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盘点 | 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年度大事记
更新时间:2024-12-31 09:16:11 来源/作者:海洋与渔业杂志
年度大事记
1月
全省首个中欧海洋渔业产业创新园成功签约
1月15日,全省首个中欧海洋渔业产业创新园战略合作暨粤东合作项目成功签约。签约通过资金及专利技术入股等形式,引进挪威巴林海洋渔业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在汕尾市、东莞市开展海洋渔业项目合作,共同创建“中欧海洋渔业产业创新园”;8月23日,“扩大开放 新质生产 陆海接力”中挪三文鱼陆基养殖项目投资合作签约仪式在汕尾举行,双方将在汕尾开展三文鱼陆基养殖项目全面合作,为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发展再添“新引擎”。
2024年广东设立20亿元现代化海洋牧场专项资金
1月底,广东省发布2024年工作报告,提出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和智慧渔业。设立20亿元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做大做强做优海洋牧场;安排7.5亿元支持海上风电开发和产业发展,安排3.7亿元继续支持六大产业创新发展,支持加快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安排6.66亿元支持以红树林保护修复为主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推进涉海基础数据调查等,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硇洲族大黄鱼实现规模化人工繁育
1月27日,“南海海区特色大黄鱼种质资源评价与良种培育”项目举行现场测试验收会,专家表示项目组完成了南海硇洲族大黄鱼活体种质资源的收集和驯养,并成功突破了人工繁殖技术,实现了苗种的规模化培育。此前,湛江依托成立硇洲族大黄鱼研究院,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松林组建科研团队,制定了大黄鱼研究实施方案,计划3年内完成硇洲族大黄鱼育繁推技术研究,目前人工繁育相关工作也正在稳步进行中。
4月
广东省海洋牧场产业基金实现零的突破
4月19日,广东湛江海洋牧场产业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正式揭牌,基金总规模50亿元,首期认缴规模10.02亿元,实现了广东省海洋牧场产业基金零的突破。
广东多地成立海洋发展局
今年以来,广东省内多座城市成立了专门的海洋渔业管理部门。其中,深圳、珠海、阳江阳西县分别成立了海洋发展局,湛江则成立了海洋与渔业局,因地制宜地建立现代海洋综合管理体系、提升海洋资源保护和利用效率、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积极探索。
6月
全国“放鱼日”广东在阳江放流4000多万尾鱼虾苗
6月6日是全国“放鱼日”。当天,广东省阳江市在海陵岛举行以“养护水生生物,建设绿美广东”为主题的增殖放流活动,向大海放流4000多万尾鱼虾苗,里面包括斑节对虾苗3700万尾、紫红笛鲷苗10万尾、黄鳍鲷150万尾、黑鲷鱼苗290万尾、断斑石鲈鱼苗290万尾。在海陵岛近海、青洲一与青洲二海上风电场所在海域,还进行同步放流活动。该活动对有效恢复海洋近岸水生生物种群数量,改善和优化海洋牧场水域的群落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7月
广东印发海洋牧场类项目用海选址及控制标准
7月,为规范推进海洋产业园(海洋牧场类)建设,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了《广东省海洋产业园(海洋牧场类)用海选址及控制标准(试行)》,从用海选址、合理用海规模等方面为广东省海洋产业园(海洋牧场类)内海洋牧场用海活动制定统一的标准,实现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广东启动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近年来,广东重点发力海水种业,今年7月在惠州大亚湾启动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项目,面向全国招募63个海水种业攻关团队,围绕28个适养品种开展种业攻关,在全国率先突破硇洲族大黄鱼、黄鳍金枪鱼、章红(高体鰤)、黄金鲹(黄鹂无齿鲹)、蓝圆鲹(巴浪鱼)、红九棘鲈(红瓜子斑)等品种人工繁育或海上网箱养殖技术。
8月
国内首个自主升降海洋牧场平台“湛农1号”下水
8月8日,现代化海洋牧场平台“湛农1号”下水仪式在湛江雷州市企水镇举行,6.2万立方“巨无霸”助力“蓝色粮仓”建设。“湛农1号”座底式智能养殖平台由湛江农发集团投资建设,投入使用后将成为广东首台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座底式桁架可升降智能养殖平台,该平台总长90米、宽58米、高12米、柱腿高达47米,由3组“日”字形模块共6个网箱组合而成,每组模块由两口正方形的桁架组成,网箱下水后可提供6.2万立方的养殖水体。
9月
“摩羯”台风致现代化海洋牧场保险触发理赔
今年第11号超强台风“摩羯”于9月6日16时20分、22时20分先后在海南文昌市、广东徐闻县登陆,造成较为严重的灾害,触发保险责任。台风后,现代化海洋牧场保险承保机构迅速启动理赔工作,其中湛江人保财险预赔付“摩羯”台风首笔现代化海洋牧场保险款项360万元。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立即启动因灾渔船损失赔付。
10月
广东新增3个水产新品种
10月底,农业农村部推广23个水产新品种,里面包括我国第一个草鱼新品种“沪苏1号”,第一个小龙虾新品种“盱眙1号”。其中,广东有杂交黄颡鱼“百雄1号”、凡纳滨对虾“中兴2号”和扇贝“橙黄1号”3个新品种(系)上榜,这些新品种经过连续多代的选育,具备了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活率高、抗病力强等多种优势。目前,我国国审水产新品种数量已达306个,为增加优质水产品供给,推动构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给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持。
11月
广东首开海洋牧场装备登记
6月,由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旗下珠海格盛科技设计并投资、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格盛1号”正式交付投产。随后,广东积极推进养殖设施备案登记管理。11月19日,珠海“格盛1号”桁架网箱正式获得广东省首本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所有权登记备案证,标志着广东省深远海养殖设施登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有了自己的“身份证”,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深远海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装备所有权登记问题。
第五届水产种业博览会举行
11月22日-24日,第五届水产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届广东(国际)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大会在广东国际渔业高科技园举行,博览会设置超过5万㎡室内展示面积、近300亩左右养殖鱼塘展示,展出活体品种超200个,涵盖国内主要养殖品种;以及养殖模式、饲料动保、智慧渔业设施、水产加工品等水产产业链全覆盖展示。
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
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关于《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2024-2035年)》的批复中指出,原则上同意《规划》,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做好《规划》的分解落实,加快发展深远海养殖,加强深远海养殖关键设施装备研发,加快培育深远海养殖当家品种,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现代化海洋牧场区域公用品牌“广东鲜品”亮相
11月22日-24日,作为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区域公用品牌,“广东鲜品”在第五届水产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届广东(国际)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大会上盛大亮相,成为本次博览会的焦点。11月28日-12月1日,“广东鲜品”再次盛大亮相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广东馆。据了解,该公共区域品牌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实施建设打造,构建包含广东金鲳鱼、广东青蟹、广东生蚝、广东对虾、广东海鲈、广东鳗鱼等在内的产业体系,完善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品牌矩阵。据悉,“广东鲜品”于今年10月在重庆正式对外发布,充分展现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新优势、新风味、新风采。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