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快大系与高抗系虾苗,还有这些差别!多少虾农还不清楚!
更新时间:2021-07-16 10:37:06 来源/作者:一号水产
一、快大系与高抗系的优劣,还是未解的难题
南美白对虾是世界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经济品种之一,占甲壳类动物总产量的53%(数据来源:粮农组织,2018年)。然而,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具有良好遗传的虾苗和饲料的可获得性。
鱼粉是用于水产养殖的配方饲料的主要成分,然而,这些资源来源有限,同时也带来了渔业过度捕捞的风险。此外,饲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的50%至60%。因此,植物蛋白(大豆蛋白等)已成为鱼粉最常见的替代品。
虾的遗传基因和饲料可以影响虾的生长性能。此外,还有多个因素影响虾的摄食效率,其中,微生物菌群最受到专家的关注,因为该菌群对宿主的营养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微生物菌群主要受生物和环境因素影响,但是,与宿主生理相关的各种因素,影响微生物群落的潜在机制仍有待研究。
通过有选择性育种,可以促进虾生长速度,即快大系虾苗(FG,注:文章下面均采用FG表示快大系虾苗),以及对病原体有较高认耐性,即高抗系虾苗(HR,文章下面均采用HR表示高抗系虾苗)。然而,没研究表明虾遗传基因不同,是否会导致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发生变化。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当虾被喂食不同蛋白质的饲料时,遗传基因是否会影响虾的微生物群组成,以及养殖效率的关系。
二、研究材料与方法
1、饲料配方
根据López-Vela et al.(2014)的研究,制作了两种饲料,第一种饲料(动物蛋白)以鱼粉为主要蛋白质来源,第二种饲料(植物蛋白)采用大豆蛋白和6%的鱼粉为主要蛋白质来源(表1)。
表1:以植物或动物蛋白为主要蛋白质来源的饲料配方
2、研究所采用的虾
两个品系的南美白对虾规格为(PL12 - PL14),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报告的疾病,确定这两个品系均无特定病原体。将南美白对虾驯化于1500L池中,用含32%蛋白的配方饲料喂食,直到虾个体达到平均体重2.08±0.06克。
3、实验设计
南美白对虾驯化后,取一部分作为对照组使用,将剩余FG、HR虾分别放入6个实验池中,一共12个实验池。在FG、HR虾组中,三个实验采用植物蛋白饲料喂食,另外三个实验池采用动物蛋白饲料喂食,实验一共持续36天,在此期间,每天喂食3次(8点、13点和16点),并根据有无残留饲料进行调整。
三、研究结果
喂食动物蛋白饲料时,FG系的生长反应较好,而HR系的生长反应在不同饲料之间无差异。从FCR值可以看出,FG系虾在FCR值较低时也取得良好的生长效率, HR系的虾在FCR值较高时,取得的养殖效率较低。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品系、不同饲料互作影响虾最终总重、生物量和存活率(表2)。
表2:以植物蛋白个动物蛋白为主要饲料来源,快大系(FG)和高抗系(HR)虾的生长数据。
至于虾的肠道微生物群,共检出19个门,无论品系和饲料摄入量如何,只有五种导致其含量最高(> 1.5%)。其中,变形杆菌(51.0–72.5%),拟杆菌门(3.6–23.3%),厚壁菌门(4.2–13.7%),双歧杆菌(1.9–12.1%)和浮霉菌门(1.3–9.5%)(图1)。
图1
总的来说,检测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果表明,遗传基因不是一个很强的影响因素。实验一共检测到143中微生物,其中只有5个种微生物存在明显差异。此外,研究分析不同品系的微生物群分类学特征的相似度为70%(图2)。采用PCoA的检测也显示两个品系肠道微生物群很多地方雷同(图3)。
图2
图3
相反,不同的饲料影响了虾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喂食动物蛋白饲料虾与对照组相比微生物类群相似度最小(40%),而对照组和喂食植物蛋白饲料的微生物类群相似度为67%(图2)。然而,在比较喂食动物蛋白饲料和植物蛋白饲料的虾时,发现其微生物群出现较大差异;两种微生物之间的相似性仅为3%-13%(表3、图3)。
表3 喂食植物或动物蛋白的饲料,高抗系(HR)和快大系(FG)虾微生物群之间的比较。
表4 高抗系(HR)和快大系(FG)微生物分类群的相对丰度与饲喂效率的关系
四、研究讨论
1、从这项研究中获得的结果表明,遗传基因不是虾肝胰微生物群的决定因素。但是,无论虾的遗传基因如何虾体内都有相似的微生物。先前有研究表明,南美白对虾遗传基因可能是肠道细菌组成的重要因素然而,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至少在肝胰腺区,高抗系(HR)和快大系(FG)的遗传基因与微生物群的改变无关。总体上,虾的遗传基因可能与微生物群无关,而与虾的生存能力、免疫反应性与遗传基因有关。
2、相比之下,饲料类型是决定微生物群的因素。在这方面,以前有研究表明,虾的养殖模式,摄食习惯、益生菌使用等因素,是对虾虾微生物菌群分类结构最重要的因素。饲料不仅代表营养来源,而且还是影响微生物群组成,影响宿主健康和新陈代谢的因素(Landsman et al. 2019)。因此,动植物蛋白之间的差异可能有利于形成特定的细菌种群。
3、在Rimoldi et al. (2018)的研究表明,与植物蛋白质不同,鱼粉通常富含大多数必需氨基酸,并且含有大量可驱动某些细菌群繁殖的水溶性蛋白质。同时,用不同水平的植物蛋白代替鱼粉,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之间的比例是确定微生物组成的关键作用。在我们研究当中,HR和FG虾的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比率分别为0.11%和0.06%,该比率可能有利于虾的生长。
4、在Fan et al.,(2019)的研究,确定了拟杆菌属( Prevotella )和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作为虾体重增加的指标,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虾微生物群如何影响饲喂效率,这样可以通过减少饲料消耗量,而不影响虾生长性能。并减少水产养殖造成的负面环境影响,来帮助提高虾的饲喂效率。
五、研究结论
本研究得出结论:虾的微生物群落受到虾饲料中所含蛋白质类型的影响,而不是受其遗传基因的影响,快大系的虾无论饲料类型是何种,其摄食效率都较高。
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当虾被喂食植物蛋白饲料时,变形杆菌会影响虾的摄食效率。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