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府信息  >>  全国首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成果《国家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状况报告》正式出版发行

全国首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成果《国家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状况报告》正式出版发行

更新时间:2024-11-28 10:19:12       来源/作者:中国农业出版社


据央视新闻近日报道,2023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7116万吨,连续35年世界第一。近年我国水产品坚持“以养为主”,深远海等设施渔业发展迅猛。

image.png

在海洋,我国已建16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深远海养殖水体5660万立方米,产量47万吨。在内陆,多种养殖模式蓬勃发展,养捕比例已由“十三五”初的75:25提至82:18,养殖产量占全球近60%。

此外,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达458种类,较1989年增加410种类。

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是推动现代水产种业和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必备物质基础,是新时期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战略性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种业工作,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强调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

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与利用是“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的生动体现,是保障水产种源安全、推进水产种业振兴的根本途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列为首要行动,把种质资源普查作为种业振兴“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的首要任务。

image.png

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明确利用3年时间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普查,以及首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2021年10月,全国水产种业振兴行动工作推进会在山东青岛召开,会议对全国水产种业振兴行动进行全面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2021年至2023年,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组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成立了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组建技术专家组、制定普查方案、明确普查方法、开展技术培训、开发数据库、强化调度指导,组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县域为单位、养殖场户为对象开展了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群体数量、区域分布和保护利用等情况调查组织具有鉴定评价基础和优势的单位开展了主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特征特性测定、遗传多样性评价。

全国7万余名普查人员进村入户调查养殖主体92万余家,重点调查水产遗传育种中心、水产原良种场等养殖主体896家,录入信息数据210余万条。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结果,中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共857个,分别为淡水鱼类404个、海水鱼类124个、虾蟹类62个、贝类136个、藻类41个、两栖爬行类62个、棘皮类14个和其他类14个,共8大类。基本实现了“中国鱼用中国种”。


image.png

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数量情况(按种类分)

此次普查摸清了312个重点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品质特性和遗传多样性水平,发掘了黄条鰤、瓦氏雅罗鱼、锦绣龙虾、橄榄蛏蚌等一批优异的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制作了12万余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遗传材料并进行了有效保存。

通过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全面摸清了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的家底情况,系统评估了主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现状,形成了《国家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状况报告》,为建立从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到创新利用的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全链条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体系,实现水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保障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image.png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