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7月17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府信息  >>  第十四届对虾产业发展大会:解析全球产业动态,共绘发展蓝图

第十四届对虾产业发展大会:解析全球产业动态,共绘发展蓝图

更新时间:2025-07-15 11:09:39       来源/作者:海洋与渔业杂志


image.png

7月13日-14日,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和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对虾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本届大会设置了4个专题报告环节,聚焦全球对虾供需形势、技术赋能与创新实践、饲料营养与健康、加工与消费等热点领域,分享产业发展形势和前沿信息。

专题报告 1

全球对虾供需形势

“全球对虾供需形势”专题报告环节,汇集厄瓜多尔、印度、越南、泰国、印度尼⻄亚、马来⻄亚等全球业界重量级嘉宾,分享本国对虾生产和贸易最新数据,深入分析产业发展特点和规划。

image.png

▲ 厄瓜多尔水产养殖协会主席何塞·安东尼奥·坎波萨诺作《厄瓜多尔对虾生产与市场分析》主旨报告

厄瓜多尔水产养殖协会主席何塞·安东尼奥·坎波萨诺全面介绍了本国对虾产业活力与发展潜力。对虾对厄瓜多尔经济至关重要,在养殖、加工和出口环节直接提供了约14.5万个就业岗位,间接岗位使就业总数达到约29万个。养殖面积覆盖5个省,达22.5万公顷。2024年对虾产量121.7万吨,出口额达66.05亿美元。产业经过30多年发展,从种虾培育、养殖到加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整体价值链得到充分发展。在发展策略上,通过优化投喂、多元化市场布局、功能营养研发、机械化—技术化—数字化升级、加工增值和纵向整合等举措,实现持续稳定与可持续增长。他表示,尽管近年来加工能力有所提升,但增值产品加工的增长仍超现有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未来若要维持市场优势,进一步投资势在必行。

image.png

▲ 印度马扬克水产养殖公司创始人马诺杰·夏尔马作《印度对虾生产与市场分析》主旨报告

印度马扬克水产养殖公司创始人马诺杰·夏尔马分享了印度对虾产业的发展情况。他提及,目前全球对虾产业价值470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以6.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至693.5亿美元,亚洲产量占比达60%-65%。印度对虾养殖面积约15万公顷,每公顷产量约5000公斤,80%的养殖户养殖面积低于5公顷,90%的产品依赖出口,但国内市场需求也在增长。同时,产业面临诸多挑战,种苗和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上升,全球竞争压力加剧,以及疾病频发,如白斑综合症病毒等极易造成重大损失。为此,印度期望在培育具有特定疾病耐受性的本土品种,寻找可持续的鱼粉替代品,开发功能性饲料,机械化和自动化升级,加强疾病预防和检测等方面取得进展,进一步推动对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image.png

▲ 越南渔业经济和规划研究所主任郑光秀作《越南对虾生产与市场分析》主旨报告

越南渔业经济和规划研究所主任郑光秀就越南虾产业生产和贸易情况进行了相关介绍,目前越南拥有超过830家工业规模的海产品加工厂,虾类产品作为主要出口品,占据海产品出口总值的约40%。2024年南美白对虾产量95万吨,黑虎虾33.8万吨。2025年1-5月,越南虾出口额达17亿美元,其中中国以接近5亿美元成为最大进口市场,同比增长90%。美国、CPTPP成员国及欧盟市场也呈现强劲增长。越南虾产业的竞争优势在于其先进的海产品加工技术、多元化的出口市场及产品种类多样化。然而,产业也面临生产成本上升、饲料成本高、疾病爆发等挑战,特别是美国对越南虾实施的高额关税及反倾销措施,给行业带来严重冲击。

image.png

▲ 泰国虾业协会顾问罗宾斯·麦金托什作《泰国对虾生产与市场分析》主旨报告

泰国虾业协会顾问罗宾斯·麦金托什分享了泰国虾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泰国现有注册农场25356个,养殖面积1.5万公顷,2024年南美白对虾产量28万吨,黑虎虾1.5万吨,饲料年产量达53万吨,拥有100家虾苗场及800家育苗场,年产虾苗330亿尾,超强虾苗10亿尾。同时,还采用封闭式生物安全模块化单元进行自动化养殖。同时,泰国对虾产业面临诸多挑战,极端气候、沿海海水质量恶化、病原体多样性和流行率增加等问题突出。未来,泰国对虾产业将在提高生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对疾病的耐受性。

image.png

▲ 印度尼西亚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布迪·维博沃作《印度尼西亚对虾生产与市场分析》主旨报告

印度尼西亚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布迪·维博沃分享了印度尼西亚对虾生产与市场情况,并重点探讨了对华出口前景。印尼对虾主产区集中在楠榜、东爪哇、西努沙登加拉和南苏拉威西等地,2024年对虾总产量约40万吨,其中凡纳滨对虾占80%,黑虎虾占20%。养殖模式涵盖传统池塘、半集约化池塘和集约化池塘,总潜力年产量可达100万吨。2024年印尼对虾出口量21.5万吨、出口额16.8亿美元,2025年1-5月对虾出口9.6万吨、7.9亿美元。中国是主要出口目标市场之一,但目前对华出口数量较少。为提升竞争力、开拓中国市场,印尼正采取系列举措,如优化养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丰富产品种类等。

image.png

▲ 马来西亚水产商公会会长林振泉作《马来西亚对虾生产与市场分析》主旨报告

马来西亚水产商公会会长林振泉介绍了马来西亚虾类产业现状与发展方向。他提到,2024年马来西亚渔业总产量达191万吨,总产值约40亿美金,其中水产养殖贡献51.16万吨,且呈现逐年递增态势,虾类养殖是核心板块。目前产业面临运营成本攀升挑战,人工成本达每月600美元/人,饲料价格高达1400美元/吨,土地租金每亩年付1400美元。未来马来西亚养殖虾行业将呈现两极化趋势,大型企业通过生物安全高密度养殖、物联网及自动化技术提升竞争力,小型农场则面临整合压力。接下来,马来西亚将持续聚焦清真认证高品质虾生产,巩固本地及出口市场地位。

专题报告 2

技术赋能与创新实践

“技术赋能与创新实践”专题报告环节,由国内专家学者、知名企业代表,分享了对虾养殖设备现代化升级、水产产业园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从产品输出到技术标准输出-中国国际水产产业园共建实践、日本对虾养殖创新实践等话题展开讨论。

image.png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陈军作《对虾养殖设备现代化升级》主旨报告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陈军围绕对虾养殖设备现代化升级展开分享。他指出,我国水产养殖机械化率仅约33%,传统池塘和棚养对虾养殖设备种类匮乏,水泵、水车式增氧机占据主导地位;工厂化养殖设备则多借鉴鱼类养殖。对虾养殖设备发展需遵循一定原则,要考虑装备成熟度、劳动力成本、生产管理能力和具体养殖模式。他认为,尽管机械化、智能化是必然趋势,但当前仍存在明显短板,如对虾起捕机械设备缺失。目前在人工智能加持下,生产要素数据化、在线化,渔业决策将大数据化、智能化,有力助推了渔业智能化升级。

image.png

▲ 铭治集团对虾产业链总负责人周胜利作《对虾产业全球化竞争下的应对策略——规模化园区养殖运营模式》主旨报告

铭治集团对虾产业链总负责人周胜利就“对虾产业全球化竞争下的应对策略”进行了分享,他提出,当前对虾产业处于全球化竞争,不同国家养殖成本有差异,中国养虾需找到应对策略。未来五年中国养虾格局将持续变化,小型家庭农场式养虾(10-20吨)有技术、人工和土地成本优势,抗风险能力强;租赁中小型规模养虾(50-100吨)面临租金、技术成本高和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园区和规模化养虾场(产量500吨+)更具潜力,有苗种、饲料和动保成本优势,养殖风险更可控。同时他还分享了铭治对虾养殖园区运营经验,如优化生产物资和设施设备成本,构建不同模式体系,实现整体效益的提升。

image.png

▲ 湛江市恒润机械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曹桢作《从产品输出到技术标准输出-中国国际水产产业园共建实践》主旨报告

湛江市恒润机械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曹桢以“从产品输出到技术标准输出-中国国际水产产业园共建实践”为主题,分享了中国从产品输出迈向技术标准输出的实践。他介绍,随着中国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创新升级,实现了从单一产品输出向产品与技术标准双输出的转型。同时,他以埃及国家水产产业园、印尼对虾养殖产业园等国际合作项目为例,详细解析了中国输出的五大技术标准体系:种苗繁育标准(建立现代化繁育体系)、养殖模式标准(高位池/陆基圆池等模式)、检验检疫标准(国家级认证实验室)、饲料加工标准(配方与工艺规范)及智慧渔业标准(生态体系建设)。

image.png

▲ 广东海洋大学教授迟淑艳作《日本对虾养殖创新实践:湛江高产模式与启示》主旨报告

广东海洋大学教授迟淑艳分享了日本对虾产业发展及其饲料应用情况。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工养殖日本对虾,近二十年养殖产量在4.1-5.6万吨波动,2020年断崖式下跌后,2023年单产提升,反映了养殖技术以及饲料升级的成效。其消费市场集中在华东地区,浙江消费量占全国60%,江苏和上海消费量占全国10%。当前养殖端仍存在养殖规格、精准营养、饲料利用率、水质调控、砂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她强调湛江高产模式的成功经验表明,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精准配制饲料,是推动日本对虾养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

专题报告 3

饲料营养与健康

image.png

“饲料营养与健康”专题报告环节,嘉宾将围绕全产业链赋能水产食品价值链的实践与突破、对虾饲料创新发展趋势-低鱼粉功能性饲料、全球南极磷虾产业现状以及展望等话题,嘉宾还将阐述中国对虾产业饲料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并介绍中国业界如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在推动第一产业优化升级、第二产业深度拓展、第三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开展的具体实践与有益探索。

专题报告 4

加工与消费

image.png

“加工与消费”专题报告环节,嘉宾将从“磷酸盐使用与包冰衣”问题的科学解析、虾类产品线上消费趋势&产地严选计划、不确定性影响下的对虾消费市场、进口对虾流通渠道变化、可持续可追溯水产品倡议进行分享。嘉宾将分别立足加工、渠道、零售、餐饮等多个维度,阐述中国企业的市场布局战略,剖析消费需求特征与业态变化趋势,共同探寻中国对虾消费市场的新增长动能。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