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缺氧的分析
更新时间:2024-11-28 09:47:51 来源/作者:海洋与渔业杂志
随着各养殖区域温度的升高,同时又面临着频繁多变的极端天气,池塘缺氧成了大多养殖户不得不面临的难题。尤其是在南美白对虾高密度的养殖模式中,管理不好极易造成水体氨氮、亚硝酸盐以及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引起南美白对虾直接中毒,并且诱发各种病害,将导致产量下降甚至出现对虾大规模死亡的现象。近期不少地区的池塘出现“爆塘”的情况或多或少都和缺氧有关。
南美白对虾需要氧气进行呼吸,以维持生命活动和正常的生理机能。充足的溶解氧能够保障它们的呼吸需求,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养殖的产量和质量;有助于促进对虾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包括营养物质的吸收、转化和能量的产生,提高免疫力,使其更有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高溶解氧水平下,好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能够更有效地分解有机物和转化有害物质,从而改善水质,为对虾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当水中溶解氧不足时,对虾可能会出现生长缓慢、疾病易感性增加、甚至死亡等问题。因此,保持养殖水体中适宜的溶解氧含量是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水体溶解氧含量低的危害
1.降低对虾免疫力,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
在溶解氧含量低的环境下,对虾体内新陈代谢受到抑制,影响其营养物质的吸收、转化和能量的产生,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引发疾病。严重缺氧时,对虾和其他水生生物可能会窒息死亡,导致养殖损失或水生态系统失衡。即使未达到致死程度的低溶解氧,也会抑制对虾的生长发育,降低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2.造成环境恶化
在溶解氧含量低的环境下,一些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而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改变水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和功能;藻类也容易因缺氧出现死亡,引起“倒藻”。水体有机物的完全分解主要依靠好氧微生物;而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大多会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低氧条件下,有机物降解和转化速度减缓,分解不完全,加剧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质恶化。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升高,威胁对虾的健康生长,引起其中毒,甚至出现死亡。
3.诱发有害细菌的大量滋生,导致疾病的发生
有害细菌多为厌氧细菌,池塘出现低氧或缺氧的情况易导致有害细菌的大量滋生。有害细菌一旦形成优势种群易导致养殖动物发生疾病最终引起死亡、减产。
二、影响水体溶解氧变化的因素
池塘中溶解氧主要来自藻类的光合作用、增氧机的搅动、空气的自然溶解、增氧剂的遇水化学反应产生等,其中,藻类的光合作用为水体提供绝大多部分溶解氧。影响池塘溶氧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1.藻类的作用
在光照的条件下,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增加水体溶解氧的含量,这是水体溶解氧的最主要来源。同时,在夜间或光照不足时,藻类光合作用减弱甚至停止,其呼吸作用也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所以,藻类既会增加也会消耗水体溶氧。在养殖中后期或者水体藻类老化的情况下,水体中耗氧物质也会增加,即使在藻类丰富的池塘,也要注意后半夜到黎明阶段出现缺氧。
2.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
养殖对象、浮游生物等水生生物都需要消耗氧气进行呼吸。水生生物的数量越多、活动越频繁,呼吸作用消耗的溶解氧就越多。尤其是在高密度养殖的池塘中,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对溶解氧的消耗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
3.有机物的分解
池塘中的残饵、粪便以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等有机物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这个分解过程是一个氧化反应,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特别是在池塘底部,积累的有机物较多,底层水体的溶解氧往往更容易被消耗。
4.温度的变化
温度的变化一方面会改变水体中溶解氧的饱和度,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微生物活动的强度。高温条件下,白天藻类的光合作用较强,水体溶解氧充足;同时,夜间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活动也会增强,增加水体溶解氧的消耗。
5.池塘水深
水越深,底层水体与空气接触越少,溶氧越不容易补充。同时,深层水体的压力较大,也会降低氧气的溶解度。
6.风力和水流
风可以搅动水体表面,促进水体表面与空气的交换,加速氧气从空气中溶解到水中。水流则能够促进水体的混合,使表层富含溶解氧的水与底层水充分交换,从而将氧气带到池塘的各个部分。此外,水流还可以防止水体分层,保持溶解氧的均匀分布。
7.水质
如果水体的浑浊度高,会影响光线穿透,从而影响藻类光合作用产氧。
三、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
水中溶解氧的分布和变化呈现复杂多变的情况,但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1.昼夜变化
水体溶解氧的昼夜变化很大。通常,白天高于晚上,下午高于早上。白天,水体溶解氧随着藻类的光合作用而逐渐增高,傍晚达到峰值。到了晚上,由于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各种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等耗氧活动还在继续,水体中的溶解氧会持续下降,到黎明达到最低。
2.季节性变化
冬春季节光照弱、气温低,藻类生长受到抑制,光合作用弱,产生的氧气较少;此时水中生物量低,呼吸作用和化学耗氧量减少,整体溶解氧相对较低,变化也小。夏秋季节光照强、水温高,藻类生长旺盛,光合作用强,产氧能力强;但同时水生生物和微生物活动旺盛,各种耗氧量也比较高,所以水体中的溶氧量变化很大,出现水体溶解氧过饱和过低的可能性较大。
3.水体垂直变化
藻类只能在光线充足的中上层水中生长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池底因存在大量的残饵、粪便以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等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而大量消耗氧气。水中溶解氧呈上层至下层不均匀递减的垂直分布。这种现象在高温季节尤为明显。
四、防控水体溶解氧过低的措施
1.合理使用增氧设备
根据池塘面积、水深、养殖密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增氧设备。南美白对虾精养池塘一般建议每亩水面配置增氧机瓦数至少0.7千瓦,最好达到1千瓦,以保证足够的增氧能力。有条件的场地要增加底氧设备。在高温季节,晴天的中午开启增氧机曝气1~2小时,促进上下层水体对流,增加池水整体溶解氧水平。阴雨天气,藻类的光合作用弱,产氧能力低,要多开增氧机,防止池塘溶氧不足。
2.加强水质底质管理
根据水质条件,合理施肥,促进有益藻类的生长繁殖,增加藻类光合作用和产氧能力。多用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利用其分解作用,促进水体中的物质循环和转化,提高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池塘底部有机物的积累,减少耗氧。在改底的同时,也可释放底泥中的营养物质,进而促进藻类的生长,形成良性循环。科学排污,清除池塘中的淤泥、残饵和粪便等有机物,减少其分解耗氧。
3.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和科学投喂
根据池塘条件和增氧能力,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不可盲目追求高产。根据对虾的生长阶段和摄食情况,科学控制投喂量和投喂频率,减少残饵的积累,从而降低有机物分解对溶解氧的消耗。
4.加强夜间管理,常备增氧剂
夜间,藻类光合作用停止,耗氧活动仍在进行,容易出现缺氧,要特别关注并采取相应增氧措施。池塘应常备化学增氧产品,如过氧化钙、过碳酸钠、过氧化氢等,以备不时之需。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增氧产品常常会影响藻类生长,使用化学增氧产品后要注意补肥,避免“倒藻”。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