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导读  >>  虾类专题  >>  虾苗偷偷死掉,到底是谁之过?

虾苗偷偷死掉,到底是谁之过?

更新时间:2022-05-10 14:08:31       来源/作者:水产门户网



现在南北方的虾苗都入塘有一段时间了,这个期间虾苗偷死病成为主要病害之一,有的有红体症状,但大多是单纯的偷死,死亡量大,有的甚至出现排塘,在这里需要引起我们一线病害防治工作者交流有效的方案来有效应对。

虾苗偷死的大致原因

虾苗偷死的原因比较复杂,虾苗质量、前期水质管理、弧菌等致病菌都可能导致,因此应对方案也难得统一。但总体来说,虾苗偷死是虾苗对新新环境的一种应激反应,当环境不能适应时出现大量死亡。

微信图片_20220510140630.jpg


虾苗偷死的防治思路

1、选用健康的虾苗,尽量选择体色剔透,肠线饱满的虾苗,如果肠线断点多,肝胰脏颜色浅的可能是不健康的虾苗,以后发病的几率可能会比较高。

2、水质要保持稳定友好,需要用微生态制剂控制水的肥度和颜色,注意监控水体的盐度、PH值,要注意改善底质(特别是对于老塘),同时尽量保持水质稳定,给虾苗一个健康的空间。

3、在这里我们要关键探讨的虾苗副溶血性弧菌综合症的防治,这是导致虾苗偷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菌是虾的易携带菌之一,健康的虾并不一定发病,但虾苗的体质差,同时对新水体的适应时期,更容易被感染,导致这种病害成为虾苗偷死的元凶。

微信图片_20220510140635.jpg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