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导读  >>  鱼类专题  >>  南美白对虾偷死白便综合症的防治方法

南美白对虾偷死白便综合症的防治方法

更新时间:2024-12-02 14:19:25       来源/作者:鱼若星辰



偷死症

偷死症也称死底症,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后期出现的一种病情。因为池塘积累大量残饵、粪便以及死亡藻类,经异养性细菌分解,产生大量的氨等含氮有害物质,在经过亚硝化细菌作用转化为亚硝酸盐,造成对虾慢性中毒,导致代谢紊乱,携氧能力下降。常因缺氧死于池底。

南美白对虾“偷死症”或是细菌或病毒性感染,以往过度使用药物杀毒灭菌,往往加重对虾的肝胰腺负担,从而加速死亡。因此利用微生物技术创造良好养殖环境,实行休耕轮作、合理放养、避免病原菌积累,结合营养、强肝,增强对虾免疫抗病能力达到预防偷死症预防措施是可行的。

image.png

防治方案

1.池塘休整。经过一年的养殖,年终收捕对虾后应利用冬季干塘清淤曝晒,杀灭病原菌,恢复土壤电位还原,吸收分解有害物质,为来年养殖打下基础。

2.合理疏养。每亩池塘放养南美白对虾不超过5万尾为好。合理疏养不仅水质良好,还能加速虾的生长,易养成大规格商品虾。  

3.保持良好水质环境。定期泼洒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硝化细菌等有益活菌和高效底净改良养殖水质、底质环境。使养殖水环境保持良好状态,溶解氧充足,氨氮指标正常,对预防对虾“偷死症”有良好效果。

4.轮养混养。养殖虾类的池塘每隔1-2年轮换养殖鱼类,或者鱼虾同塘养殖。鱼虾轮换养殖能改变池塘生态环境,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其次虾池适当混养肉食性鱼类,吞食病虾、死虾,能减少虾病传染暴发。

5.饲料添加营养物质及中草药,增加对虾防病抗病能力。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多维、VC、免疫多糖以及大黄粉、穿心莲、板蓝根、等中草药物粉剂,提高对虾免疫抗病力。

image.png

白便肠炎病

近几年南美白对虾兑淡养殖频繁出现空肠拖白粪现象,呈逐年加重趋势。病虾体质差,消瘦,壳肉容易分离。出现空肠、空胃、拖白粪现象,虾粪细长,形状白细条状,如细棉线,有粘性,漂浮于水面下风处,大量聚集有恶臭味。病虾肠道发红有白色脓状黏液。虾体且伴随不规则游塘,逐渐加重病情死于池底(偷死症状)。发作前对虾有暴食的现象,两三天时间感染率高达80%。属于慢性发病。季节转换、气温剧烈变化期容易诱发白便肠炎病。

image.png

1.症状分析

白便肠炎病和以往流行的对虾肠炎病有明显区别。普通的对虾肠炎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病虾肠道、胃部呈血红色,中肠红肿、后肠浑浊,流行春夏季,用治疗细菌病方法能较快控制病情。白便肠炎病流行于夏季,用抗菌素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无法痊愈。淡水池比海水池发病率高。

2.防治方法

(1)定期泼洒EM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有益活菌,保持水质清新,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不超标,藻相菌相平衡,避免蓝藻繁生为优势种群。

 (2)定期拌饵投喂大蒜素、免疫多糖,用1mg/L有机酸全池泼洒。发病虾池用0.3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一次,症状轻的可在饲料添加10g/kg的破壁酵母,连喂4天;严重的可在饲料添加三黄粉1.5%、兽用氧氟沙星0.1%,连喂3天。

image.png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