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
更新时间:2025-03-07 11:11:43 来源/作者:水生动物健康评估
1 细菌性疾病
1.1 烂鳃、烂嘴病
症状:鱼体变黑、反应迟钝,且有食欲不振、离群漫游等症状,鳃瓣通常有带污泥的腐斑,鳃呈小片状坏死。
流行情况及危害:由柱状黄杆菌引起,通常发生于水温23-30℃时,此外大雨后水温回升时也易发。烂鳃、烂嘴病的危害非常大,严重情况下易造成鱼体大量死亡。
防治:
①定时清除残余饲料,避免喂食变质腐败的饵料,及时换注新水以保持水质。
②在捕捞和运输时要小心,避免鱼体受到损伤。
③内服恩诺沙星,每100kg鱼用药2-5g。同时用漂白粉1g/m3或二氧化氯0.3g/m3全池泼洒。
1.2 白皮病
症状:鱼体腹鳍、体表两侧和背鳍等基部出现白色的点,之后会蔓延,很快形成白色椭圆形状的斑块,严重时会出现鱼体表完全变白的状况;病灶处的黏膜脱落,部分鱼体的部位可能会出现出血发炎的现象;病鱼通常离群而接近水面,不久死亡。
流行情况及危害:由白皮假单胞菌引起,水温25℃以上流行。通常和烂鳃烂嘴病并发,其对鱼群造成的威胁非常大。
防治:
①保持水质清新,拉网、运输等操作过程要小心,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②每立方米水体可用五倍子2-4g全池泼洒。
1.3 溃疡病
症状:病鱼体侧、尾部、腹部、头部、鳍条基部出现大小不一的炎症病灶,病灶处充血发炎,鳞片脱落,表皮及真皮溃烂,严重时可以看到鱼骨。病灶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流行情况及危害:由嗜水气单胞菌和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等细菌引起,通常易发于鱼体受伤的情况下,若出现水霉病会使情况加剧,导致鱼体大批死亡,死亡率最高的时候可达80%。
防治:
①捕捞和运输时要小心,避免鱼体受到损伤。
②鱼下塘时用3%-5%食盐水浸泡10-15min。
③每公顷1m水深的池塘用强氯精3000g泼洒全池。
④给鱼体喂食氟喹诺酮类、多西环素类药物。
⑤及时注换新水以合理控制水质。
1.4 肠炎病
症状:肛门红肿、腹部膨大,严重情况下按压有黄色腹水从肛门流出。病鱼的腹腔有大量腹水,腹水流出后呈“琼脂状”,肠管颜色偏紫红色,肠管内部有许多黏状物,严重的肝脏坏死、整个腹腔充血。
流行情况及危害:由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全年均有发病可能,尤其是夏天相对严重,发病情况通常比较危急,造成的危害也相对较大。
防治:
①避免喂食变质腐败的饵料。
②四环素类拌饲投喂给病鱼,每100kg鱼用药5-10g,连续6d。或每100kg鱼用恩诺沙星2-5g,连续6d。
1.5 出血病
症状:鳍基部位和下颌到肛门部位发红,尤其是鳃盖后缘身体两侧有和鱼身侧线垂直的出血条纹,胸鳍基部发红较明显。部分鱼体存在肌肉充血和眼眶充血的现象。解剖可见,体腔内有腹水,空肠并伴有充血现象。
流行情况及危害:多发于7-8月高温期间,发病相对较急、传染较快、死亡率较高。
防治:放苗前彻底清塘消毒,或把鱼种提前浸泡在3%-5%食盐水中消毒。
2 真菌病(主要是水霉病)
症状:鱼体鳞片脱落且附着有白色棉絮状绒毛,或鱼体体表出现伤口,病鱼食欲不振并且体虚无力,最终漂浮水面死亡。
流行情况及危害:由绵霉和水霉引起,鱼体受伤后易患此病,多发于春季,鱼体通常死于溃疡病灶中继发感染。
防治:
①对鱼进行操作时要小心,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②食盐和小苏打全池泼洒。
3 寄生虫病
3.1 车轮虫病
症状:病鱼离群、漫游于水面或池边、无食欲、消瘦等症状,同时鳃丝边缘腐烂发白、鳃部暗红且分泌大量黏液。
流行情况及危害:由车轮虫和小车轮虫引起,主要危害5cm以下的种苗,流行期通常是4-6个月,严重情况下会造成病鱼死亡。
防治:
①加大换水以改善水质,并用福尔马林药浴;
②苗种入池前用3%食盐水浸洗3-5min,同时注意放养密度并保持水质清新;
③发病时用0.7g/m3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
3.2 小瓜虫病
症状:鱼体发黑、鳃部和体表皮肤黏液多及鱼体消瘦、游动缓慢等。
流行情况及危害:由多子小瓜虫引起,每年四五月份和八九月份水温达到15-25℃时最为流行。
防治:
①合理控制放养密度,放苗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②用食盐水泼洒全池,浓度控制在4g/m3。
3.3 锚头鳋病
症状:病鱼食欲不振且烦躁不安,体表着生有锚头鳋,其形状为针状,着生部位红肿发炎、有红色斑块,当周围组织坏死时易招细菌和水霉感染。
流行情况及危害:全年均有发生可能。
防治:放苗前用1.5%-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塘15min,或用3%-5%食盐水浸泡15min。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