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培育概述
更新时间:2024-12-05 14:47:49 来源/作者:经海牧鱼
在石斑鱼养殖过程中,从业者通常按照石斑鱼发育或生长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养殖模式。大致可分为孵化,育苗,中间育成(标粗),商品鱼养殖四个阶段。
1 孵化
石斑鱼受精卵的孵化指的石斑鱼受精卵从膜内孵化形成初孵仔鱼的过程。石斑鱼受精卵粒径在800~950μm之间,卵裂方式为盘状卵裂,动物极发育为胚胎,植物极为胚胎提供营养。受精21分钟后可以看到胚盘隆起,受精40分钟后开始进行分裂。石斑鱼卵根据环境温度不同,大约持续18~30小时(图1和表1)。该阶段主要在孵化袋、孵化桶、水泥池中进行。
2 育苗
石斑鱼育苗指的是初孵仔鱼经过培育达到稚鱼阶段的过程。该阶段是石斑鱼死亡率最高的一个阶段,目前石斑鱼行业的育苗成活率整体低于1‰。育苗过程中,鱼苗需要经历2个关键阶段。1、鱼苗由内源性营养供给转变至外源性营养供给。初孵仔鱼刚孵化时,会携带未消化完全的卵黄囊,此时鱼苗尚未开口,只依靠卵黄囊供给营养。约持续50小时后,卵黄囊耗尽,鱼苗开始摄食外源性食物。2、孵化7天后,鱼苗开始长出长长的背鳍棘和腹鳍棘,进行变态发育,直到背鳍棘和腹鳍棘完全消失,长出鳞片,鱼苗进入幼鱼阶段。进入幼鱼阶段也标志着育苗阶段的完成(图2)。该过程主要在室外池塘或工厂化车间内进行。该阶段主要在室外池塘、室内水泥池中进行。
图1 石斑鱼个体的发育历程
刻度为200 μm
表1-1 棕点石斑鱼与虎龙杂交斑回交群体的胚胎发育时间表
受精后时间 | 胚胎发育时期 | 主要发育特征 | 图版 |
time after fertilization | stage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 | developmental character | plate |
0:00 | 受精卵 fertilized egg | ||
0:21 | 胚盘隆起 blastodisc formation | 胚盘形成 | 1 |
0:40 | 2细胞期 2 cells stage | 第1次分裂 | 2 |
0:52 | 4细胞期 4 cells stage | 第2次分裂,分裂面与第1次垂直 | 3 |
1:00 | 8细胞期 8 cells stage | 第3次分裂,分裂面与第1次平行 | 4 |
1:19 | 16细胞期 16 cells stage | 第4次分裂,分裂面与第1次垂直 | 5 |
1:46 | 32细胞期 32 cells stage | 完成第5次分裂,形成32细胞 | 6 |
1:53 | 64细胞期 64 cells stage | 分裂面开始紊乱 | 7 |
2:06 | 多细胞期 multi-cells stage | 细胞变小并开始重叠 | 8 |
2:48 | 桑椹期 morula | 细胞变得更小,细胞团与桑椹球非常相似 | 9 |
2:59 | 高囊胚 high blastula | 囊胚高而集中,呈高帽状 | 10 |
4:56 | 低囊胚 low blastula | 囊胚变低 | 11 |
5:56 | 原肠早期 early gastrula | 背面观可见胚环,侧面可见胚盾已形成 | 12、13 |
8:25 | 原肠中期 middle gastrula | 胚层下包卵黄1/2 | 14 |
9:16 | 原肠末期 late gastrula | 胚层下包卵黄3/4,胚盾变得细长 | 15 |
10:11 | 胚体形成期embryo body stage | 胚体已轮廓清晰 | 16 |
10:30 | 胚孔封闭期closure of blastopore | 胚层下包,胚孔将封闭 | 17 |
10:55 | 视囊形成期optic capsule stage | 胚体头部出现1对视囊 | 18 |
11:26 | 肌节出现期 muscle burl stage | 胚体中部出现3对肌节 | 19 |
12:37 | 听囊形成期 otocyst stage | 视囊靠后位置出现1对听囊 | 20 |
13:56 | 脑泡形成期brain vesicle stage | 两视囊中间位置出现板状脑泡,尚未分室 | 21 |
16:29 | 心脏形成期 heart stage | 心脏、脊索轮廓清晰 | 22 |
17:54 | 尾芽期 tail-bud stage | 尾芽开始与卵黄囊分离 | 23 |
19:02 | 晶体形成期 crystal stage | 晶体轮廓清晰,胚体开始无规则颤动 | 24 |
19:47 | 心脏跳动期heart-beating stage | 心脏开始跳动 | 25 |
20:33 | 孵化期hatching stage | 胚胎即将出膜 | 26 |
20:49 | 初孵仔鱼newly hatched larvae | 初孵仔鱼 | 27 |
24 dph | 仔鱼 larvae | 仔鱼 | 28 |
图2 鱼苗过程中鱼苗的发育阶段
A 鱼苗变态发育早期,背鳍棘和腹鳍棘逐渐伸长;B鱼苗变态发育晚期,背鳍棘和腹鳍棘逐渐缩短;C 鱼苗变态发育完成,背鳍棘和腹鳍棘消失;D 幼鱼身上开始生长花纹
3 中间育成
石斑鱼中间育成指的是从稚鱼培养到不同规格种苗的阶段(一般指5~15厘米),也称为标粗和标苗。因为石斑鱼苗在该阶段进行训料,也就是由摄食生物饵料逐渐转为摄食人工饲料,由于上料先后不同,体型会出现较大差异。石斑鱼在苗期,自相残杀非常严重,经常出现大苗吃小苗的状况(图3)。因此,需要根据鱼苗的规格使用筛网进行分级筛选,将大小不同的育苗分开,分别饲养。标苗结果决定着石斑鱼苗种的产量,标粗的成活率直接影响到石斑鱼养成的最终收益。该阶段主要在水泥池或室外池塘中进行。
图3 石斑鱼幼苗的自相残杀
4 养成
该阶段通常指的标粗幼苗养殖成商品鱼的过程,上市体重一般为600~800g。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养殖密度、饲料管理、水质管理和疾病防控等方面。养殖密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一般工厂化车间养殖密度不高于每平方米40公斤,外塘养殖密度不高于每平米4公斤,循环水养殖密度不高于40公斤,实际养殖密度还需要根据换水量(工厂化养殖和循环水养殖)、生化池面积和填料(循环水养殖)、菌藻生态状况(外塘)、饲料转化效率、鱼种、温度等多方面有关,需要综合考虑。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水质恶化、疾病暴发等问题,而过低的养殖密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石斑鱼的养成饲料蛋白含量需要40%以上,需要根据鱼的体重,更换不同颗粒大的饲料,并注意观察石斑鱼的摄食情况和健康状况。石斑鱼的生长需要良好的水质环境,因此需要定期检测水质,包括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同时,需要保持水质的稳定和清新,避免水质突变对石斑鱼造成影响。石斑鱼的疾病防治需要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保持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疾病的发生。如果发现疾病,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隔离等。该阶段主要在外塘、工厂化车间、室内循环水、海上鱼排和网箱中进行。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