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对水产动物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16 10:57:30 来源/作者:实话水产
一、霉菌毒素对水产动物的危害
1.生长发育受阻:霉菌毒素干扰水产动物新陈代谢,营养吸收利用率降低,生长速度显著放缓,虾类生长速度最多可较正常下降50%。同时,影响亲鱼、亲虾等性腺发育,导致产卵(仔)量和质量下降,阻碍种群繁衍。
2.免疫功能受损:致使水产动物免疫力大幅降低,对病原体抵抗力减弱,鱼类易患烂鳃、肠炎等疾病,增加养殖病害防控难度。
3.摄食与行为异常:破坏味觉和嗅觉,引发厌食,观赏鱼对饲料兴趣丧失。还会造成游动姿态异常,如螃蟹行动迟缓、侧身爬行;或使水产动物行为改变,出现嗜睡、烦躁不安,观赏鱼躲在角落或异常频繁游动等情况。
4.体表与器官病变:引发体表溃疡、出血点,鳗鱼体表会先有点状出血后发展为溃疡。对肝脏、鳃部等器官损害严重,草鱼肝脏变色、质地变脆,鲫鱼鳃丝肿胀、粘连、变色。
5.死亡率上升与成活率降低:严重中毒时导致水产动物大量死亡,成活率降低,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且中毒后体质变弱,更易生病,生存状况恶化。
6.对虾蟹蜕壳的影响:干扰虾蟹蜕壳,造成蜕壳不遂,使其长时间处于半蜕壳状态,增加死亡风险;还会导致软壳现象,新壳不能正常硬化,易受病菌感染和机械损伤。
二、霉菌毒素产生的原因
1.饲料原料因素:玉米、小麦、高粱等谷物原料及其加工副产品,如玉米的DDGS、喷浆玉米、喷浆玉米皮,小麦的麸皮、次粉等,以及花生粕、棉粕、菜粕等在收获、储存中若环境潮湿、通风不良,易滋生曲霉菌、镰刀菌等,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
2.养殖环境因素:养殖池塘水质差,富含大量有机物质,水温适宜霉菌生长,水中死亡藻类、残饵等为霉菌滋生提供基质。
3.加工和运输环节:饲料加工设备清洁不彻底、烘干不足,运输中包装破损、受潮,都可能导致霉菌污染并产生毒素。
三、霉菌毒素的防治方法
1.饲料管理:
严格把控原料质量:采购时对每批饲料原料严格检测,确保干燥、无霉变,如对玉米原料抽样检测黄曲霉毒素等霉菌毒素含量。
合理储存饲料:仓库保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适宜,饲料放货架避免接触地面湿气,定期清理仓库,防止积压过期。
2.养殖环境改善:
保持水质清洁:适当换水及消毒,监测溶氧量、酸碱度等水质指标,合理配置及使用增氧机。
及时清理杂物:及时清理死鱼、烂草等杂物,防止在水中分解为霉菌提供营养。
3.添加剂使用:
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在饲料中添加蒙脱石、活性炭等,吸附部分霉菌毒素,减少水产动物对毒素的吸收。
运用解毒剂:益生菌制剂如可分解霉菌毒素;复合后生元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增强水产动物免疫力,减轻霉菌毒素损害。
添加抗氧化剂:姜黄素和姜黄油具有抗氧化特性,清除体内过多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调节免疫系统;SOD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减轻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降低霉菌毒素对组织器官的危害。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