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肠炎病防控技术要点
更新时间:2021-08-10 14:40:04 来源/作者:中国智慧养殖网
【病原或病因】病原为肠型豚鼠气单胞菌。
【临床症状】发病初期鱼体发黑,食欲减退,外观无其他明显症状,解剖后可见肠壁局部或全部充血发炎,肠道内有少量食物,随着疾病的发展,外观常可见到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解剖后可见腹腔中有黄色或红色腹水。整个肠道充血发红,肠管松弛,肠壁薄、无弹性,轻拉易断,肠道中有黄色脓液或气泡,有时肠系膜、肝胰脏等也有充血现象。
【预防措施】
①彻底清塘,定期清淤,杀灭池塘底部及池梗的病原,可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②易发病季节提前在饲料中添加乳酸菌或者优质发酵饲料拌喂,可预防该病的发生。
③根据天气灵活调整投饵率,投喂适口性好的饲料;阴雨天气,溶氧不足时,温差较大时适当降低投饵率或停止投饵,可降低该病的发生。
④建立标准化的鱼体检查步骤,重点对消化道尤其是肠道进行检查,关注寄生虫寄生情况及消化道溃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治疗措施】 一旦发病后,可降低投饵率至正常的三分之二,同时采用下列措施处理:
外用:使用含氯制剂兑水后全池泼洒,剂量为0.5~2.0g/m3水体,隔天再用一次。或者优质碘制剂全池泼洒,含量10%的聚维酮碘溶液500ML泼洒1-2亩,隔天再用一次。
内服:①氟苯尼考拌饵内服,剂量为每千克鱼体重10-20mg,每天一次,连喂5-7日。
② 恩诺沙星拌饵内服,每日两次,剂量为每千克鱼体体重20-40mg,连用5-7日。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