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府信息  >>  种业攻关︱从“闻声惊跃”到“处变不惊”,马友鱼良种选育突破应激难题

种业攻关︱从“闻声惊跃”到“处变不惊”,马友鱼良种选育突破应激难题

更新时间:2025-04-22 11:05:46       来源/作者:海洋与渔业杂志


湛江东海岛,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海水环境,为名贵鱼种繁育提供了天然优势。广东海洋大学与广东合泰渔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马友鱼(学名“四指马鲅”)工厂化基地便坐落于此。整个基地占地约40亩,远远望去,基地的白色建筑群在暖阳下泛着微光,与远处传来海浪与循环水系统的和鸣声相互交融。

在工厂化育苗车间内,几名身穿防水服的工人正手持专门根据鱼体形状制作的鱼筛,站在齐膝深的鱼池中,熟练地对悠然游动马友鱼苗种进行围网捕捞和规格筛选。鱼群在网中翻腾,却未出现以往常见的激烈反应。“在之前,这样一个常见的筛选动作,对‘过于敏感’的马友鱼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广东海洋大学教授王忠良看着工人的操作连声感叹。

image.png

王忠良是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四指马鲅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与优良品种培育”课题的负责人,近年来,他的团队通过与企业联合,培育出的马友鱼速生抗应激品系已经能适应工厂化车间养殖的操作环境,目前更构建起全国首个涵盖亲鱼强化培育、苗种规模化繁育、大规模苗种标粗和成鱼养殖的工厂化生产基地,助力这条高价鱼再破深蓝养殖版图。

从“闻声惊跃”到“处变不惊”

良种选育突破应激难题

王忠良带领记者走进其中一个培苗车间,约16平方米的方形培育池整齐排开,池水深度约在1.2米,已经有一定大小马友鱼鱼苗正如银梭般巡游。人的脚步声在车间回响,池中鱼群却依然保持着规律的游动节奏,再不见往日“闻声惊跃”的慌乱。

马友鱼即民间所言的 “午鱼”,这个在民间被视为是“一午二鲳三马鲛”中美食榜首的鱼,肉质细腻,具有独特的油脂香味,深受食客喜爱,多年来市场价格较高,在湛江当地,行情较好时生长规格达半斤的马友鱼,收购价约30元/斤;生长规格达1.6斤的,价格达到75元/斤。

作为身价名贵的海水鱼,马友鱼是农业农村部2022年十大特色水产种质资源之一,也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连续两年主推的渔业主导品种之一。从养殖的角度看,其盐度耐受范围广,可适应多种类型的水域及养殖模式,具有上市规格宽、养殖周期较短、市场价格高且相对稳定等优势。但值得注意的是,马友鱼产业的发展也存野生亲鱼群体资源量较低、苗种供给不稳定和养殖成功率不高等问题。

image.png

▲王忠良在工厂化车间投喂马友鱼鱼苗

“马友鱼这条鱼有其特殊的地方——应激性很强。一旦环境发生改变,无论是嘈杂声、水质改变还是人为的操作,都可能导致鱼体死亡。同时也因这个特性,一般用于池塘养殖的苗一般在2公分之前就要卖了,因为在那之后这条鱼要长出鳞片,在运输中脱落会导致其应激性增强而死亡。”

要提升马友鱼的抗应激能力,需要从源头进行解决,即良种选育。王忠良表示,和其他海水鱼相比,马友鱼性成熟周期较短,便于开展繁殖生物学和新品系培育等研究,为此团队以生长速度以及抗应激性对其进行选育研究,采用不同留种率逐级选育的方法,获得选育亲本群体。再应用生态调控等措施,促使选育群体亲鱼同步成熟、自然产卵,并进行室内育苗和保种。

他说:“我们主要是通过流水刺激、光照刺激、温盐调控等方式,慢慢让马友鱼‘脱敏’;同时通过调整投喂策略去提升鱼苗的抗应激能力,比如要‘少量多次’让它们慢慢适应投料节奏。最后在抗应激的群体里,在挑选长得快的群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现在已经建立起了速生抗应激新品系1个,目前这个选育系已经到了F3代,且已经性成熟,今年年中即可完成F4代苗种繁育。”

当天,一个车间有工人正在进行规格苗种筛选留种,他们穿着水靴站在水池里进行围网、收紧,过筛,换池,鱼群也没有特别的反应。王忠良说,自己也对此感到自豪。“根据我们的对比实验发现,经选育的马友鱼抗应激能力显著增强,生长速度相比未选育组也提升了20%以上。”

image.png

建立全链条工厂化养殖基地

实现全周期苗种生产

近年来,随着对虾等传统养殖品种效益有所下降,养殖户正在寻求更有前景的养殖品种。广东为此也正在进行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在全国聘请63个科研团队,围绕28个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开展联合攻关,对现代化海洋牧场新养殖品种进行开拓,也回应市场对优质种苗需求。王忠良就主要针对马友鱼,带领着团队与企业携手进行多方面的攻关。

“我们团队研究的重点包括马友鱼的遗传育种、苗种培育、绿色生态养殖和病害防控等,我们建立起的‘四指马鲅池塘生态综合养殖技术’也是2023年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之一。”据了解,这个模式要进行生态养殖,包括低盐度养殖、多营养层级管理、益生菌等有益微生物营养调控和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等。

随着速生抗应激选育的突破,王忠良也在思考如何逐一破解这条鱼的发展瓶颈。而他认为全链条式的工厂化养殖或许就是其中的一条路。“马友鱼在湛江主要的养殖方式是土池养殖和高位池养殖,为寻求新的可能,我们就进行了工厂化循环水模式探索。”

在规整的车间外头,穿插着被厚厚的膜严严实实地覆盖着的几个大型储水池,王忠良介绍,这些储水池是整个工厂化繁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繁育时从海上获取海水,经过多道严谨工序处理后,处理过的海水通过封闭管道源源不断注入车间。

image.png

“马友鱼是肉食性鱼类,在天然的情况下,会存在‘大鱼吃小鱼’的情况;而且池塘养出来的鱼,因为摄食不均匀,会造成个体大小差异很大。”王忠良介绍,在工厂化的环境下,可以人为去进行温度调控,把温度调整下鱼体适宜的26℃左右,且可以通过一些操作去避免同类相残的情况,如进行精准投喂管理,“相对池塘养殖,工厂化循环水能人为控制养殖环境,让鱼体之间的差距变小,长得更均匀。同时,工厂化养殖模式自带的一些噪音,对于马友鱼而言也是一种抗应激适应训练。”

走访所见,在基地里约80立方米水体的陆基圆桶中,约2万尾鱼正在健康地成长着,基地里约有30个这样的圆桶,预计到今年秋天即可收获第一批成鱼。

“目前,基地里工厂化亲本强化培育、苗种培育、大规模苗种标粗和养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今年我们将重点推广这一模式,通过全链条工厂化模式的打造,让马友鱼从繁、苗和养殖整个过程滚动起来,做到全年有苗和全年有鱼,真正实现全周期生产。”

年中出苗量将破1亿尾,

陆海接力逐步推向深远海

在基地走访的过程中,王忠良数次接到养殖户打来的咨询马友鱼种苗情况的电话。他透露,“之前在传统品种效益好的时候,养殖户一般不会冒险改变品种。而这两年在其他品种效益下降的时候,马友鱼的市场表现还非常好,亩产3000斤左右的池塘,每亩利润接近4万元,后面我们估计这条鱼的热度还会再上涨。”

“去年年底有一次拿苗的高峰期,主要是有冬棚的养殖户要。清明前后水温稳定了之后,又迎来了一个拿苗高峰期。据我们估计,到今年6月,整个广东的出苗量会超过一亿尾,按这个出苗量以及养殖密度(约10000尾/亩)估算,今年养殖面积应该会超过一万亩。”对此,王忠良忍不住回想当初,“10多年前这条鱼在南方沿海还只是零星养殖,近两年却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image.png

虽然坦言近期拿苗的电话“被打爆了”,王忠良还是想对要大规模投入的养殖户说要先进行试养,切不可一头热扎进去,同时要注意养殖过程管理,提高养殖存活率。

“接下来,在大规模苗种标粗的前提下,我们计划逐步把马友鱼推向深远海,使用陆海接力的方式,先转移到普通网箱,进行鱼苗标粗和抗流、抗应激训练,再将其转移到深水网箱里养殖,后期也可以考虑将它们放到桁架式平台或者养殖工船上试养,希望能进一步拓展这条鱼的养殖方式,助力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建设。”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