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导读  >>  鱼类专题  >>  苗种第一杀手“气泡病”如何科学防控

苗种第一杀手“气泡病”如何科学防控

更新时间:2025-04-07 10:20:51       来源/作者:华中渔业研究社


气泡病,是水体中的游离态的气体进入鱼体,在鱼体组织或血液中形成气栓,引发鱼病。多发于春夏、夏秋换季,突然晴天、天气闷热等。死亡率在5%,但鱼苗急性气泡病可造成100%死亡率。另外,气泡病后的继发细菌感染也会导致其它疾病,导致死亡率提升。今天小编分享一下气泡病高发的原因和春季鱼类气泡病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希望对春季池塘管理提供帮助。

image.png

一、苗种发生气泡病的原因

1、养殖环境温度突然上升或者气压变化前血液中的游离氧饱和或者环境温度突然上升或者气压变化后血液中的游离氧溶解度下降,血液中溶氧处于过饱和的状态。

如果鱼类血液中的游离氧未能饱和,养殖环境氧分压突变时,就算游离氧未能及时扩散到环境中,亦可以以游离态存在于血液中,不会逸出聚集成气泡。养殖水体中的溶氧处于饱和状态,由于鱼体内外氧分压的差异,溶解氧通过简单扩散进入鱼体,有助于鱼体内血液中游离氧饱和态的形成。

2、外界环境因素的突变导致水体中的氧气溶解度降低氧分压变化过快,血液中的游离氧来不及迅速从体内向环境中扩散,最终逸出,形成气泡。

3、早春池塘水位浅,早春时节往往池塘水位低,有的池塘是因为水源不足,无法注水;有的为了快速升温、促进鱼类生长;有的是为了降水位卖鱼。各种原因导致水体溶氧过高为气泡病发生创造了条件。春天发生严重气泡病、急性死亡的池塘往往都是水深不足1.5米的池塘。

image.png

4、池塘中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肥料,肥料在池底不断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在缺氧情况下,分解放出很多细小的甲烷、硫化氢气泡。这种危害比水中溶氧过饱和为大,因为这些气体有毒,同时水产动物体内的氧气气泡又可以被水产动物逐渐消耗。

二、气泡病发展过程

气泡病发展会有这么一个过程:

1.狂跳,并且伴随着尾部剧烈扇动;

2.白鳍、白头、白尾,肉眼可见白色粒状气泡;鱼鳍条充血发红;

3.鳍条从末端开始腐烂,在水面无力漫游;

最后就是发生死亡,一般低于5%,但急性病例可造成鱼苗100%的死亡率。

image.png

三、如何防治气泡病

1.适当加深水位,有利于促进水体稳定;

2.合理利用增氧机,提高增氧效率及平衡溶氧,溶氧过高时可使用增氧机曝气,加快溶氧的溢出;

3.加强底泥处理以及勤改底,营造良好的底质环境;

4.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及时采取稳水、调水产品措施,保持水体稳定;

5.使用“可溶性的有机肥”以及“碳源”,不是氮肥和磷肥;

6.减少杀虫、杀菌的次数,防止水变;

7.使用活菌制剂,促进水体的稳定性。

气泡病治疗方案:

每亩池塘用10斤食盐化水全池泼洒,间隔3天之后加新鲜水,然后再用聚维酮碘消毒。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