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导读  >>  鱼类专题  >>  再不怕“如鲠在喉” 我国女科学家研究出了无刺草鱼

再不怕“如鲠在喉” 我国女科学家研究出了无刺草鱼

更新时间:2024-03-05 16:03:06       来源/作者:海洋与渔业杂志

      近日,“无刺”草鱼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讨论,众多网友对无刺草鱼的到来表示欣喜,表示期待以后可以安心吃草鱼。

      草鱼,是全球产量最高的水产物种。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草鱼产量615万吨,我国草鱼产量590.5万吨,占全球草鱼产量的96%。

      “无肌间刺性状选育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行的,也是水产养殖动物遗传育种最重要的选育方向之一。”在2023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高泽霞介绍,她的团队找到了控制鱼刺的基因,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全面鱼刺基因表达,并就此申请了鱼刺研究中的国内第一个专利。

640.jpg

      草鱼在华南地区叫鲩鱼,属于鲤科、鲤形目、辐鳍鱼纲,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首,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养殖历史,在我国养殖分布较广,现如今,草鱼仍然是我国消费区域最广泛、重要的淡水产品之一。

640.jpg


      鲥鱼多骨是张爱玲说过的人生三大遗事之一,我国主养鱼类如青、草、鲢、鳙、鲤、鲫、鲂,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肌间刺,也就是分布在鱼背、鱼尾等处令人烦恼的“小刺”。草鱼因为有小刺,也令食客们又爱又恨,从那句“如果无骨草鱼可以,我愿称它为酸菜鱼圣体”就可见一二。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个问题将得到解决!

      肌间刺是人们吃鱼卡嗓子的主要元凶,“无刺”草鱼也并非完全没有刺,相比普通草鱼,“无刺”草鱼的脊骨和主刺还在,但少了100多根肌间刺。 

      这是怎么实现的呢?高泽霞及其团队通过找到控制肌间刺发生的关键基因,并让基因不发生作用,让草鱼长不出这些小刺。在无刺草鱼之前,业界实际上已经有了无刺鲫鱼、无刺武昌鱼,为什么草鱼出现的时间更长,因为草鱼本身的繁育周期更长,而筛选出需要的性状,先要进行持续的选育,这也是草鱼尚未出现新品种的原因之一。

      据悉,为了为加快研究进度,2021年高泽霞团队将草鱼的F0代杂合体带到了气候更加温暖的广东,催促草鱼提前性成熟,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成功繁育出了F1代草鱼苗种,并从中筛选出500多条无小刺的草鱼个体,在此基础上繁育的F2代个体就全部为“无刺”草鱼,且它们的后代都会继承无小刺的特点。


640.jpg


      团队成员剧透,“无刺”草鱼的口感甚至“更鲜嫩一点”。经过检测,“无刺”草鱼蛋白质、微量元素管纤维的氨基酸含量与普通草鱼相近,相比于其他淡水鱼草鱼,其料肉比也有所降低,解决了困扰最多人的肌间小刺问题,无刺草鱼未来的市场前景、对于国家高性价比优质动物蛋白来源,都有着很大的潜力和意义。

      在第114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高泽霞在其专业领域的成就,也会引导和鼓励广大女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继续发挥“她力量”。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