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新突破:循环水系统与生物絮团技术引领虾类养殖未来
更新时间:2025-04-25 09:57:42 来源/作者:深蓝牧渔
导语:探索“RAS与生物絮团技术:引领虾类养殖的绿色革命” 在现代水产养殖领域,循环水系统(RAS)和生物絮团技术正成为推动虾类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创新力量。RAS系统通过高效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而生物絮团技术则利用微生物将有机废物转化为有益菌群,为虾类提供天然食物来源。这两种技术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量,还显著降低了对抗生素等化学药品的依赖,为实现绿色、环保的虾类养殖开辟了新途径。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些前沿技术如何重塑虾类养殖业的未来。
RAS和BFT都为室内养虾提供了可行但又独特的选择(图片来源:Stockfile/FIS)
RAS和生物絮团对虾类可持续水产养殖的影响
一项综合分析深入探讨了两种先进水产养殖技术——循环水养殖系统 (RAS) 和生物絮凝技术 (BFT)——在室内养殖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 vannamei) 中的有效性。该研究系统地比较了这些创新方法的效率、可持续性和经济可行性,并探讨了当前的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水产养殖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食品生产行业,2001年至2018年间年均增长率达5.30%。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凭借其高消费需求、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巨大的市场价值以及对多种盐度的耐受性,成为这一扩张中的优势品种。目前,南美白对虾占全球甲壳类水产养殖产量的一半以上。
然而,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养殖面临着诸多挑战。病害管理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台湾和厄瓜多尔等地区过去因病原微生物导致产量暴跌就是明证。传统抗生素的使用已被证明无效,并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对人类健康构成风险。此外,废水处理、饲料原料短缺以及优质虾种资源有限等问题亟待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也促使人们采用节水环保的养殖系统。
RAS系统
该研究强调,RAS和BFT是室内虾养殖的有前景的解决方案。RAS 通过先进的外部生物过滤器、固体废物过滤器和紫外线消毒装置循环水来发挥作用。这种闭环系统能够维持稳定的水生环境,大幅减少用水量和环境影响,并通过增强营养控制和疾病管理能力,实现全年生产。
另一方面,BFT利用有益微生物将水产养殖废弃物转化为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絮凝物。这些絮凝物可以作为虾的补充食物来源,刺激其免疫系统,提高消化酶活性,并增强整体免疫力。BFT被认为是一种经济高效且环境可持续的虾类养殖方法。
为了进行这项分析,研究人员采用了系统的文献综述方法,遵循PRISMA框架并搜索Scopus和PubMed数据库,以确保流程透明且科学严谨。
生物絮凝系统助力可持续生产
本文还简要概述了这两项技术的历史。RAS的基础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而BFT则近年来作为提高水产养殖效率、生物安全和废水回收利用的创新方法而备受瞩目。
本研究对RAS和BFT的优缺点、成本和应用进行了比较分析。RAS的特点是高度可控的陆基系统,非常适合缺水地区或排放法规严格的地区,能够支持高密度农业。然而,其实施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资和运营成本,依赖先进的设备,并且能耗高,这可能会限制其在发展中国家的普及。
生物絮凝技术
BFT因其增强虾免疫力、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以及环保等特性而备受赞誉。然而,在BFT系统中维持微生物平衡可能颇具挑战性,水体透明度通常较低,并且需要高水平的养殖管理专业知识。
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这两种系统面临的挑战。RAS设备、安装和运行成本高昂,且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这主要限制了其在发达国家的应用。在BFT系统中,维持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和活性非常复杂,受碳源类型和碳氮比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了水产养殖管理的复杂性。
展望未来,该研究建议利用物联网 (IoT)、人工智能 (AI)、大数据、云计算、5G、自动识别系统、高分辨率卫星图像、机器学习、现场传感器网络和机器人等现代技术。将这些先进技术融入 RAS 和 BFT 系统,可以显著提高其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并增强水产养殖的整体效率和可持续性。
总而言之,系统分析强调,RAS和BFT都为室内虾养殖提供了可行但又各具特色的选择。两者之间的最佳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管理经验、生产目标和可用资源。该研究强调,未来研究需要侧重于建立商业规模应用的监管框架,评估其长期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并优化系统设计和运行参数,以最大限度地发挥RAS和BFT在虾类养殖中的效益。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