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水产行业绕不过的关键词“数智”、“绿色”与“规模化”
更新时间:2025-02-08 17:05:30 来源/作者:水产养殖网
2024年,中国水产行业成果斐然,市场规模稳步扩张,总产量持续上扬,水产预制菜市场规模或将达1595亿元。前沿技术深度赋能,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绿色生态养殖成为新风尚。然而,行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环境、市场、技术等多方面的挑战。展望2025年,智能化转型、绿色发展、规模化生产等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尽管风险并存,但企业已准备好积极应对,力求在新的一年实现新突破。
中国2024年水产行业发生了什么?
市场规模与产量数据
根据2023年数据,全国水产品总产量7116.17万吨,同比增长3.64%。以广东为例,2024年1-9月全省水产品总量为666.49万吨,同比增长3.13%。其中淡水养殖前三季度产量共322.72万吨,同比增长3.01%,海水养殖共255.35万吨,同比增长4.03%,淡水捕捞4.48万吨,海洋捕捞(不含远洋渔业)79.05万吨,远洋渔业4.89万吨。
2024年中国水产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595亿元。中国水产行业整体产业规模持续扩张,产量快速提升。
技术进步方面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开始在水产行业中得到应用,如智能养殖设备可实现精准饲喂、环境监控、疾病预警等功能。新型养殖技术和设备不断推广,例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RAS)有效减少水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并且我国已成功研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养殖技术,如生态养殖、循环水养殖等,提高了养殖效率。加工技术创新使水产加工产品更多样化、高品质,满足多元需求。
政策支持情况
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水产行业健康发展,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科技创新等。例如,《渔业法》《水产养殖质量管理规定》等法规保障了行业的规范经营,明确了渔业发展地位和渔业资源保护原则,对养殖水质、饲料使用、病害防治等提出要求,确保水产品质量和安全。政府设立渔业发展基金支持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和渔业科技研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在水产加工行业,政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还加大对水产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
绿色生态养殖趋势
随着环保意识增强,绿色生态养殖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养殖者注重生态保护,采用环保饲料、生物防治等绿色养殖技术,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
行业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环境压力方面,水产行业面临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等问题,如养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水体富营养化等情况。
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众多企业参与水产养殖和加工市场竞争,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竞争集中在产品品质、成本控制、技术创新和市场渠道等方面。在国际市场上,也面临着其他国家水产产品的竞争。
在技术上还存在瓶颈,例如虽然有一些新型养殖技术,但整体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工技术在高端产品生产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2025年中国水产行业即将会发生什么?
智能化转型加速及案例支撑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进一步融入水产行业。例如,一些大型养殖场通过智能化设备实时监测水质、温度、溶氧量等关键参数,并根据数据反馈进行精准调控,从而大幅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养殖场整体运营效率。
绿色生态养殖深入发展
绿色生态养殖将成为主流模式。更多养殖者会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采用环保、可持续的养殖方式和技术。例如在政策支持下,会有更多企业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RAS),减少水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政府也会加大对绿色生态养殖的支持力度,推动行业现代化和良性发展。
规模化生产提升竞争力及案例
规模化生产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如一些大型水产企业通过扩大养殖规模、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同时,规模化生产有助于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市场需求多元化推动创新及案例
消费者对水产品需求多元化、个性化。例如,企业通过培育新品种、开发新养殖模式等方式增加水产品种类、优化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高蛋白、低脂肪、口感好等多样化需求。像一些企业针对年轻消费者推出即食、即烹水产品,适应休闲渔业和餐饮行业兴起带来的新需求。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及案例
中国水产行业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例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水产加工企业纷纷拓展国际市场,促进产业国际化进程。通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水产行业整体水平,同时中国水产企业也将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及应对策略
政策变化风险:如果渔业相关政策调整,如养殖区域规划改变、环保标准进一步提高等,企业需要及时关注政策动态,调整自身的养殖和经营策略。例如,企业可以提前规划符合新政策要求的养殖区域布局,加大环保设施投入等。
自然灾害风险:如洪水、台风、干旱等可能影响水产养殖。养殖户可以加强养殖设施的抗灾能力建设,如加固池塘堤坝、建设防风设施等,同时购买相关农业保险来降低损失风险。
市场波动风险: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价格波动等可能影响行业收益。企业可以通过拓展多元化市场、发展订单式生产、加强市场调研和预测等方式来应对,如与大型餐饮企业签订长期供应合同稳定销售渠道。
2025年,中国水产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智能化、绿色化、规模化发展方向已然明晰,这不仅是行业顺应时代潮流的主动革新,更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在应对政策变化、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等风险时,企业积极谋划策略,彰显出十足的韧性与决心。相信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水产行业定能乘风破浪,在新的一年实现新的跨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丰富百姓餐桌贡献更大力量,书写更为辉煌的篇章。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