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大批死亡的元凶:气泡病!养殖户这么处理简单方便!
更新时间:2021-03-17 10:10:01 来源/作者:中国智慧养殖网
处理过一起锦鲤鱼花的气泡病,面积为3亩,放养密度为30万,水深80公分,在阴雨后天气持续晴好的时候发病。在鱼苗放养时期,气泡病是使放养鱼苗大批死亡的元凶之一。气泡病用肉眼就能诊断:鱼的体表(包括鳍条)或肠道内聚集了许多小气泡,从而使鱼体失去平衡。
气泡病是怎么来的?
鱼类通过鳃呼吸进入到体内的溶氧,在血液中有2种运输形式,一种是与血红蛋白结合的形式来运输,这种是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的主要方式,也比较稳定,另外一种是以物理溶解态的溶解氧的形式运输。
在早春,光合作用强烈的时候,水体当中的溶氧丰富,血液中的溶解氧也达到饱和,但是,由于鱼类是变温动物,鱼类血液的温度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升高,血液中的溶解氧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溶解态的氧从血液中逸出,在鱼类的毛细血管中形成小的气泡,随着气泡的不断聚集,就形成了气泡病。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气泡病多发生在气温和水温快速上升的春季晴好天气后,特别是春季,持续阴雨后突然持续天晴,对于开花的苗塘,容易爆发气泡病。
由于大规格鱼种的成鱼的生理机能以及对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远远大于鱼苗及鱼花,因此,气泡病多发生在鱼苗和鱼花阶段。
气泡病的预防及处理思路
如果发生气泡病,处理的思路应该是怎么样让积累在毛细血管中的多余的气体尽快地排出来。
苯扎溴铵属于表面活性剂,通过使用苯扎溴铵,提高水体表面的通透性,降低水体中的氧分压,有利于鱼类血液中的多余的氧气通过各种途径排出来,从而缓解气泡病。
因此,想办法降低水体中的溶解氧来源,或者是提高水体的通透性处理鱼花气泡病的根本途径,在生产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苯扎溴铵来处理,用量为100毫升每亩米,根据情况连续使用1-2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气泡病在水花开花的阶段多发,在预防气泡病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苯扎溴铵,用量为50-100毫升每亩,另外,在开花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水不能太浅,因为太浅的话,光照强烈的时候升温快,容易得气泡病。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