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头号杀手”弧菌病如何科学防控
更新时间:2025-07-24 10:06:52 来源/作者:华中渔业研究社
虾养殖过程中,有一种令人十分头疼的有害菌叫做弧菌,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弧菌可以引起早期的肝胰腺坏死,空肠空胃,偷死等各种绝症。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弧菌的种类及防控,供大家参考:
一、什么是弧菌
弧菌并不特指某一种细菌,准确来说是弧菌科和弧菌属。弧菌科有五个属,分别是弧菌属、气单胞属、邻单胞属、发光杆菌属和水栖菌属, 目前弧菌属共有37个种,其中已明确有12个种具有致病性,包括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等。
弧菌是海洋环境中常见的细菌类群之一,该类细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因此成为海水环境的优势种群,常作为致病菌引起疾病的爆发流行。
二、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弧菌种类及症状表现
1、鳗弧菌:革兰氏阴性菌,最适温度25℃,可耐受的pH值范围为5-11,盐度范围5‰-50‰,0%的淡水不生长,能利用单糖或寡糖,在TCBS培养基形成1-2mm以上的黄色菌落。
表现症状:病虾活动力减弱,食欲下降,个体消瘦,头胸甲心区附近呈白色或浅桔红色,血淋巴液稀薄、混浊、不能凝固。因病虾步足、游泳肢及尾扇呈鲜红色。
2、溶藻弧菌:革兰氏阴性菌,可耐受的pH值范围为6-8.5,盐度范围5‰-50‰,0%的淡水不生长,能利用单糖或寡糖,在TCBS培养基形成2-3mm以上的黄色菌落。
表现症状:溃疡,烂鳃;外观完整,全身性变红,肠胃空,肝胰腺微肿但颜色正常,头胸甲易剥离。
3、副溶血弧菌:革兰氏阴性菌,最适温度30-37℃,可耐受的pH值范围为6-8.5,嗜盐菌20‰-30‰繁殖较快,5‰以下停止生长,能利用蔗糖和乳糖,在TCBS培养基形成2-3mm以上的蓝绿色菌落。
表现症状:虾体色呈白浊微红,多数肝胰脏肿大,质地松软,颜色呈淡白或淡黄色,部分患病对虾的肝胰脏明显萎缩。对虾发病期间,通常在池塘水面缓慢游动或趴伏于池塘边坡上,失去食欲,空肠空胃。
4、非01群霍乱弧菌:革兰氏阴性菌,可耐受的pH值范围为6-8.5,淡水及高盐度都能生长及繁殖,能利用单糖或寡糖,在TCBS培养基形成2-3mm以上的黄色菌落。
表现症状:行动呆滞,时而浮头或在水面上翻滚;眼球肿胀,由黑变暗以至溃烂仅留眼柄,随着病情加重全身肌肉发白,一般在一周内死亡。
5、坎贝氏弧菌:革兰氏阴性菌,最适温度15-35℃,可耐受的pH值范围为5-10,10‰-50‰繁殖较快,淡水及高盐度都能生长及繁殖,能利用单糖或寡糖,在TCBS培养基形成0.5-2.0mm的绿色菌落。
表现症状:病虾活动力减弱,在池边水面缓慢游动,或沉底不动,有时作旋转游动或垂直游动;对外界的惊扰反应迟钝;食欲减退或停止吃食。个体消瘦,甲壳与肌肉间空隙大;头胸甲心区上方由原来的清色透明变为白色,后期变为淡桔红色,形状为三角形。最主要的症状是附肢变红,游泳足最早变红,以后步足及尾肢也呈鲜红色。
6、哈维氏弧菌革兰氏阴性菌:最适温度37℃,可耐受的pH值范围为5-9.5盐度范围20‰-30‰,0%的淡水不生长,能利用单糖或寡糖,在TCBS培养基形成1-2mm以上的黄色菌落。
表现症状:发病初期,虾活动能力下降,沉伏底部,大多随水流翻滚,不摄食或摄食少,发病早期不发光,濒死时或死亡后会发出荧光。
三、弧菌的生活习性
1、弧菌适应温度:10-35℃,最适25℃左右;
2、生长需要盐度:一般在0.5-6%,最适1%,溶藻弧菌可以在7-10%的盐度下生长。可见,弧菌在半咸水和海水中很多,在淡水中较少。
这也就是淡水养殖对虾,弧菌病发病率较低,养殖成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弧菌的繁殖速度随着盐度的增加和温度的增加而加快,据调查显示一个弧菌分裂繁殖一代(变成2个弧菌)也只需要10分钟。
3、弧菌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经口传播,其次是通过体表创伤和腮进入体内。虾在2-4厘米时经常出现爬沙现象(高位池出现浅水区集群),多为觅食活动,虾苗摄食沙里的微生物,这时极易误食池底大量滋生的弧菌,若再赶上水体、天气变化,虾苗体质下降,很容易就“中镖”了。高位池薄膜上厚厚的藻膜也在这时候被虾慢慢摄食掉,藻膜中同样含有大量弧菌,对虾也容易被感染。
四、弧菌的致病机理
弧菌的胞外产物(如酯酶、蛋白酶、磷酸酯酶、溶血素和几丁质等)主要是通过产生蛋白酶或者促使机体组织释放蛋白酶而造成组织溶解,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运动的自主性及粘附作用
2、妨碍对虾血液凝固
3、破坏对虾体组织、引发炎症
4、降低对虾免疫力
五、弧菌感染后对虾常出现以下症状
1、患病时虾的附肢,尤其是游泳足中红色素色体扩大、色素扩散,使附肢呈橘红到深红色,并有尾扇变红现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红肢病”、“红腿病”、“红足病”。
2、患病对虾腹部甲壳侧面的下缘出现小的白斑,白斑的大小和形状有些相似,一般在每一腹节甲壳的下缘都有。随后变成褐色或黑色斑块,显然是黑色素沉积所致,通常叫“黑白斑病”。
3、个别患病虾还可有大颚和尾扇基部甲壳的条状白斑出现。对虾由于弧菌的感染,鳃组织发炎溃烂,鳃腔外的甲壳变得疏松并向两侧张开,由于鳃组织呈黄色,所以叫“黄鳃病”或“烂鳃病”。
4、对虾鳃组织受到溶藻性弧菌等感染后,局部鳃组织内有大量黑色素和色素细胞沉积和增生,呈黑色,这是“黑鳃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5、个别患病对虾出现肌肉痉挛,多在第三腹节处呈痉挛性弯曲。严重者伴有腹部肌肉浑浊,并不断加重,直至肌肉坏死。
6、在许多对虾养殖场曾出现过对虾“烂眼病”广泛流行的现象,经鉴定,该病是一种非01型霍乱弧菌感染所致。
六、如何科学预防弧菌
1、选择健康的虾苗
可以到相应检测中心进行检测,选择健康不带弧菌病原的虾苗,是养殖成功的首要步骤;
2、培菌培藻、补乳酸菌及碳源
在投放虾苗之前,做好乳酸菌相;养殖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益生菌,比如:乳酸菌,芽孢杆菌,同时在水体当中补充碳源。同时,藻类我们可以少量多次追肥,稳定藻相的稳定。
3、定期进行改底
改善底部环境,可以有效的防治弧菌病,经常使用改底产品可以改善池塘底部,杀灭池塘底部的弧菌,不给弧菌的生长创造环境。一般来说,在养殖过程当中,每10天应该采用一次底改产品。
4、提高免疫力
对虾在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弧菌就造成对虾的危害,所以,我们在养殖期间需要内服维生素,丁酸梭菌、肝肠护卫等,这样就可以提高免疫力。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