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协会概况  >>  专项机构  >>  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简介

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简介

更新时间:2024-12-27 12:55:20       来源/作者:广东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image.png

但学明,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导,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会长,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服务专家,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水产动物免疫学及病害防控研究,近年来主要围绕对我国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的刺激隐核虫病(海水白点病)开展免疫防控研究,在宿主抗刺激隐核虫感染的免疫防御机制、刺激隐核虫的疫苗研发(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活疫苗)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近年来主持30余项各类项目,在Reviews in Aquaculture、Frontiers in Immunology、Aquaculture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7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13项,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培养研究生40余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3人次,省级优秀研究生3人次,校级优秀毕业研究生6人次,校校级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7篇。

image.png 

冯娟,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渔业生物病害防治研究室常务副主任,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产分技委委员。1997年于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物专业硕士毕业后进入南海水产研究所,一直从事从事水产病原微生物和病害防控技术研究工作。1998-2001年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学习,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专业学科方向如下:1、鱼类病原微生物学;2、海水养殖鱼类流行病学研究;3、鱼类疫苗及免疫增强剂的研发。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青年863计划、国家行业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兴海项目、海南省科技兴海项目、广东省鱼病防治专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等项目40余项。公开发表文章共10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的60余篇,核心期刊40余篇,SCI 16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申报专利4项。获得各级奖励6项,其中省部级奖励4项,第1完成人奖励2项。现兼职广东九三学社省直水产支社主委。

image.png 

王庆,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水产病害与免疫研究室主任,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水产养殖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和生物安保参考中心主任、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与绿色养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草鱼出血病首席专家、第三届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第一届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疫病防控岗位专家。主要从事水产动物病害防控技术研究,以草鱼出血病等淡水鱼重要病害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流行病学、诊断技术、致病机制、疫苗创制、生态防控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渔业)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产业化类别)、广州市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共计30余项,参与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948计划等项目20余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范蠡科技进步二等奖、水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等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5项,参与编写专著13本。2011年入选水科院“百名科技英才人选”,2013-2015年分别通过德国DAAD奖学金、中国外专局项目全额资助赴德国动物健康研究院病原学研究所进行培训和学习,2015年-2016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兽医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目前为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华南农业大学等学术型硕士生导师。

 image.png

王江勇,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惠州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水产病害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一直从事水产养殖基础科学、海水养殖动物病害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20年9月调入惠州学院,被聘为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如下:1.海洋生物流行病学及病害综合防控技术;2、海洋贝类种质创制。主持及参加项目50多项,主持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岗位专项等。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SCI收录20多篇,参与编写专著6部,获得国家专利10多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等,培养研究生30多人。

image.png 

鲁义善,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专家工作组成员,农业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兽药残留与耐药性控制专家委员,挪威特罗姆瑟大学渔业科学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水生动物健康评估。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各级项目36项,发表学术论文356篇,其中SCI收录182篇;授权专利4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

 image.png

叶剑敏,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鱼类免疫学与水产动物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包括鱼类抗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免疫B细胞体液免疫记忆机制、补体关键分子功能、及水产动物免疫防控技术等研究。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兼任广东省优质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水产学会理事,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水产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5项。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发明专利5件。

image.png 

黄志坚,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副教授,硕士导师。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虾病害生态防控岗位科学家,中组部国家科技特派团剑河帮扶团水产养殖组专家组成员,广东省动物学会理事,广东省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服务专家,水产动物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骨干成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科技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特派员。长期从事虾类病害与养殖生态环境的应用基础和技术研究,揭示了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生态系统对虾肠道、水体和底泥的微生态机制;确定了对虾肝胰腺坏死综合征和白便综合征的病因与菌群紊乱有关,提出了病因确定的微生态科赫法则,发展了传统科赫法则;基于对虾疾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联合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相关企业建立了防病的凡纳滨对虾土池生态养殖模式、适合南方高温的凡纳滨对虾简易养殖工厂化模式、凡纳滨对虾土池工程化养殖模式,平均单造亩产5000kg以上。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部级项目40余项,在Microbiome、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等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总引用2000余次。申请专利17件,获授权专利8件。

image.png 

舒琥,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大学教授,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生物种质资源库《广东大亚湾重要海洋经济动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平台负责人,广州大学华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和广东省重大海洋专项、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多种国内外学术刊物审稿人;广东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水产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高校新农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专委会养殖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水产原良种审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水产养殖污染修复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企业科技特派员。主要从事经济鱼类繁育与绿色健康养殖,鱼类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解析经济鱼类重要生产性状的形成机理,通过性别控制、杂交选育等技术手段培育优良新品种(品系),技术支持的《潭江大刺鳅原种场》获评为广东省首家鱼类原种场。“双百行动赋能深蓝种业——细点石斑鱼良种培育技术攻关”项目荣获广东省“双百行动”海洋牧场产业科技成果典型案例一等奖。主持或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和《Environmental pollution》、《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Aquaculture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SCI收录5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5件,实用新型13件,先后获湖南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第四届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19年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1项。主讲本科课程《专业导论》《动物学》等,研究生课程《海洋生物技术》等;负责广东省高校大学生重点校外实习基地、国家教育部、广东省高校生命科学校企协同育人基地群及广州大学生物技术校企产教融合实验班的教学实践,主持国家教育部新农科项目1项,广东省质量工程等教改课题10余项,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市校级教学成果奖多项及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广州良师”和广州大学优秀教师称号,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论文一等奖2项,三等奖4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广东省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各2项;获广州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3项,并获“广州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主编和合编教材7部。

image.png 

邓利,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广东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为鱼类分子免疫学,先后在鱼类口服疫苗制备、鱼类抗微生物多肽生物活性及表达调控等方面开展工作,近期主要进行鱼类抗病毒感染的固有免疫通路相关研究。先后参加或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合成生物学专项、“水体污染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鱼类疫苗研制”项目子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圳市技术攻关项目、深圳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主编出版著作2部、出版教材3部。先后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image.png 

李升康,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三级),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法国国家海洋研究院(IFREMER)博士后,广东省动物学会理事,广东省遗传学会理事,广东省水产学会理事,广东省农业产业体系“海水养殖流行病学”岗位科学家。汕头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汕头大学教代会职代会代表。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2015年入选广东省“扬帆计划”培养高层次人才。2016年入选汕头大学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8年入选汕头大学卓越人才支持计划。2020年入选汕头市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连续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1, 2022, 2023)和2021全球渔业学高产作者及高质量论文排名Top100高产作者榜单。近年来,开展粤东重要海水动物微生物疾病的病害防控与工厂化健康养殖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海洋动物来源微生物病害及分子免疫学机理研究;海水工厂化养殖关键技术与示范;海水动物肠道健康及益生菌的开发与应用等。目前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6项及其他省部级、厅局级项目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3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6年)、2017年获国家海洋科技成果二等奖(2017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2021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24年)。迄今为止,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近年来共计发表SCI论文18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发表包括Reviews in Aquaculture,PloS Pathogens,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Journal of Immunology,Journal of Virology,mSystems,Virulence,Applie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Developmental Comparative Immunology,Aquaculture,Fish Shellfish Immunology,海洋湖沼学报,水产学报等在内的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论文80余篇。担任Journal of Immunology,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BMC Genomics,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Fish Shellfish Immunol,Dev Comp Immunol,Aquaculture,Aquaculture Research等多个SCI期刊审稿人。

image.png 

苏友禄,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主要从事名特水产动物病原学、致病机制及防控技术方面的研究。针对当前名特水产养殖鱼类的重要病害及存在的痛点问题,以“疾病预警+综合防控”为主线开展研究。研发针对水产动物多种病原的快速检测试剂盒,保证苗种无病原携带,有效控制病害的暴发和传播。系统解析了重要病原菌株的分子遗传差异和药敏特征,掌握重要病原的流行与耐药性变化趋势。带领研究团队建立适用于水产养殖一线的快速药敏检测技术,开发了防虫涂料、益生菌、中草药和抗菌肽等水产病害绿色防控产品。形成了名特水产养殖动物“生物安保育苗技术、养殖病害监测及其防控技术、科学使用动保与产品安全要点”等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创新性成果和关键技术,多项产品和技术已应用生产一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近5年来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多项,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50多篇(SCI论文30多篇),编写专著6部(作为主编1部,副主编3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等在内的奖励6项。

image.png 

刘振兴,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动物卫生研究所水产病害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鳜、鲈、锦鲤等广东主养、特色鱼类的病毒病致病机制研究、抗病毒植物提取物筛选与作用机制研究、鱼类新型疫苗研究、病害诊断技术研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8件。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

image.png 

曾伟伟,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佛山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水产方向专业负责人,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应急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广东省科技特派员、中国发明协会会员,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检验鉴定专家。主要从事水产健康养殖和病害防控研究,具体涉及水生动物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致病机理研究和水产疫苗、绿色防控渔药、诊断试剂盒等防控产品开发,研发出疫苗、诊断试剂盒、抗病毒制剂等鱼类疫病防控产品20多种,主导的一个鱼类疫苗正在注册新兽药证书,研制的草鱼呼肠孤病毒三重RT-PCR试剂盒获得高新技术产品。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国家标准制定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40多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9项;发表学术论文142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72篇,申请国际和国家发明专利54项,获得授权3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编写论著9本;以第一完成人或主要完成人制定水产健康养殖和病害防控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9项。

image.png 

付耀武,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态学系(水生生物研究中心)系副主任。主要从事水产病害防治和牡蛎生态养殖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了中国博士后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个基金项目。研究内容主要有天然产物在防控鱼类疾病中的应用、生物活性分子抗病原的分子机制、生物活性分子的生物合成机制、以及香港牡蛎生态养殖技术等。在同领域主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3件。

image.png 

方彰胜,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海洋与渔业学院院长,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群负责人,主要担任《鱼类增养殖》《名特优水产养殖》《水生动物疾病防治技术》等课程教学和实习指导工作。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中职农林牧渔专业教指委委员,农业部渔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全国十佳渔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名师,农业部渔业行业职业技能开发专家和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库专家,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裁判员。主编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现代对虾产业技术》《名特优水产动物养殖》,在水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七篇。主持省海洋与渔业局科研项目二项,省教育厅教改项目二项,参加省科技厅项目与省海洋与渔业局科技攻关项目十项, 其中”鳗鲡养殖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的研制与推广应用”、“东风螺的人工育苗与养殖”分别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先后担任佛山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讲师团成员,湛江市乡村振兴大讲堂专家导师。

image.png 

黄献培,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水产养育与加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汕尾市海洋产业研究院院长、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长,中国兽医协会水生动物兽医分会副秘书长,广东水产学会乡村振兴委员会委员,汕尾市科协第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入选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批“拔尖人才”、“汕尾市高层次人才C类”,2021年“广东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人”。助理执业兽医师(水生类),高级技术经理人,科技评估师。暨南大学水生生物学博士,生态学博士后。目前主要从事特色水产(海胆、海参、海马等)的繁育技术及养殖过程中病原菌的监测技术体系构建、益生菌的筛选开发利用、对虾加工副产物及其养殖尾水高值化开发利用等领域科研与教学工作。近3年主持在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12项。

image.png 

范斌,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正高级工程师,中山大学海洋生物学博士,华南农业大学生物学博士后。主要科研方向为鱼类生理及分子生物学、鱼类健康养殖技术,在石斑鱼繁殖生物学、金鲳鱼深水网箱绿色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主持完成或重点参与国家海洋经济区域创新示范发展专项、广东省科技厅“院士工作站”项目、广东省委组织部“扬帆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广东省深水网箱产业发展专项、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平台及科研项目等省级以上科研课题8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4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项,登记软件著作权5项。先后获得2019年度广东省动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0年度广东省动物科学技术奖杰出青年奖、2019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2021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1年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