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导读  >>  鱼类专题  >>  预防发生鱼类饥饱不均现象,必须做到投喂“四定”

预防发生鱼类饥饱不均现象,必须做到投喂“四定”

更新时间:2021-08-12 11:00:00       来源/作者:水产门户网



在养殖过程中,有相当的养殖者对鱼吃多少合适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以至于使鱼时饱时饥,生长速度不理想,单产低,病害多发,自然的养殖效益不尽如人意。


鱼生活在水中,不容易观察吃食情况,有的鱼还非常贪食,如果不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


对水环境和鱼的食性不了解,就不能正确把握饲养鱼类的投喂数量,不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保证养殖增产、增收、增效益。


微信图片_20210813150247.jpg


(1)鱼类饥饱的判断


1)看吃食时间的长短    投喂后在3小时左右吃完为正常,2小时左右吃完表明投喂量不足。


还有一部分鱼没有吃饱,应在下次投喂时适当增加;如延长至4小时还未吃完,而鱼群已离开食场,下次投喂可适量减少。


2)看鱼类生长大小   每年的4~5月,鱼开食后食量一天天增加,在一周或一旬的投喂计划中,要观察周初与周末或旬初与旬末的变化。


如果所投数量每天一样,到周末或旬末时,在2小时内就吃完,表明鱼的体重增加了,吃食量增大了。


没有吃饱,要增加喂量,直到10月,当温度逐步下降时要逐步减少投喂量。


3)看水面动静,特别是投饵机投食后   如果鱼类没有生病而在水面上频繁活动,这是饥饿的表现;


反之,吃饱后的鱼会离开食场,钻到水底去,尤其是鱼苗或鱼种在水面上成群狂游,这是严重饥饿状态的标志,俗称“跑马病”,要立即投食,堵截狂游,否则会大批死亡。


至于鲢鱼鳙鱼一类以食浮游生物为主的肥水鱼,可观察水质的肥瘦去判断是否满足其生长要求。


当水质瘦时,用施肥办法去培养浮游生物;水质过肥,出现缺氧浮头时,则要立即换水开机增氧,必要时泼洒敌百虫等杀虫药物杀死浮游动物,才有利于肥水鱼的生长。


(2)预防发生饥饱不均现象,必须做到投喂“四定”


不能有什么投什么,有多少投多少,没有就不投。鱼谚道:“停食1天,白长3天。”


有的养殖户在农忙时往往只顾田头,不顾塘头,停食有的多达几天;有的将饲料集中投于不足10米的一个点上,导致鱼类吃食不匀,生长不均,达不到计划产量;


有的对饲料保管不严,霉变后还直接投喂,导致鱼类发病,损失惨重。


因此,要想学会科学养鱼技术,必须先学会识别鱼的饥饱,坚持定量、定质、定位、定时的“四定”投喂方法,这样才能实现丰收、丰产。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