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突破鳗鱼苗闭环孵化技术,单尾成本降至1800日元
更新时间:2025-07-15 10:39:58 来源/作者:冻品攻略微信号
在全球鳗鱼资源日益枯竭、国际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日本在鳗鱼苗人工孵化(闭环繁育)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日本水产研究与教育机构(FRA)联合山洋控股(Yanmar Holdings)和非营利研究组织Marino Forum 21,近日宣布已获得三项关键专利,实现了玻璃鳗(juvenile eel)大规模孵化的低成本化,单尾孵化成本下降至1800日元(约合人民币11.2元),为鳗鱼产业迈向可持续发展打开新局。
专利技术聚焦“苗种繁育”
育苗成本降至5%
此次发布的三项专利覆盖:
·新型高密度育苗水槽,可将孵化后的幼鳗饲养密度提升10倍;
·低成本高成长性饲料配方;
·一整套适用于闭环孵化的模块化量产系统。
通过这些技术,日本团队将人工孵化一尾玻璃鳗的成本从2017年的约3.6万日元大幅降至1800日元,成本削减约95%,创造历史最低纪录。
该系统采用U型横置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水槽,底部排水、易于维护,并且放大至50厘米以上也未影响成活率与生长速度,适合大规模部署。
从亲鱼繁育到玻璃鳗
真正实现“全人工闭环”
与传统“从野外捕苗再养殖”的方式不同,日本此项技术代表了从亲鱼→受精卵→孵化→前期幼体→玻璃鳗的全人工生命周期控制。FRA自2010年全球首次实现日本鳗人工闭环养殖以来,持续推进实用化进程。
育苗量产负责人须藤龙介表示,团队还在推进自动化投喂、优质亲鱼选育、育成周期压缩等改进工作,已有显著成效。
商业化仍在起步
但“未来已来”
尽管闭环孵化系统已进入量产试点阶段,但要完全替代目前依赖野生苗源的鳗鱼产业模式,仍面临挑战。日本每年对鳗鱼苗的需求量接近1亿尾。FRA理事长中山一郎表示:“如今越来越多业内人士认为,真正的全人工鳗鱼苗供应已近在眼前。”
随着CITES等国际组织对野生鳗鱼贸易管控趋严,日本此次技术突破不仅具备国内产业战略意义,也为全球鳗鱼产业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新范式。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