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更新时间:2025-04-24 14:56:19 来源/作者: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5月是苗种大规模生产的时节,也是开始大规模养殖的时期。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天气变化频繁,一些常见水产养殖病害也进入高发期。根据近年同期全国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数据和2025年天气情况,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对5月易发疾病进行了预测,供参考。
一、易发疾病
5月水产养殖应该重点关注草鱼出血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柱状黄杆菌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刺激隐核虫病、白斑综合征、十足目虹彩病毒病、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虾肝肠胞虫病等。
(一)鱼类疾病
1.草鱼出血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鱼及青鱼,水温20℃~30℃时易发病。患病鱼鳍基或鳃盖出血,解剖查验可见肌肉出血呈鲜红色、肠壁充血、肝脾充血等症状。广东、湖北、湖南等草鱼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2.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原为鲤疱疹病毒II型,主要危害金鱼、鲫及鲫杂交变种,水温10℃~33℃时易发病。患病鱼游动缓慢,体表广泛性充血或出血,尤其以鳃盖、下颌、前胸和腹部最为严重。患病鱼解剖后可见淡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等器官肿大。江苏、湖北等鲫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3.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原为鱼类神经坏死病毒,主要危害石斑鱼、鲈、牙鲆和大菱鲆等海水鱼类,水温18℃~26℃时易发病。患病鱼食欲减退,体色发黑、鱼体畸形,出现间歇性乱窜打转、旋转式游动等症状。福建、广东、海南等省份应重点防控。
4.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多种细菌,危害鲫、鳊、鲢、鳙、乌鳢、黄鳝等多种淡水鱼类,水温9℃~36℃时易发病。病鱼离群缓慢游动,眼球突出,体表充血,鳃、肝、肾颜色较淡,呈花斑状。病情严重时死亡率达90%以上。全国各淡水养鱼地区需重点防控。
5.细菌性肠炎病: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大口黑鲈、泥鳅等淡水鱼类,水温在18℃以上开始流行。患病鱼肛门红肿外突,解剖查验可见肠道充血发红,尤以肠后段明显。全国各鱼类养殖地区均应重点防控。
6.柱状黄杆菌病:俗称“烂鳃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鱼病,传播快,病程长,一经发病便难控制其蔓延。该病在水温15℃以上开始发病,20℃以上开始流行。危害品种主要有草鱼、青鱼、鲤、鲫、鳊、鲢、大口黑鲈等,应引起全国各淡水鱼类养殖地区的重视。
7.车轮虫病:病原为车轮虫,主要危害各种淡水和半咸水鱼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适宜水温20℃~28℃。车轮虫一般寄生在鱼类体表、鳃和鼻孔处,大量寄生时会刺激鳃丝分泌黏液,形成黏液层,妨碍病鱼呼吸。全国各淡水及半咸水养鱼地区需重点防控。
8.锚头鳋病:病原为锚头鳋,主要危害鲤、鲫、鳊、鲢、鳙、草鱼、乌鳢等淡水鱼类,繁殖适温为12℃~33℃。锚头鳋一般寄生在鱼类肌肉、鳞下、口腔等部位,患病鱼食欲减退、身体瘦弱、烦躁不安,体表或鳞片腹面可见细针状虫体。全国各淡水鱼类养殖地区均需重视。
9.刺激隐核虫病:俗称“海水小瓜虫病”,病原为刺激隐核虫,主要危害大黄鱼、卵形鲳鲹和石斑鱼等海水鱼类,水温10℃~30℃时易发病,22℃~26℃时为流行高峰。患病鱼游动缓慢,鱼体瘦弱,体表、眼角膜、鳃和口腔周围可观察到小白点。沿海各省份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二)甲壳类疾病
1.白斑综合征:病原为白斑综合征病毒,主要危害对虾、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等甲壳类动物,水温20℃~30℃易发病。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病虾行动异常,甲壳上出现白点,白点直径小于3毫米或连成片。各对虾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2.十足目虹彩病毒病:病原为十足目虹彩病毒I型,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克氏原螯虾等,水温16℃~32℃易发病。病虾活力下降、停止摄食,额剑基部甲壳下呈现白色三角区域病变,俗称“白头”。各对虾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3.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病原为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毒,主要危害对虾。患病虾生长缓慢,表皮畸形。各对虾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4.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病原为携带特定毒力基因的弧菌,包括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等,主要危害对虾。病虾活力下降,肝胰腺变白、萎缩并出现黑色斑点和条纹。各对虾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5.虾肝肠胞虫病:病原为虾肝肠胞虫,主要危害对虾,发病水温为24℃~31℃。病虾出现个体瘦小、肝胰腺颜色深、群体中体长差异大等症状。各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三)部分养殖重点品种疾病
1.鳊:5月易发疾病有指环虫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头槽绦虫病等。
2.大口黑鲈:5月易发疾病有蛙虹彩病毒病、鲈弹状病毒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等病毒性疾病;诺卡氏菌病、柱状黄杆菌病、细菌性肠炎病等细菌病;河鲈锚首虫、纤毛虫类等寄生虫病。
3.鲫:5月易发疾病有鲫造血器官坏死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黏孢子虫病等。
4.乌鳢:5月易发疾病有诺卡氏菌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锚头鳋病等。
5.黄鳝:5月易发疾病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黄鳝弹状病毒病等。
6.泥鳅:5月易发疾病有细菌性肠炎病、腐皮病等。
7.牛蛙:5月易发疾病有细菌性肠炎病、红腿病等。
二、防控建议
1.保持水质优良稳定。通过增加养殖池水深度、提高溶解氧浓度、调控水质等措施避免水质出现剧烈变化;同时合理调控水体中浮游生物种类和生物量,保证水体环境的稳定与适宜。
2.做好投喂管理。选择优质的人工配合饲料,及时观察水产养殖动物摄食情况,根据气候条件、水质、水产养殖阶段及健康状况等及时调整每天投饲量。
3.做好消毒工作。渔具器材等专区专用、专池专用,使用后应及时通过国标渔药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交叉感染;每个生产区由专人负责,进入生产区前需进行消毒,防止操作人员将病原带入生产区域。
4.规范使用水产养殖用兽药。坚持从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具有《兽药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买正规兽药,杜绝购买假、劣兽药。已批准的水产养殖用兽药可通过《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4年1、2号)》或“国家兽药综合查询APP”手机软件等方式查询。
5.及时报告疫情。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相关水生动物疾病防控方法,可登录“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www.adds.org.cn),在“常见疾病”中查询,或通过“自助诊断”及“专家诊室”进行诊断或咨询。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