疗

1、每亩每米水深用0.7-1克/立方米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2、用2.5%食盐 (氯化钠) 或1/200福尔马林溶液浸洗病鱼10~15分钟,可以杀灭该寄生虫。

3、用2%浓度食盐水浸洗5~15分钟,或用20克/立方米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在水温10~20℃时浸洗20~30分钟; 水温20~25℃时浸洗15~20分钟; 水温25℃以上时浸洗10~15分钟。

4、每亩每米水深,用阿维菌素15~20毫升全池泼洒。 

5、发病季节,每亩每米水深用苦楝叶15公斤浸泡,7~10天换一次,3~4次。

6、施用市售专杀鱼波豆虫(口丝虫)类药物。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