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滥用危机:水产养殖业的耐药性挑战
更新时间:2025-02-06 09:34:24 来源/作者:深蓝牧渔
导语:抗生素是干扰微生物(细菌和真菌)代谢过程的化学物质,改变它们的生存适应性。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在水产养殖中被广泛忽视,甚至在治疗人类时也是如此,这需要隔离导致特定疾病爆发的细菌。使用不适合特定问题的错误抗生素和不当剂量确保了对细菌种群的选择压力将其推向耐药性。许多水产养殖者滥用抗生素,尽管并不是所有地方和所有人都这样做。
抗生素,这些神奇的化学物质,能够巧妙地干扰细菌和真菌的代谢过程,从而改变它们的生存能力。然而,在水产养殖乃至人类治疗中,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常常被忽视,这导致了对特定病原体的隔离不足。错误选择抗生素或不当剂量的使用,无疑为细菌种群施加了选择压力,促使它们发展出耐药性。遗憾的是,尽管并非所有地区和个体都如此,但许多水产养殖者仍在滥用这些宝贵的药物。
细菌,这些微小而复杂的生命体,正逐渐揭开它们在健康与疾病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最新的研究揭示了宿主与其微生物组——特定环境中的细菌群落——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有观点认为微生物组的独特构成是动物健康的关键;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认为这种构成与所谓的“良好”健康并无直接联系。这些细菌群落能够集结成生物膜,以集体行动的方式超越了单独个体的能力。生物膜是由高密度细菌组成的集合体,它们因聚集在一起而受到环境因素的保护,包括对某些抗生素和消毒剂的抵抗力。
虾农们对弧菌属在虾病中的影响格外关注,并非没有道理。这一细菌属遍布海洋与淡水环境,它们在壳质素循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壳质素不仅是虾类和其他甲壳动物、昆虫外壳的主要成分,也是它们生存与繁衍的重要物质基础。
纤维素,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植物生物聚合物,以其丰富的存在量傲视群雄。紧随其后的是几丁质,排名第二。在微生物的世界里,弧菌家族成员众多,目前已发现约150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和创伤弧菌这三种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的成员。它们在TCBS培养基上分别呈现黄色、绿色和绿蓝色,但只有特定的菌株才会引发疾病。这些微生物虽然微小,却对我们的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微生物世界中,众多菌株以其温和的特性而著称,它们并不携带引发疾病的毒素。这种无害性可能源于它们基因的缺失、基因完整性的退化,或是产生了功能不全的基因产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菌株对虾和鱼类无害,但仍有十几种特定的菌株能够引发这些水生生物的疾病。
V.alginolyticus(在TCBS上闪耀着黄色光芒)、V.campbellii、V.parahaemolyticus等菌种构成了这个微生物群落。它们中,有的被归类为专性病原体,有的则是机会性病原体。专性病原体以其引发急性疾病的能力而著称,往往只需极低的细菌水平就能在健康动物体内引发疾病。而机会性病原体则偏好虚弱的宿主,通常是因为其他疾病过程导致动物抵抗力下降。当然,还有其他多种因素可能使动物变得脆弱,为这些病原体提供了可乘之机。
细菌群体的多样性令人惊叹,它们由众多独特的菌株构成。然而,并非所有这些菌株都能在实验室中被成功培养。实际上,我们能够培育的菌株往往并不代表那些与特定病理过程直接相关的菌株。这些菌株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它们的基因组成上,还表现在基因表达的多样性上。这种复杂的遗传和表达差异,使得细菌群体的研究和理解变得更加丰富和挑战性。
在自然界中,弧菌属及其成员如副溶血性弧菌,虽然在某些特征上显示出亲缘关系,但种内个体之间的差异却异常显著。这种复杂性往往让非专业人士感到困惑不已。特别是在弧菌的世界里,这种现象催生了许多广为流传的误解和神话。
想象一下,有一种糖——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这两种甜蜜的分子组成,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然而,这种看似无害的甜味剂却与众多健康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令人惊讶的是,当弧菌这种微生物以蔗糖为食时,它们不仅在消耗糖分,还在悄悄地制造有机酸——这些副产品可能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
在TCBS选择性培养基上,pH值的变化引发了引人注目的现象:黄色菌落的显现。这些通常是易于识别的微生物标志。然而,如果这些微生物难以被利用,我们则会观察到绿色的菌落。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对蔗糖的代谢能力并不直接关联到其引发疾病的可能性。仅仅关注黄色与绿色菌落的变化,并不足以完全预防弧菌病的发生。我在其他文章中深入探讨了这一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旨在降低弧菌病的发生率和减轻其严重性。
抗生素,这些神奇的化学物质,能够巧妙地干扰细菌和真菌的代谢过程,从而削弱它们的生存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并非抗病毒药物,尽管某些化合物同时具备抗细菌和抗病毒的双重功效。至今,已有数十种抗生素获得了批准,用于人类的健康治疗。
在水产养殖业中,仅有少数抗生素获得了批准,而在美国,这些被批准的抗生素更是限定于极其特定的用途。对于进口至美国的产品而言,只有极少数的抗生素得到了认可,确保了其使用的严格性和安全性。
想要深入了解抗生素的工作原理以及抗药性是如何形成的吗?我们强烈推荐您点击以下链接,探索Saloni Dattani在2024年发表于OurWorldinData.org的精彩文章:“抗生素是如何工作的,抗生素抗药性是如何演变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抗生素滥用问题主要集中在人类医疗和陆地农业领域,但公众对水产养殖业中抗生素滥用的关注似乎过于集中。这篇文章将为您提供全面而深入的见解。
水产养殖,这一充满潜力的行业,仍处于成长阶段。在国内市场,抗生素的使用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出口市场则更为关注这一议题。全球水产养殖的版图主要由发展中国家主导,但也有一些引人注目的例外——挪威和智利的鲑鱼养殖业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探索全球虾养殖业,我们发现一个令人兴奋的现象:厄瓜多尔、印度、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地正成为这一产业的中心。尽管缺乏统一的生产模式,这些地区不断探索和适应,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然而,疾病问题成为了可持续生产的一个重大挑战。许多疾病源自病毒,而次级感染往往与弧菌有关,这不仅影响了虾类的健康,也对整个产业的可持续性构成了威胁。
在水产养殖领域,细菌引发的疾病依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资深病理学家普遍认同,导致虾类大量死亡的主要元凶是多重感染的侵袭。
在水产养殖和人类医疗领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常被忽视,尤其是在识别引发特定疾病爆发的细菌时。面对一种新的、未被记录的细菌菌株或物种,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科学严谨的联系,明确其与所观察到的疾病过程之间的直接关联。这一过程对于精准治疗和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在对抗细菌挑战的战斗中,我们采用标准化的方法筛选分离物,以揭示它们对一系列抗生素的反应。这一过程至关重要,因为它帮助我们识别出哪种抗生素能够发挥最大的效力。正确的抗生素选择需要精准的剂量和恰当的治疗时长,以确保疗效达到顶峰。对于水产养殖业者而言,把握时机是成功的关键——及时而准确的治疗是保持养殖环境健康和生产力的核心。
某些疾病在动物群体中的传播速度之快令人震惊,它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导致动物(尤其是鸟类,它们在提醒农民这一问题上扮演着关键角色)濒临死亡。这种快速的疾病传播使得群体停止进食的时间变得异常短暂。随之而来的是恐慌情绪的蔓延,农民们在没有确诊疾病类型的情况下,便急忙使用手头上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这种做法是否恰当还有待商榷。
正如人类医学领域所见证的那样,许多传统抗生素已经失去了它们的威力,这促使我们更倾向于采用最新且最强力的抗生素。然而,对于特定感染选择不当的抗生素或剂量不足,实际上为细菌群体施加了一种选择性压力,推动它们发展出对这些药物的抵抗力。这种趋势不仅削弱了现有治疗手段的效果,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对抗耐药性细菌的挑战。
生物膜是细菌的天然屏障,能够抵御多种抗生素的侵袭。然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是一种自然现象。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多种复杂的机制。事实上,所有细菌都能产生抗微生物化合物,这是它们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的关键能力。这种能力使它们能够在争夺有限资源的过程中占据优势,从而确保种群的延续和扩散。
抗生素在动物治疗中可能留下残留,这正是我们对它们进行严格测试和评估的关键原因。我们的评估不仅关注它们对抗特定病原体的效力,还深入探讨动物体内代谢这些药物的能力。这种能力直接影响到药物剂量的确定、治疗周期的长短以及停药后的时间安排。具体来说,停药时间是指从抗生素治疗结束到代谢残留物降至法定安全阈值以下所需的时长。
在收获和加工环节,养殖虾仅接受有限的常规检测,主要针对少数抗生素和特定残留物。然而,绝大多数潜在的风险物质并未被纳入检测范围。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抗生素,在最终产品出口的国家中是禁止用于水生动物的。这不仅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也暴露出当前养殖虾监管体系的漏洞。
监管机构若将残留物风险视为重大关切,那么正在检测的抗生素和代谢物清单可能会显著扩展。出口经过抗生素处理的虾时,至关重要的是确保所使用的特定抗生素已在目的地国家获得批准,或者至少确保有足够的时间间隔,以消除任何可检测的残留物。
负责任地使用抗生素对我们每个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延缓抗药性的发展,保护我们免受日益增长的耐药性威胁。虽然抗药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细菌会不断进化,但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加速这一过程。不幸的是,一些水产养殖者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不仅对环境造成影响,也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我们必须共同努力,确保抗生素得到合理使用,以维护公共健康和生态平衡。
“可持续性”这一概念在营销领域似乎已沦为空洞的口号。然而,在水产养殖业中,它代表着一种经济而环保的生产方式,旨在保护生态环境免受破坏。这不仅包括高效的废物处理和先进的疾病防控措施,还涉及到合理使用抗生素以确保养殖过程的可持续性。负责任地管理这些关键环节,对于实现可持续水产养殖至关重要。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