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发展  >>  低成本循环水养殖:水产养殖业的未来新航向

低成本循环水养殖:水产养殖业的未来新航向

更新时间:2025-04-02 14:47:33       来源/作者:智慧水产


image.png

自上世纪90年代,循环水养殖模式漂洋过海,被引入中国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这一模式在我国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索与磨合,从蹒跚学步逐渐走向稳健成熟。如今,不管是在设备的革新、模式的优化,还是在技术的升级、专业人员的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长足进步。曾经广泛应用的弧形筛、过滤砂缸、滴滤等存在低效问题,或者隐藏着风险隐患的环节,正逐渐淡化退出历史舞台,这便是循环水养殖模式不断进化的有力见证。而其自身所具备的诸多优势,更是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01多维度优势,重塑水产养殖格局

1.疾病防控新保障

在传统养殖模式下,外界水体中的细菌、真菌、病毒、藻类以及寄生虫等病原体,常常成为养殖动物患病的罪魁祸首。而循环水养殖模式通过对源水进行严格处理,为养殖动物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有效规避了这些外界病原体的侵袭。即便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病患,由于系统的实时监测功能,能够在早期就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采取干预和控制措施。例如,一些养殖场通过在循环水系统中安装先进的水质检测设备,一旦水体中的病原体含量超过预警值,系统便会立即发出警报,养殖人员可以第一时间进行针对性处理,避免疾病的大规模传播,大大降低了养殖动物的患病风险,保障了养殖效益。

2.精准管理促生长

PH值、溶氧、硬度、浊度、温度等水质理化指标,对于养殖动物的生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循环水养殖模式借助先进的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将这些指标精准控制在养殖动物最佳生长的范围内。以对虾养殖为例,对虾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体的温度和溶氧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幼虾阶段,适宜的水温为28℃左右,溶氧保持在5mg/L以上;随着对虾的生长,水温可适当调整到30℃左右,溶氧要求则更高。循环水养殖系统可以根据对虾的生长阶段,自动调节水温、溶氧等参数,为对虾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促进对虾的快速生长,提高养殖产量。

3.人力解放新体验

经历过外塘养殖的人都深知其中的艰辛。外塘养殖需要养殖人员频繁地进行巡塘、换水、投喂等工作,劳动强度极大。而循环水养殖模式则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大大解放了人力。养殖人员只需通过电脑或手机,就可以远程监控养殖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调整各项参数。例如,一些现代化的循环水养殖场,采用了智能投喂设备,根据养殖动物的生长阶段和摄食情况,自动定时定量投喂饲料。同时,水质监测设备和自动换水设备的应用,也使得养殖人员无需再像以往那样,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水质问题,真正做到了轻松养殖。

4.品质提升新高度

循环水养殖模式排除了土壤、粪便、藻类等有害物质的干扰,为养殖动物提供了一个清洁、健康的生长环境。这就如同吊水鱼一样,通过在清澈的水体中养殖,去除了鱼体的土腥味,提高了鱼肉的品质。以鲈鱼养殖为例,在循环水养殖环境中,鲈鱼生长迅速,肉质紧实,口感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而且,由于养殖过程中严格控制饲料的品质和投喂量,使得养殖产品更加安全、健康,符合现代人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

5.高成品率新突破

在循环水养殖模式下,通过强人工干预的精细化管理,使得养殖动物在生长、成品等各方面具有很高的同步率。与外塘养殖不同,不需要分批分段出鱼,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例如,在鳗鱼养殖中,循环水养殖系统可以根据鳗鱼的生长规律,精准控制饲料的营养成分和投喂量,使得鳗鱼的生长速度一致,成品规格整齐。这样一来,在收获时,鳗鱼可以一次性出塘,减少了养殖成本和销售环节的麻烦。

6.水资源节约新典范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节约水资源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重要任务。循环水养殖模式通过对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与传统的外塘养殖相比,循环水养殖的用水量仅为其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这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为养殖场降低了用水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02成本难题,阻碍行业前行脚步

尽管循环水养殖模式具有诸多优点,但较高的准入成本和运行成本,仍然是限制其发展的两大瓶颈。对于许多怀揣着水产养殖梦想,仅带着二三十万资金,想要打造几千平米养殖水面的准投资者来说,一套循环水养殖设施的价格就让他们望而却步。他们满心期待,却在了解到设施成本后,心碎不已。毕竟,这笔毕生积蓄可能连购置基本设备都不够,更别提后续的运营和维护了。

对于资金雄厚的超级大佬们来说,虽然不在乎准入成本,因为高门槛意味着竞争者少,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优势。然而,高昂的运行成本却如同一只无形的手,不断啃食着产品的溢价。在养殖周期较长的品种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以鲟鱼养殖为例,鲟鱼的养殖周期通常需要3-5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设备维护、能源消耗、饲料成本等各项费用居高不下,导致产品的盈利能力很差,甚至直接出现亏损。精明的大佬们在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查后,也纷纷对循环水养殖望而却步。

03低成本循环水养殖:行业未来曙光

面对循环水养殖成本过高的问题,科研人员和行业从业者们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积极探索,致力于研发更加经济、高效的循环水养殖技术和设备。例如,一些企业通过优化设备设计,采用新型材料,降低了设备的生产成本。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此外,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和养殖户发展循环水养殖,通过补贴、贷款优惠等方式,降低了循环水养殖的准入门槛和运行成本。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低成本循环水养殖将成为水产养殖业的必然趋势。它将为广大养殖户带来新的机遇,推动水产养殖业朝着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未来的水产养殖领域,低成本循环水养殖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