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虾产业现状与未来前景
更新时间:2025-05-06 09:31:36 来源/作者:深蓝牧渔
随着世界寻求可持续的蛋白质来源,虾类养殖业正在崛起,成为全球粮食安全的基石。在创新的推动下,该行业已从传统方法发展为平衡生物学、经济学和环境保护的密集型高科技系统。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市场动态的变化以及紧迫的可持续性挑战,虾业正处于变革的十字路口,科学、战略和适应性将决定其未来。
水产养殖业正在迅速扩张,在粮食安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优质动物蛋白。该行业已从半集约化农业转向集约化农业,以提高产量。在增长最快的农业食品行业中,虾产业由于全球贸易的增长而实现了显著增长。农民正在采用具有更好生物安全性的集约化系统来降低病原体风险。
提高集约化程度的关键因素包括先进的营养和育种计划,这对于可持续扩张至关重要。由于该行业对多种投入的敏感性,平衡生物和经济方面至关重要。超密集型系统需要改进营养策略以及适应严苛环境的强大育种品系。
由于虾生长快、养殖周期短、消费需求高,因此养虾是一种首选方式。水产饲料成本和市场准入影响等市场因塑全球产量,预计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4.8%,低于2011-2021年的5.8%(图1和图2)。
鱼粉和鱼油短缺限制了行业增长,因为养殖甲壳类动物消耗了全球30%的鱼粉。秘鲁凤尾鱼短缺导致全球鱼粉和鱼油供应量分别减少10%和30%,价格上涨。
可持续性挑战包括环境问题、缺乏认证和市场波动。发达国家现在对虾进口进行监控以确保透明度。来自受监管农场的经过认证、可追溯的虾可以稳定价格并确保可持续生产(亚洲开发银行,2022年;比利亚雷亚尔,2023年)。
各地区虾类生产和贸易活动
全球虾产量预计2024年将增长4.8%,达到588万公吨 (MMT)。五大虾生产国是厄瓜多尔、中国、印度、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占全球产量的74%(Jory,2023年)。美国虾类消费量的增加带动出口额增长了123%,从2.2521亿美元(2013-2014年)增至5.0157亿美元(2022-2023年)(CAA,2023年)。
太平洋白虾由于其产量高、养殖期短、抗病性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占全球产量的80%。然而,黑虎虾产量也在增加,到2023年将增加55万吨,预计到2024年将超过60万吨。该行业面临全球价格下跌,厄瓜多尔虾类产业预计到2024年增长速度将放缓至7%,这主要是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风险。与此同时,亚洲在2023年产量下降后正在反弹,预计2024年将增长4%。印度的虾产量预计将增长2%,而越南预计将恢复增长,增幅达6%。
美国正在对厄瓜多尔、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调查,这可能会导致进口产品转移到泰国。中国和日本可能会吸收重定向出口。
亚洲
虾类生产2023年亚洲的虾产量下降了3%,但预计2024年将增长4%。中国的虾产业受益于温室和循环水养殖系统。在印度,太平洋白虾产量在2023年下降了12%,但预计2024年将反弹2%。越南2023年产量下降了15%,但预计将恢复增长5%。印度尼西亚预计,在2023年下降5%之后,2024年将增长3.5%。印度虾产量增长了267%,从2023-2014年的32.2万吨增至2022-2023年的118.4万吨。该行业出口额从3.4884亿美元增长了一倍至6.9767亿美元。在印度,该市场在2022年的价值为73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140亿美元。
太平洋白虾占主导地位(60%),略有增长4%,其次是黑虎虾(30%)和其他虾(10%)。
越南是一个主要虾类出口国其中40% 的海产品出口收入来自虾。然而,2023年出口下降,对美国(-41%)、欧洲(-40%)和中国(-70%)的出口大幅减少。预计到2025年,农业总面积将达到750,000公顷,出口目标达到100亿美元。
中国的虾产量在20年间增长了120%,预计复合年增长率为1.5-4.3% (2023-2028年) 。该国正在扩大循环水养殖系统(RAS)、生物絮凝技术和温室农业。
拉美
拉丁美洲是第二大虾类生产区。厄瓜多尔产量领先,2023年增长4%,达到149万吨。然而,全球价格下跌和中国需求减少影响了收入,导致2023年损失10亿美元。
欧洲
欧洲排名第三虾类进口其中法国、西班牙、英国、意大利、荷兰、德国、比利时为首。预计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8.1% 。
虾类育种和养殖系统的现代化
虾类养殖既带来风险,也带来机遇。尽管市场力量仍然难以预测,但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力并降低了成本。水产饲料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面临的挑战包括成分质量波动和霉菌毒素污染。虾农必须满足严格的市场要求,尤其是在高端消费领域。
密集的对虾养殖越来越依赖废物回收,在夏威夷、佛罗里达和德克萨斯都有成功的应用。三个月内产量范围为5至10kg/m³。维持微生物水平和水质对于室内集约化水产养殖至关重要。
对虾养殖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2011年后(早期死亡综合症)
(2)2001-2011年(垂直整合与单一养殖)
(3)1988-2001年(感染传播)。
技术的最新进步使得能够精确监测喂养程序、水质和生产效率。高科技养殖减少了对化学品和抗生素的需求,确保了虾更健康。帆布耕作可使生产力提高两到三倍,成功率高达90%。
超级集约化养虾现在采取四项关键策略:
(1)生物絮团水产养殖系统,
(2)RAS,
(3)混合Bio-RAS,
(4)混合营养系统。
向太平洋白虾养殖的转变非常迅速,取代了黑虎虾由于其优良的繁殖和抗病性。曝气增氧设施、池塘土工膜衬垫和生物安全措施等创新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可持续集约化仍然是该行业未来增长的关键。
虾类产业的营销策略、规划和变化
有效的营销策略对于提高全球虾类消费量。价格稳定和对价值链的信任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从而带来更高的投资和更好的产品质量,最终刺激需求。扩大需求有助于缓解价格波动,而价格波动主要由供应增长和消费减少所驱动。
促销活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饮食习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然而,全球化和崛起食品成本可能会暂时阻碍欧洲和美国的虾类消费。虾类生产国应优先考虑所有细分市场的饱和度,包括小型和新兴消费者,而不是仅仅依靠扩张频率。
尽管欧洲和美国的虾需求相对较低,但受孵化场、营养、养殖场和加工设施进步的推动,中国市场依然强劲。影响燃料供应的主要因素对虾养殖增长的因素包括基因改良和生产效率。需要制定一个协调的营销计划,类似于牛肉、猪肉和乳制品行业的竞争前努力,以扩大该行业并刺激需求。
印度在当前虾市场,具有强劲的国际需求和增长潜力。然而,四大挑战威胁着盈利能力:虾的存活率低、疾病风险增加、增值产品的加工能力有限、严格的可追溯性规定以及环境压力。为了保持增长,印度的虾业必须紧急提高饲料效率、废水管理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环境可持续性和透明度对于维持出口至关重要,尤其是对美国的出口。
虾产业的生态标签、可追溯性、认证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ICT)
海鲜消费者发达国家越来越意识到生产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促使政府实施可持续和道德采购的法规。美国和欧洲现在生产可追溯性产品来区分水产养殖和野生捕捞渔业。各种生态标签已经出现,以告知消费者生产实践和环境责任。海洋管理委员会(MSC)率先推出渔业管理生态标签,而水产养殖生产者则因担心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而适应市场趋势。
主要虾类出口国厄瓜多尔、巴西、中国、泰国、越南和印度等国家均已实施认证计划,以确保符合生态和食品安全标准。例如巴西的养殖虾类认证综合计划(PICC)、泰国的“泰国品质虾”、中国的良好水产养殖规范(GAP)以及越南的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认证。沃尔玛、乐购和家乐福等全球主要零售商都支持经过认证的虾,这与全球可持续海产品倡议 (GSSI)等全球可持续性基准相一致。
虾的可持续性由于疾病爆发、水污染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而受到严格审查。国际买家对最佳水产养殖规范 (BAP)、全球良好水产养殖规范 (GAP)和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ASC)等认证的需求日益增加。鉴于亚洲虾类养殖业的分散性,供应链的可追溯性至关重要。
ICT解决方案现在能够实现精确的库存管理、自动喂养和实时水质监测,从而提高效率和可持续性。这些创新加强了产品的可追溯性,将最终产品与特定批次和饲料来源联系起来,以提高透明度。
虾产业的未来战略
这虾产业面临着重大挑战,包括污泥堆积、化学残留物和废水管理等环境问题。此外,缺乏专门的水产养殖基础设施迫使农民改变农业系统,影响原材料成本和全球竞争力。疾病风险、高生产成本和水质问题进一步影响盈利能力。
由于贸易壁垒和餐馆需求减少,虾的消费和加工量下降。一些生产商正在降低库存密度以削减成本,同时专注于优质饲料并进行高效的营养管理,以提高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
为了确保长期生存能力,对虾养殖必须尽量减少水、能源和化学品的使用,增强可追溯性,并采用可持续的做法。政府、合作社和生产者必须合作促进负责任的水产养殖。政策制定者应带头执行可持续性标准、粮食安全和社会责任法规。
竞争挑战(包括供应商权力、新市场进入者和环境问题)迫使整个行业进行战略变革。关键战略包括提高增值加工、提高出口透明度、利用技术和投资研发。印度作为虾类主要生产国,必须解决成活率低(55%)、可追溯性有限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加强加工能力和过渡到完全可追溯的可持续农业方法对于维护国际市场使用权。
创新的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例如生物絮凝和循环是养殖,可以通过降低疾病风险和环境压力彻底改变对虾养殖业。封闭式系统可以实现更高的放养密度和更好的资源效率,确保长期可持续性和市场竞争力。
虾产业的未来前景
未来虾产业与饲料、养殖技术和可持续性的创新密切相关。挤压等技术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FCR)并减少池塘浪费。虽然厄瓜多尔已经采用了此类创新,但印度等国家却因成本高昂而落后。厄瓜多尔只有17%的农场使用自动喂料机和增氧曝气装置,但预计这些设备的采用将增加出口。然而,对虾养殖中大量使用的鱼粉和鱼油的限制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昆虫粉、单细胞蛋白和植物性饲料等替代蛋白质来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行业必须采取循环水养殖系统并对耐受替代饲料的高生长虾品系进行基因选择。经过认证的、可追溯的生产将有助于稳定价格并吸引投资。通过分子辅助选择和抗病 SPF 亲鱼加强育种计划将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虾类生产国,在《2023年沿海水产养殖管理局(修正案)法案》出台后,其虾类产量有望增长。未来的发展将依赖于使用以下技术的生态友好型养殖:生物絮凝物,尤其是在内陆盐碱地区。
但增值能力有限制约了盈利能力。保持竞争力并进军全球市场。印度必须实现加工现代化,执行严格的质量标准并专注于增值出口。
冷冻虾在生活方式改变和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的推动下,该公司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印度的低劳动力成本和强大的加工基础设施使其能够保持并扩大其在虾出口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结论
增强遗传多样性养殖虾是提高复原力、增长和整体表现的关键。育苗系统和水再利用等创新可以进一步优化养殖技术。加强在消费中心附近的运营并瞄准年轻消费者将支持行业增长。随着全球消费者对负责任、可持续和富含蛋白质的食品选择的需求日益增加,认证和认可至关重要。为了满足这些期望,虾农正在采用先进的、环保的生产方法。
虽然增值虾产品能带来更高的盈利能力,但许多生产国缺乏足够的加工基础设施。为了保持竞争力,虾业必须从散装冷冻出口转向增值产品。这需要采用现代加工技术并提供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而定制的便捷、创新的选择。
最终,虾类生产国的长期成功取决于发展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专注于增值生产。从短期利益转向长期战略将确保虾业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市场领导地位。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