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自主升降海洋牧场平台“湛农一号”安装完成!一年可分区养殖900吨鱼类
更新时间:2025-01-09 10:10:32 来源/作者: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南海之畔,碧波之上,3组黄蓝相间的日字形大型网箱并排伫立,在海风轻抚下缓缓下沉,向着深蓝进发。2024年12月,由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设计建造的国内首个自主升降海洋牧场平台——“湛农1号”最后一组网箱安装完成,这艘“海鲜航母”,将推动渔业养殖从近海走向远海,从粗放走向精细,让海上“良田”越来越肥沃。
据介绍,“湛农1号”集“安全性、渔业性、经济性、环保性”四大特性于一身,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座底式桁架智能养殖平台,由3组矩形模块共6个网箱组合而成。网箱全部沉入海水中时,养殖水体可达6.2万立方米,相当于25个标准游泳池的容积。全部网箱投入使用后,一年可分区养殖大约900吨不同品种和不同规格的鱼类,打造名副其实的高品质、高产值“海鲜航母”。
据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比传统网箱,“湛农1号”之新,核心就藏在18根“定海神针”中。项目首创“桁架结构+座底桩柱”结构,使这艘巨型“海鲜航母”在水中能够潜浮自如,网箱安全性和渔获的成活率极大提升。
我国南海海域常年受季风影响,对流活跃、台风频发,海况复杂多变,要让“湛农1号”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稳固扎根绝非易事,这是项目设计团队面临的首要难题,也是我国深海海洋牧场建设亟待突破的瓶颈。
为此,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携手中山大学、南方海洋实验室等科研单位,组建了一支科研技术攻关团队。团队在网箱框架结构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可即便如此,在BIM模型仿真测试中,网箱结构还是难以百分百适配于复杂海况,研究一度陷入瓶颈。
转机出现在一个夜晚。科研团队技术骨干江志微在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时,孙悟空手中伸缩自如的“定海神针”让他脑中灵光一闪。“如果我们能让网箱的柱腿也具备这样的动态调整能力,遇到大风浪时将网箱沉入水下,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江志微兴奋地将这一想法分享给团队。
江志微的构想得到了团队一致认可,他们迅速围绕“定海神针”理念展开攻关。经过多轮方案优化与模拟测试,团队为“湛农1号”设计了18根高47米、重22.5吨的柱腿,每根柱腿均配备精密升降系统,能根据实时测算的风浪、水流数据,精确调整网箱下降速度,实现安全自主升降。这一创新设计,不仅彻底解决了传统升降式深水网箱在复杂海况下下沉速度不一致、易侧倾覆的问题,使平台的抗风浪等级得到极大提升,还能够满足对不同水层养殖品种的需求。
“这一设计使得‘湛农1号’在质量和成本上都具备独特优势。不仅能够避免波浪对网箱主体结构的直接冲击,还能确保网箱内部水流条件的适宜性,从而提高养殖质量。”项目技术负责人李耀华自豪地介绍。
经由工匠之手,该构想很快由图纸化作现实。在一系列周密筹备下,2024年8月至12月,“湛农1号”三组网箱接连完成下水、安装工作,目前平台已具备投用条件。
2024年9月6日,17级超强台风“摩羯”在距离“湛农1号”不足15公里的海域呼啸而过,6米多高的巨浪直袭网箱。凭借平台卓越的机动性能,“湛农1号”稳稳扛住了台风,成为所在海域唯一完好无损的海洋牧场平台。这是“湛农1号”下水以来迎来的首个大考,成功擦亮了广航海洋牧场这一品牌。
相较于传统海洋牧场,“湛农1号”拥有“安全性、渔业性、经济性、环保性”四大“黄金之芯”:独创的“桁架结构+座底桩柱”结构,使其成为一座安全的“水下碉堡”;独创的双层网衣结构和深远海养殖环境,既可保障延长使用寿命,又能产出更多消费者青睐的优质海产品;3组大型网箱“珠联璧合”,可利用不同区域、不同水深,养殖金鲳鱼、章红鱼、黑鮸鱼等高价值海产品,实现分区养殖、分区升降、统一管理,使经济效益最大化;零污染的“海底模型拼插”施工,为大规模深海养殖提供了一条全新路径。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