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度下花鲈对饲料磷需要量的研究新进展
更新时间:2025-01-09 11:43:10 来源/作者:优质DHA藻油原料供应站
在2024中国水产饲料营养年会上,集美大学李学山副教授分享了关于不同温度下花鲈对饲料磷需要量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为优化花鲈养殖中的饲料磷添加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推动花鲈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花鲈养殖现状与水温影响
花鲈作为我国沿海重要养殖品种,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近年来年产量持续增长,2023年总产量达24.7万吨。然而,其适宜生长水温为16-27℃,夏季高温(通常超过30℃)会引发花鲈代谢紊乱,生长缓慢且死亡率升高,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探究不同水温下花鲈的营养需求,尤其是对饲料磷的需要量,对于保障其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二)磷元素对鱼类的重要性
磷是鱼类必需的矿物元素,在骨组织形成、磷脂合成、核酸代谢等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饲料中磷不足会导致鱼类食欲减退、骨骼矿化异常;磷过量则会造成养殖尾水磷超标,增加饲料成本,还可能对鱼类产生毒性。精准确定鱼类对磷的需要量,既能保证生长,又有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三)已有研究的空白
此前已有花鲈在不同水温下对精氨酸、蛋白质、锌、铁等营养素需要量的报道,但关于不同水温条件下花鲈对饲料中磷需要量的研究尚属空白,磷元素与温度交互作用对鱼类营养生理影响的研究也较为匮乏。
二、研究目的
本实验旨在以花鲈为对象,探究高温(33℃)和适温(27℃)环境下花鲈对饲料磷的需要量,以及不同温度下饲料磷水平对花鲈生长、磷吸收利用与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不同温度下花鲈配合饲料中磷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设计
(一)试验分组与养殖条件
选取初始体重为(3.53±0.34g) 的花鲈,每组30尾置于桶中养殖。养殖周期为10周,期间饱食投喂(8:30和17:30),光周期设定为12L:12D,pH 控制在7.0-7.5,溶氧不低于 6mg/L。实验设置了适温(27℃)和高温(33℃)两个温度条件,并在每个温度下设置5个不同磷水平(0.35%、0.55%、0.71%、0.82%、0.92%)的处理组,共10个处理组。
(二)饲料配方
饲料以鱼粉、酪蛋白、谷朊粉等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不同量的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钾调节磷水平,粗蛋白含量保持在43%左右,粗脂肪含量约为12%。各处理组饲料配方根据磷水平进行相应调整,确保除磷含量外其他营养成分相对均衡。
四、实验结果
(一)生长性能
1、增重率
温度和磷水平对花鲈增重率有显著交互作用。与室温(27℃)组相比,高温(33℃)显著降低了花鲈的增重率;在磷水平方面,相比于0.35%的低磷组,饲料中添加0.71-0.82% 的磷可显著增加花鲈增重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得出,27℃和 33℃下花鲈最适饲料磷添加水平分别为0.72%和0.78%。
2、体成分
高温提高了花鲈体脂含量,减少了蛋白质沉积;饲料中添加0.71-0.82%磷可以提高蛋白质的沉积。具体数据显示,在水分、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等体成分指标上,不同温度和磷水平处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二)磷的周转代谢
1、表观消化率与沉积率
高温降低了花鲈全体磷沉积率;饲料中添加0.71-0.92% 磷显著增加了花鲈全体磷沉积率。表观消化率方面,温度和磷水平对其无显著交互作用,但随着饲料中磷水平增加,磷的表观消耗率呈下降趋势。
2、血清相关指标
相比于适温(27℃)组,高温显著降低了花鲈全体和血清磷含量;在磷水平组中,饲料添加0.55-0.92% 的磷显著增加了花鲈全体和血清磷含量。同时,高温显著降低了血清钙含量,但增加了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且在27℃时,随着磷水平增加,血清磷含量先增加后无显著变化,33℃时,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先降低后增加。
(三)肠道磷转运相关基因表达
高温或低磷皆提高花鲈肠道磷转运基因(如napi-iia、napi-iib、pit1、pit2)的相对表达。
(四)肠道形态学观察
高温破坏花鲈肠道物理屏障,表现为绒毛高度降低;饲料中添加0.71-0.92%磷可以提高肠道物理屏障完整性,使肌层厚度、绒毛高度等指标得到改善。
(五)肠道微生物
1、微生物组成变化
高温提高了花鲈肠道芽孢杆菌(Bacillus)的丰度,降低了乳球菌(Lactococcus)的丰度;饲料中添加0.71-0.92%磷改善了花鲈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增加了潜在有益菌芽孢杆菌和乳球菌的丰度,降低了潜在致病菌邻单胞菌(Plesiomonas)的丰度。
2、微生物多样性
饲料中磷水平的变化对花鲈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不同处理组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
五、研究结论
1、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27℃和33℃下花鲈最适磷添加水平分别为0.72%和0.78%,且高温显著降低花鲈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
2、饲料中添加适量磷(0.71-0.82%)可提高花鲈蛋白质沉积,改善体成分,同时对磷的周转代谢产生积极影响,包括提高磷沉积率、调节血清磷和钙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
3、高温和低磷影响花鲈肠道磷转运相关基因表达,添加适量磷有助于维持肠道物理屏障完整性,改善肠道微生物组成,增加有益菌丰度,降低致病菌丰度。
该研究成果为花鲈养殖中饲料磷的合理添加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助于养殖户根据不同水温条件优化饲料配方,提高花鲈养殖效益,同时也为其他鱼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营养需求研究提供了参考范例。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深入探讨磷与其他营养素的协同作用以及肠道微生物与花鲈整体健康的关系,为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全面的理论支持。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