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导读  >>  鱼类专题  >>  鱼体出现小红点,不要乱用药,找准病因是关键!

鱼体出现小红点,不要乱用药,找准病因是关键!

更新时间:2021-08-17 14:40:21       来源/作者:阿彬爱养殖



很多养殖朋友向我反映养殖动物体表发现有红色斑点,误认为是出血病,或者烂身病的前兆,其实不然,忽略了一种小小的寄生虫引起的病变——锚头蚤病。


微信图片_20210817113127.png

锚头蚤病是一种侵袭性鱼病。锚头蚤(俗称锚头虫),虫体的后端,带有一对卵巢,头部分有叉状两角,似船锚,故此而得名。锚头蚤在水中一年四季均有,夏秋两季季锚头蚤发病较多。锚头蚤属于节肢动物甲壳类的一种。只有雌虫才寄生在鱼体上,长度约1厘米左右。


微信图片_20210817113134.jpg


锚头蚤寄生在鲢、鳙鱼等鳞片较小的皮肤。可引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形成石榴子般的红斑、红点。寄生在草鱼、鲤鱼等颇有较大鳞片鱼的皮肤上。寄生部位的鳞片被蛀成缺口。鳞片的色泽较淡。在虫体寄生处也出现充血的红斑。但肿胀一般不明显锚头蚤的头部钻入肌肉组织。可引起慢性增生性炎症。在伤口与外界相通的部分又带有溃烂性质。在虫体寄生组织之间充满渗出液且有红细胞渗出,包在渗出液之外的为纤维化了的寄主坏死组织。


微信图片_20210817113138.jpg

锚头蚤寄生在鱼的鳃盖、皮肤、鳍条基部、眼、口腔、尾鳍等处。之一雌性成虫才营永久性寄生生活,无节幼体营自由生活。挠足幼体营暂时性寄生生活。在水温12℃~33℃之间锚头蚤均可繁殖。水温20℃~25℃为流行季节。



淡水鱼锚头蚤病的诊断

首先初步判断,发现池塘的鱼烦躁不安,有跳跃出水面,投饵机前能看见鱼体表身上有红色小点,可初步诊断为锚头蚤病,如需确诊需要打鱼采样进行确诊。


用肉眼观察,看鱼体表有没有红色小点,能不能看见寄生虫虫体,虫体的形状,在显微镜下寄生虫的形态都能特征进行确诊为锚头蚤病。


微信图片_20210817113143.jpg

锚头蚤寄生的病鱼,一般表现在焦急不安,减食,消瘦。虫体寄生在鱼体的各部位,呈白线投状,随鱼游动。有的虫体上长有棉絮状青苔,往往被误认为是青苔的苔丝挂在鱼身上。这种害虫凶猛贪食,寄生处会出现不规整的深孔,锚头蚤的头部钻到鱼体肌肉里,用口器噬食鳞片和肌肉,也吸取血液,靠近伤口的鳞片被锚头蚤的分泌物溶解腐蚀成不规整的伤口,又给水霉菌,车轮虫,等的入侵开了个方便之门,因此,被锚头蚤寄生的病鱼,往往会并发其他的疾病。

微信图片_20210817113149.jpg

淡水鱼锚头蚤病的预防措施

1、在鱼种放养时严格检查,如发现有锚头蚤寄生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授洗鱼体。当水温15℃~20℃时浸泡1.5~2小时或用5%的食盐水浸泡5~15分钟。


2、养鱼之前要清塘、清淤:有10~15厘米的塘泥,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具体做法:如水深5~10厘米用生石灰50~125千克,若水深1米用生石灰125~150千克均为全池泼洒。用漂白粉消毒每袋用10亩,根据实际养殖品种可增加或者减少用量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清淤至少要做到3年1小清,5年一大清。有条件可以年年清淤。


微信图片_20210817113154.jpg

3、利用锚头蚤对寄生有选择性,可采用轮养方法控制本病发生。


4、采用人工方法使鱼感染锚头蚤获得免疫力后。再放入大水面里饲养。以控制大水面水体中锚头蚤病发生。


5、可以在池塘中放一些底层杂食性鱼类(如黄颡鱼)。


6、在开春后做好地质改良用全效底改片一次并要保持水中有一定的肥度,早投料恢复鱼体体质也可以减少锚头蚤病发生。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