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导读  >>  虾类专题  >>  对虾转肝期又遇空肠空胃,排塘在所难免!如何破局?这些措施必须做好

对虾转肝期又遇空肠空胃,排塘在所难免!如何破局?这些措施必须做好

更新时间:2021-03-23 10:18:54       来源/作者:水产门户网



对虾养殖每到上罾阶段(一般以放苗后15天开始算起),往往容易出现空肠空胃现象。各种原因众说纷纭,弧菌、病毒、藻毒素、种质退化、天气极端异常、水质不适应等等。其实在对虾养殖到15天左右,即为转肝期,在转肝期对虾相对脆弱,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出现问题,甚至造成排塘也不在少数。


微信图片_20210323102135.jpg

对虾转肝期出现空肠空胃

关于转肝期,是指南美白对虾仔虾肝胰腺在发育过程中,从一个整体慢慢转化成肝脏和胰腺的过程,镜检观察这期间肝胰腺绒毛、肝小叶逐步生长并伸长;肉眼观察会发现一层白膜逐渐包住肝胰腺,黑白逐渐分明并形成清晰轮廓。在P5仔虾标粗15天后,开始进入转肝期,历时30d左右。在此期间肝胰腺会处在一个快速发育期,同时养殖的南美白对虾食性由摄食浮游性生物饵料转化为吃食人工配合饲料,由于食性转换、蜕壳频繁、肝胰腺等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属于发病高峰期,所以顺利度过此阶段成为养殖难题。


微信图片_20210323102209.jpg


关于对虾空肠空胃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与对虾在转肝期体质较弱有关,另一方面,还与以下几个原因相关:


1、天气突变


早春放苗,水温低,日夜温差大、天气不稳定,对虾易出现应激,易造成空肠空胃。


如果在5月中旬开始放苗,高温天气引起底部高温,水体底质严重缺氧,引起对虾应激反应,摄食下降,形成空肠空胃。


2、致病菌


弧菌也是导致对虾空肠空胃的主要原因。体内及肠道弧菌含量高,产生的肠毒素有腹泻作用,对肠道细胞受损,引起虾体病变,出现对虾摄食下降,甚至不吃料等现象,导致空肠空胃。


3、藻毒素


有害藻如蓝藻死亡后产生的藻毒素,损伤了对虾的消化系统,造成对虾的消化系统的病变,不摄食从而引起空肠空胃。


微信图片_20210323102240.jpg

对虾在转肝期出现空肠空胃情况屡见不鲜,在处理空肠空胃上,要采用综合方式才最有效。那么在转肝期又该如何管理,避免出现空肠空胃,提高对虾的成活率呢?


1、适当控料


转肝期间对虾吃料会明显增多,由于人工配合饲料或多或少会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如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这些物质虽然没有超标,都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但对虾在饵料转化初期由于这些毒素的积累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影响。所以此阶段尤其注意不要无节制地加料,增加对虾肝脏的负担,进而引发肝胰腺的问题。要合理控料,尤其避免暴食。


具体措施:投喂饲料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每天投喂6次,每次以1~1.5小时吃完为宜。同时综合考虑天气、水温、水中浮游生物的多寡、吃料快慢、对虾健康情况等因素合理增加投喂量,建议每天的增加量不宜超过5%。


2、调水稳藻相、菌相


稳定的藻相、菌相可以为虾苗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利于虾苗健康成长。藻类和菌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菌类分解有机物为藻类生长提供营养盐,促进优良藻类生长;同时活菌的生长也需要营养盐,通过与藻类竞争营养,也能间接起到抑制藻类的作用,防止藻类过度生长;优良的藻相也会使病菌保持在较少的数量。


如果藻相、菌相不稳定会造成,一是pH值波动大,虾苗产生应激反应;二是藻类过度繁殖,造成倒藻,引起缺氧、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对虾苗肝脏发育产生很大的障碍。要知道,藻相、菌相稳定,水质才能稳定。


具体措施:前期使用EM菌调节水质,中后期水中有机物较多,主要使用芽孢杆菌定期调节水质,同时配合使用光合细菌、乳酸菌,始终使水体透明度保持在40cm左右,可有效稳定藻相、菌相。


3、适时使用保肝产品


使用保肝产品可排解虾体累积的毒素,减轻和缓解肝脏负荷,增强对肝脏营养的及时补充及代谢功能,提高肝脏排毒、解毒能力和对虾的免疫力。保肝产品要选用正规生产厂家的合格产品,劣质产品不但起不了保肝的作用,反而对虾的肝脏有损伤作用。


具体措施:P5仔虾标粗15天后,开始使用保肝产品,每天添加一次,连续添加投喂30天,在此期间遇有特殊情况造成肝脏萎缩或损伤时,应及时加量改为每天添加二次,甚至在水中泼洒保肝产品。


4、适量添加生物饵料---卤虫


在转肝期,对虾食性由浮游性生物饵料转化为人工配合饲料,蜕壳频繁、肝胰腺等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属于发病高峰期。在此期间添加当地特有资源---卤虫,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无机元素,弥补了人工配合饲料适口性差、营养比例不完美及消化吸收率低等缺陷。


具体措施:在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时,在每天6次投喂中,其中一次为投喂卤虫。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