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导读  >>  鱼类专题  >>  2021年5月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华北 华东)

2021年5月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华北 华东)

更新时间:2021-05-06 14:47:42       来源/作者: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2021年5月份

天津市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  病情预测

5月份水产养殖动物易发生以下疫病:

1. 淡水、半咸水养殖鱼类:易发生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疥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5月存在发生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的风险。上述疫病重点关注区域为蓟州、宝坻、武清、宁河、北辰、西青、东丽、津南、静海。

2. 海水工厂化养殖鱼类:易发生溃疡病、烂尾病。重点关注区域为大港、塘沽、汉沽。

3. 南美白对虾:易发生固着类纤毛虫病。重点关注区域为大港、塘沽、汉沽、宝坻、武清、宁河、北辰、西青、东丽、津南、静海。


二  防控措施

(一)鲫造血器官坏死病防治方法

1. 强化对外来鲫及其变种的检疫,杜绝省外带毒苗种流入天津。

2. 加强对本市国家级原良种场、省级原良种场及重点苗种场鲫及其变种的监测。

3. 对已检出阳性样本的池塘实行严格隔离制度;严禁检验阳性鱼用于其它养殖或繁殖;对阳性池塘养殖用水要进行严格无害化处理;次年春季要对该池塘进行彻底清塘后方可进行养殖生产;对已检出阳性样本的池塘至少再进行两年的监控,直至连续两年样本检测转为阴性后方可放开管制。

(二)鱼类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疥疮病、溃疡病、烂尾病防治方法

1. 每半月泼洒一次国标水环境消毒剂。

2. 发病后,全池泼洒国标消毒剂,并投喂国标抗菌药药饵。

(三)鱼类车轮虫病防治方法

发病后,淡水、半咸水池塘全池泼洒0.7g/立方米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海水工厂化养殖鱼类全池泼洒1g/立方米的硫酸铜。

(四)南美白对虾固着类纤毛虫病防治方法

1. 更换新水或泼洒国标净水剂,降低养殖水体有机物含量。

2. 发病后,全池泼洒防治固着类纤毛虫病的国标渔药。



2021年5月份

河北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5月份,随着气温的快速回升,养殖水温也逐渐升高。放养苗种及越冬后的鱼类抗病力较弱,各种病害开始增加。根据近几年同期河北省水产养殖病情测报监测数据,5月份需重点关注以下水生动物疾病。

一  病情预测

(一)鲤浮肿病:主要发生对象为鲤鱼和锦鲤等,发病水温为7℃~30℃,尤其在20℃~28℃易发生。重点关注内陆鲤鱼和锦鲤主养区。

(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原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主要危害虹鳟鱼,尤其是3月龄内的幼鱼。发病水温为8℃~15℃,带病毒苗种流通是该病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重点关注河北省太行山、燕山虹鳟鱼主养区。

(三)细菌性肠炎病:淡水鱼主要危害草鱼、鲤、鲫鱼等,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水温在18℃以上时易发病并流行,25℃~30℃是流行高峰期;海水鱼主要为牙鲆、大菱鲆、半滑舌鳎等。重点关注内陆淡水鱼主养区和沿海海水鱼工厂化主养区。

(四)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养殖虾类细菌性疾病,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等,一般死亡主要发生在放苗30~35天以内,常为急性死亡,而且死亡率最高可达100%,经口感染是该病原传播的主要途径。重点关注沿海对虾主养区。

另外,这一时期淡水养殖还需注意防控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指环虫病、车轮虫病、鳖溃烂病、鳖红底板病、鳖白底板病等。


二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1. 淡水养殖池塘在放养前应做好清塘和工具消毒;在拉网、运输和投放鱼种时,小心操作,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控制好养殖密度,减少应急刺激;及时调节水质或加注新水,定期用氯制剂、碘制剂或生石灰等对池水消毒。

2. 做好入池前鱼种消毒,防止带入病原微生物;放养的对虾苗种应规格整齐,体色正常,体表洁净,健壮、活力强,不携带特异病原;引进苗种应检疫,从源头控制病原。

3. 保持合理养殖密度,关注天气变化,减少应激反应,加强巡塘,发现病情及时采取措施。

4. 提高饲料质量,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多维、免疫多糖等提高鱼类抗病力;控制饲料投喂量,不过量投喂。

(二)治疗措施

1. 对于鲤浮肿病,应对发病池塘及相邻池塘进行隔离饲养,养殖器具等需消毒并专用,死鱼无害化处理,发病鱼池的水禁止排放,限制发病养殖场病鱼的移动和运输;对正在发病的池塘,应停止换水,开机增氧,保持充足溶氧,减少应激刺激,停止投喂饵料;发病初期停止用药,可在发病4~5日后全池泼洒抗病毒中药(三黄粉、大黄粉等)1~2次,剂量为10g/立方水体。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病情。

2. 对于虹鳟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应对发病池塘及相邻池塘进行隔离饲养,死鱼无害化处理,养殖尾水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养殖工具专用并及时消毒,开启增氧机增氧,暂停或减少投喂饲料,保持水体高溶氧,鱼发病时不要滥用药物或倒池,减少应激;可在饲料中添加大黄等抗病毒中药进行治疗;提高水温至16℃~20℃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病情。

3. 对于鱼类细菌性肠炎病,可用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等拌饵投喂,同时对水体消毒。

4. 对于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可采取改善水质和底质、减少投喂量并在饲料中添加有益菌、间隔拌喂药物等控制措施。

5. 相关水生动物疾病防控方法请参考“www.adds.org.cn(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



2021年5月份

上海市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5月份,随着气温的不断攀升,养殖水体的温度也随之升高,水产养殖动物的摄食率和代谢率进一步提升,随着投饵量及残饵的增加,水体中的污染物开始增多,养殖水环境易恶化,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加快,从而易导致病害发生。


一  病情预测

1. 草鱼、鲢鱼、鲫鱼和鳊鱼等淡水鱼类:易发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水霉病、草鱼出血病、锚头鳋及指环虫等病害,重点关注区域为本市各淡水鱼类高密度养殖区。

2. 鲫鱼:易发鲫造血器官坏死病,重点关注各区鲫鱼养殖场。

3. 养殖虾类:易发虾肝肠胞虫病以及对虾白班综合征、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症和对虾虹彩病毒病等病毒性疾病,重点关注本市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主养区。

4.河蟹:易发纤毛虫等寄生虫病,重点关注本市松江、崇明等河蟹主养区。


二  防控措施

1. 防治淡水鱼类细菌性病害:加强池塘水质的监测,定期做好水体酸碱度、溶氧量、氨氮等基础指标的检测及水体的消毒工作,适时改善水质;合理投喂,加强定时巡塘等日常管理工作,对于已感染的鱼塘,可结合药敏试验选用氟苯尼考、硫酸新霉素等渔用抗生素治疗。

2. 防治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消毒,对已感染的池塘可选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粉、敌百虫和中草药驱虫散等国标渔药进行治疗。河蟹纤毛虫病可选用硫酸锌粉进行治疗。

3. 防治病毒性疾病:应加强对亲本和苗种检验检疫工作,在引进鱼苗和虾苗时,要索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确保无疫病苗种引入;养殖过程中,可适时改善养殖水环境,保持水质清新;在饲料中可适量添加维生素C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草鱼出血病,可选择注射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进行预防。

4. 预防虾类病害:5月份是南美白对虾集中放苗期,应做好虾类病毒病、肝肠胞虫病和弧菌病的预防工作。放养池塘应彻底清淤消毒,杀灭池塘中杂鱼、杂虾等敌害生物、致病微生物以及中间宿主等;消毒时应注意不同消毒药物的休药期,待药效消失后,做好池塘的培水肥水工作,给虾苗提供优良的生物饵料;同时虾苗放养前应加强病原检疫工作,避免放养带病虾苗。



2021年5月份

江苏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江苏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月份气温逐渐升高,水温平稳回升,雨量充沛,日照时间延长,鱼类生长迅猛,饲料投喂量也相应增加,水质很快富营养化,水产病害进入了高发期。应加强水质管理,关注天气的变化,做好消毒和杀虫,预防疾病的爆发和流行。


一  病情预测

1. 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烂鳃、赤皮、肠炎病:淡水鱼高密度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2. 鱼类小瓜虫、车轮虫等引起的寄生虫病:各淡水鱼主要养殖区均需重点防控。

3. 鲫鱼造血器官坏死病:重点关注盐城、泰州、扬州、等地区。

4. 甲壳类蜕壳不遂、烂鳃病、肠炎病、白斑综合征:重点关注泰州、宿迁、扬州、南通等地区。


二  防控措施

1. 鱼类细菌性烂鳃病

养殖前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充分消灭各种病原,选择健康、抗病力强的鱼苗,提高饲料质量,增加鱼体免疫力,发病塘口用生石灰或国标渔用含氯、含碘消毒剂消毒水体和食台,同时可选用大黄散、板蓝根等中草药治疗。

2. 鱼类小瓜虫病、车轮虫病

选用市场上一些安全、高效、无公害的驱虫药物,根据不同寄生虫的机体结构和寄生规律选用合适药物,并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

3. 鲫鱼造血器官坏死病

鱼种场应定期对亲鱼进行检疫,杜绝亲鱼带毒繁殖。养殖户在购买鲫鱼鱼种时,应对购买的鱼种进行检疫或询问苗种产地发病历史等,避免购买携带病毒的鲫鱼苗种。在患病期间可采取“休克疗法”,即不换水、不泼洒外用药物、不内服抗生素、减少饲料投喂量,并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抗病毒天然植物药物,可使病情缓解。

4. 河蟹肠炎、蜕壳不遂

在河蟹池塘养殖过程中,种植水草,做好水草养护,培殖螺蛳,合理施肥,调控水质,改善底质,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蜕壳前在饲料中增投复合维生素、免疫多糖等增强河蟹体质,提高河蟹机体抗病力。

5. 虾类白斑病

白斑病毒病目前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只有以防为主,主要通过健康养殖技术,减少和预防该病的发生。加强预防措施,放养前做好养殖池塘彻底消毒和底质改良,加强虾苗检疫工作,严防带病虾苗引进池塘。

6. 其他注意事项

(1)加强塘口巡查、保持水质清爽;定期监测氨氮、pH值,加强管理,合理投喂。适当开启增氧机,保持池塘水体良好的溶氧水平。通过水质调控、底质改良,消除或降低水体中有毒有害因子,保持水环境健康与稳定,减少应激,对于预防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甲壳类病毒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2)捕捞、转运和放养操作中避免鱼体受伤;鱼苗下塘时在2%~5%食盐水里进行消毒后再放塘。定期投喂免疫增强剂,提高鱼体抗病能力。

(3)坚持“四定”投喂,关注水温变化,适时开启增氧机,使用生物制剂进行调水,使水质保持良好。选择活力强的优质苗种,定时、定量投喂营养全面的优质饵料,在河蟹池塘养殖过程中,种植水草,培殖螺蛳,合理施肥,调控水质,改善底质,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提高河蟹机体抗病力。



2021年5月份

浙江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5月份气温、水温不断升高,养殖水体中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繁衍加快,同时养殖品种进入生长旺盛期,随着水产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不断增加,残饵和排泄物增多,容易造成养殖池塘水质恶化和水生动物疾病频发。


一  病情预测

1. 南美白对虾:易发生病毒性疾病、虾肝肠胞虫和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等。重点关注浙北、浙东对虾养殖区域。

2. 大黄鱼:易发生内脏白点病、刺激隐核虫病、虹彩病毒病等。重点关注浙东、浙南沿海海水网箱养殖区域。

3. 淡水鱼类:易发生肠炎病、烂鳃病和寄生虫病(锚头鳋、小瓜虫、指环虫等)等。重点关注浙北、浙中、浙东淡水养殖区域。

4. 中华鳖:易发生溃烂病、穿孔病等细菌性疾病。重点关注浙北、浙中中华鳖养殖区域。

5. 中华绒螯蟹:易发蜕壳不遂症。重点关注太湖浙北、浙东淡水养殖区域。


二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1. 南美白对虾

科学投喂,根据天气情况及对虾体质情况灵活调整投饲量,投饲量以虾吃7分~8分饱为宜;定期监测水质。

病毒性疾病:以预防为主。定期做好水体消毒工作;上茬发病的池塘要重点处理,干塘曝晒10天~15天,进水少量湿润塘底后,全池撒水产用含氯石灰清塘,3天后进水。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细菌性疾病,经口感染是该病原水平传播的主要途径;保持水体洁净,pH值保持在8.0左右;每10天用聚维酮碘溶液对池水泼洒消毒一次,以减少池中致病菌。

虾肝肠胞虫病:水平传播是养殖池塘中该病原传播和感染对虾的主要途径,因此,要彻底清塘并放养优质苗种,保持合理养殖密度。

2. 淡水鱼类肠炎病、烂鳃病、寄生虫病

定期做好水质消毒工作,抑制病原滋生;日常管理中要掌握好投饲量,保证饲料新鲜且营养全面。

3. 大黄鱼细菌性疾病、刺激隐核虫病

可适量投喂渔用维生素C、控制放养密度、做好网箱清洁消毒工作,确保网箱内水流畅通、水质良好。

4. 中华鳖溃烂病、穿孔病

要注意天气变化,密切观察其摄食情况和行为变化。外塘开食后选用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以增强抵抗力。气温升高后,将鳖从温室转入外塘养殖时,要注意操作、减少应激。

5. 中华绒螯蟹

选用钙源丰富的优质饲料,5~10月份蜕壳盛期每隔15~20天,每亩水体用过氧化钙10~15kg加水调配全池泼洒。

(二)治疗措施

淡水鱼类:细菌病可用过氧化钙或国标渔用含氯、含碘消毒剂消毒水体和食台,发病池塘应适当减少投喂量,并及时开展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科学筛选治疗用药;国标渔药氟苯尼考、甲砜霉素以及大黄、五倍子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可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治疗,中华鳋、锚头鳋、指环虫等使用国标渔药敌百虫全池泼洒有一定治疗效果。

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发病时可采用低盐度或淡水处理;出现内脏白点病可拌料服用强力霉素等抗菌药物治疗。

中华鳖细菌性疾病:水体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拌喂氟苯尼考。



2021年5月份

福建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5月份,随着气温、水温上升,水产养殖动物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养殖水体中各种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开始活跃;昼夜温差大,上下水层对流,水质状况易变,极易引发疾病。同时,5月份还是赤潮易发季节,应关注赤潮信息,提早做好相应防范措施。


一  病情预测

1. 草鱼:易发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指环虫病、水霉病等,重点关注草鱼高密度养殖区域。

2. 鳗鲡:易发烂鳃病、肠炎病、指环虫病、水霉病等,重点关注鳗鲡高密度养殖区域。

3. 大黄鱼:易发刺激隐核虫病、盾纤毛虫病、细菌性溃疡病等,重点关注大黄鱼高密度养殖区域。

4. 石斑鱼:易发苗期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刺激隐核虫病等,重点关注石斑鱼育苗场。

5. 对虾:易发肠炎病、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蜕壳不遂症等,重点关注对虾高密度养殖区域。

6. 鲍:重点预防赤潮生物引起的缺氧、中毒等,重点关注赤潮高发海区。


二  防控措施

1. 刺激隐核虫病:

(1)合理布局网箱:按照潮流方向,留足纵横两个方向的水流通道,如在不影响航道的情况下,保持两个渔排之间有80~120米的间距,以保持养殖区水流畅通。

(2)控制养殖密度:刺激隐核虫病的传播速度和感染几率可随放养密度的增加而提高,故放养密度不宜太大。

(3)提倡绿色健康养殖:应减少冰鲜杂鱼的投喂,投喂优质配合饲料。在病害流行季节,在饲料中定期添加投喂多种维生素和免疫多糖等,以提高鱼体抗病力。

2. 草鱼出血病: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生产中应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除一般的预防方法外,目前主要采取注射疫苗的方式进行免疫预防。

3. 肠炎病:

(1)加强水质管理,注意水质清洁,定期加注清水或用生石灰调节水质;

(2)加强饲养管理,做到“四消、四定”,投喂新鲜饲料,防止“病从口入”。



2021年5月份

山东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



一  病情预测

1. 淡水鱼类:易发生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细菌性疾病。

2. 海水鱼类:鲆鲽类易感染腹水病、肠炎病等疾病,重点关注沿海鲆鲽类主养区。

3. 对虾:需注意预防对虾早期死亡综合征(EMS)的发生,重点关注南美白对虾主养区。


二  防控措施

1. 预防淡水鱼类的细菌性疾病,应注意做好清塘工作,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杀灭敌害生物,定期做好水质消毒工作,抑制病原滋生。应注意不投喂变质饲料,保证饲料新鲜且营养全面,日常管理中要掌握好投饲量,防止残饵过多影响水质而诱发疾病。

发病池塘应适当减少投喂量,并及时开展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科学筛选治疗用药。治疗烂鳃病可选用含氯制剂消毒,氟苯尼考粉等国标渔药内服;国标渔药甲砜霉素粉等对治疗肠炎病和赤皮病有一定疗效;治疗鱼类肠炎病可选用氟苯尼考粉、大蒜素等国标渔药内服。

2. 鲆鲽类腹水病、肠炎病的预防,在投饵上注意尽量使用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减少幼杂鱼使用量,幼杂鱼使用前要消毒,饲料要洁净,并严格控制投饵量与养殖密度。使用地下卤水或混合自然海水养殖时还要注意其盐度变化,特别是多雨时段。

对于鲆鲽类的腹水病、肠炎病,应坚持“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严格控制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频率。一旦大菱鲆或牙鲆出现腹水病症状或确诊,可采取降低水温、减少投喂量、清除水体中有机污物、加大换水量等措施。发生肠炎病时,可用噁喹酸口服和药浴处理。

3. 预防对虾早期死亡综合征(EMS),应注意进行苗种检疫,应选择信誉良好、有检疫证书的商家的健康苗种,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做好水质调控工作,通过定期换水、适时增氧、施用微生态制剂和底质改良剂、科学适量投喂等措施,调控好水质,降低对虾早期死亡综合征的发生几率。


2021年5月份

江西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5月份进入“立夏”和“小满”节气,气温将进一步升高,江西省温度在20~30℃的范围,水产养殖动物进入快速生长阶段。但由于晴雨交替的时间比较多,温差会比较大,进而影响了水质状况,此时各类病原菌和寄生虫较多,因此江西省养殖企业要极力做好疾病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依据江西省历年发病特点及气候条件,5月份疾病预测如下:


一  病情预测

1. 鱼卵、鱼苗:易发生水霉病,重点关注苗种繁殖场。

2. 四大家鱼:易发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细菌性败血症、打印病、指环虫病、小瓜虫病等。

3. 鳗鱼:易发烂鳃病、腐皮病、烂鳃病、小瓜虫、指环虫、车轮虫等。

4. 鮰鱼:易发肠炎病、爱德华氏菌病、腐皮病、指环虫病等。

5. 中华鳖:易发腐皮病、疥疮病、穿孔病等。

6. 河蟹:易发腹水病、烂鳃病等。

7. 贝类:易发车轮虫病、水霉病、钩介幼虫病。

8. 小龙虾:白斑综合征、肠炎病、纤毛虫病、黑鳃、软壳、脱壳不遂等病(症)。


二  防控措施

1. 调节水质,注意控制好水体营养,搞好鱼病流行季节的饲料营养,并结合内服免疫增强剂进行预防。随着水温逐步上升,投饲量需逐步加大,投喂新鲜饲料,不喂变质饲料,注意过剩饲料处理,防止水质恶化,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2. 做好消毒防疫工作:池塘消毒,尽量清除池塘淤泥中存有的病原微生物;苗种消毒,防止苗种带入病原微生物;活体饵料消毒,以阻止其传播疾病。各种用具,如网具、塑料和木制工具等,定期消毒。养殖场消毒,尤其是对定点投喂饵料的食场消毒,避免为病原菌的繁殖提供有利环境。

3. 在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鱼体受伤。另外,鱼种放养前,用2%~5%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对预防草鱼等水霉病、烂鳃病等也有一定效果。

4. 投喂草料为主的养殖水域,特别要注意做好内服工作,投饵中最好加入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物质(如酵母多糖、酵母培养物等)提高鱼体本身免疫力,增强抗病力。另投喂时要控制投喂量,吃不完的草要及时捞出,保持食场清洁。

5. 治疗细菌性疾病可先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敏感度高的抗菌药物进行拌饵内服,常配合大蒜素、中草药和维生素内服,同时用二氧化氯或生石灰等对水体消毒,效果更好。

6. 小龙虾在5月左右易出现各种综合病症,需做好池塘的规范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多关注水草状况,有没有挂脏、发黄、黑根、烂根等情况,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投喂,使用优质饲料。死亡小龙虾要及时捞出,作深埋处理。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