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养虾界的技术出炉!这样投料,将大大降低饲料成本!
更新时间:2021-03-22 10:05:53 来源/作者:一号水产
在水产养殖中,有限和相对较高的鱼粉成本,是研究更可持续的饲料蛋白质来源的主要推动力。特别是在全球范围内养殖的具有巨大经济利益的物种,比如南美白对虾。在过去的十年里,虾饲料的生产主要转向整合较便宜的蛋白质来源,比如:植物蛋白(如大豆和玉米副产品)和陆生动物蛋白(如家禽副产品,肉和骨头,和血粉)。学术研究和行业已经证明,这些鱼粉的替代品,可以支持虾在不同养殖模式、密度和地区中生长。尽管如此,许多养殖户仍然怀疑,虾是否会不适应不含鱼粉的饲料。
一、声学技术技术,将改变整个养虾行业?
动物营养学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虾的摄食有多种限制。然而,在虾的养殖环境中,研究虾的摄食行为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因为现实的养殖系统中,水体可能是浑浊的,密度也特别高,特别是在室外池塘。但是,采用声学技术,可以观察到饲料消耗,允许在室外池塘条件下进行实时监测。这项技术已与自动投料系统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无源声学投料系统。
这样系统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并被证明是最有效的投料技术之一。它能够捕捉虾的进食活动产生的声音,以便进行自我调节饲料投喂。因此,利用这些自动投料器,可以让虾自我调节它们投料数量,并根据偏好调整它们的采食量。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声学技术将饲料作为研究对象,来研究对虾的饲料需求,以及对不同蛋白质来源商业饲料的反应。
二、研究设置
这项研究是在阿拉巴马州海湾海岸的阿拉巴马保护和自然资源部Claude Peteet海水养殖中心进行的。南美白对虾虾苗是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迈尔斯堡中获得的。首先在温室养殖系统中进行适应和护理,然后以每平方米30尾虾的密度,将虾苗放入16个室外0.1公顷的池塘中,这些池塘是在投苗90天后收获的。
每个池塘都配备了商用AQ1系统(图1),该系统包括一个自动投料器、一个用于捕获水下声音的传感器和一个溶解氧传感器,所有这些都通过无线连接到主控制器上。为了避免溶解氧耗尽,每个池塘都被设置投喂饲料量小于160公斤/公顷/天,当溶解氧读数低于3毫克/升时,增氧机将自动启动进行机械增氧。虽然在系统启动前对每个投料器进行了校准,但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投料器必须在三周后重新校准。
图1:本研究中。在池塘使用太阳能AQ1系统
在研究的前17天,所有的池塘塘都投喂相同厂家1.5mm商品饲料(40%粗蛋白质,9%粗脂)。在17天之后,将饲料改为4种2.4mm的商业饲料(35%蛋白质,8%脂肪),但是蛋白质来源不同:①植物蛋白饲料;②8%的家禽蛋白饲料(8% PM);③8%鱼粉饲料;12%鱼粉饲料(下图)。
在整个研究阶段每周进行取样观察,使用撒网(半径1.52米;0.96厘米网眼)在每个池塘收集大约60尾样品虾。池塘取样可以进行生长评估和一般健康检查,包括:(溶解氧,温度,盐度,pH值)每日最少检测三次,分别为日出(上午5时至5时30分)、下午(下午2时至2时30分)及日落(下午7时至8时)。
三、结果与讨论
整个试验期间虾的生长速度(克/周,见图3)。不管在养殖当中使用的饲料是什么,所有的池塘在养殖期间都达到了可以上市的规格。考虑到我们测量的生长参数,我们无法在饲料和最终个体的平均体重之间建立直接联系。并且我们在第54天和第68天确实观察到了一些平均个体大小的差异,但我们认为这些差异更可能与虾自身免疫特征或者池塘的自然生产力有关,而不是与使用饲料有关。
图3:在整个90天的养殖周期中,不同饲料组的平均个体重量。
每个研究组虾的最终产量和总饲料投入(如图4所示)。我们没有观察到使用不同饲料的明显差异,这使我们相信,当虾在实验自动投料器时,没有显示出对某一种特定的蛋白质比较明显喜爱,但是我们观察到,投喂8%鱼粉饲料组的平均产量较低。总的的来说,饲料转化率(FCR),从1.21到1.48,这是已经非常接近大多数养殖户的正常养殖的数据。
图4:整个90天养殖期间,每种饲料组的最终产量和总饲料投入量。
由于本研究给出的结果没有显示饲料成分与生长性能、饲料消耗量或饲料需求之间存在任何明确的相关性,因此,我们认为,这可以在水产养殖中自由选择替代鱼粉的饲料,特别是对虾养殖中发挥作用更加令人关注。很明显,当使用声学技术系统的养殖户,面对各种均衡配方饲料的选择时,他们可以自信地根据价格来选择,而不是毫无根据地认为虾喜欢或者不喜欢什么饲料。
四、观点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蛋白质来源如何,目前可用的商业饲料足以虾生长的需求。随着我们不断开挖更多关于声学技术和非常高效的投喂系统,更加能够让这项技术走进普通养殖户的塘中,我们希望未来更多的养殖户采用这项技术,根据饲料颗粒的物理特性(即大小、硬度等),以及添加不同的诱食剂的背景下,可以更加有效的改善饲料管理,而不是考虑选择更加昂贵的饲料。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