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攻关 | 广东龙虾人工繁育取得突破性进展:100%抱卵,攻克变态发育关键阶段
更新时间:2025-04-23 11:21:17 来源/作者:海洋与渔业杂志
龙虾又名龙头虾,因其外形似龙而得名。与常见的对虾等虾类不同,龙虾游泳能力欠佳,喜欢穴居,并不属于游泳虾类,而属于爬行虾类。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珍稀经济物种,锦绣龙虾和波纹龙虾自给率不足20%。
▲ 波纹龙虾
面对野生资源锐减与市场需求激增的双重压力,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重点推进的"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支持下,广东海洋大学梁华芳团队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秦真东团队针对锦绣龙虾与波纹龙虾人工繁育这一世界性难题联合开展系统攻关,多维度创新破解龙虾繁育困局,配合水下行为实时监测系统,目前已形成了龙虾“繁育-营养-行为”全链条技术体系。
团队利用"解连环锁"式攻关模式,建立了成熟的室内循环水养殖技术体系,成功构建近200尾稳定繁殖群体,并通过人工促熟技术实现亲虾100%抱卵率,单虾抱卵量超14万粒。
▲ 成功实现龙虾100%抱卵
龙虾是变态发育生物。初孵化的幼虾薄得像一片树叶,被称作叶状幼体,它们只能漂浮于水体表层,在几个月的漂流时间里,叶状幼体经过几次蜕皮,变态进入龙虾幼体期,这期间它们仍有游泳能力,当变态为与母体形态相同时,才完全开始底栖生活。
龙虾幼体变态发育是全球公认的繁育难关。针对这一难题,团队创新性地构建了“环境因子精准调控+适口饵料组合”方案,利用光照、温度梯度控制结合海洋藻类开口饵料培育,成功推动叶状幼体突破关键的Ⅲ-Ⅳ发育阶段,为进一步突破幼体变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实现全周期可控养殖,团队同步研发了4款人工配合饲料,通过的“三维优化”技术——调控饲料密度与颗粒形态、淀粉与粘附剂配比、优化制粒工艺,成功解决传统饲料适口性差、营养流失难题,实现龙虾摄食人工饲料月增重15%的突破,实现了龙虾从“活饵依赖”到“人工饲料”的跨越。
▲ 龙虾室内循环水养殖
目前团队正集中攻关幼体变态发育终极难关,通过培养模式创新、饵料组合优化、幼体变态与蜕皮调控机制、群体与单体培养相结合等多元路径寻求突破,加速突破幼体变态发育关键技术难题。
龙虾人工繁育的系统性突破标志着广东在海洋种业领域迈出坚实步伐,为破解高端水产种源“卡脖子”问题提供了“广东方案”。随着技术成果的持续突破,将带动形成完善的龙虾养殖产业链,为我国蓝色粮仓建设注入新动力。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