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导读  >>  虾类专题  >>  对虾肝脏发红怎么处理?转肝到底怎么操作!

对虾肝脏发红怎么处理?转肝到底怎么操作!

更新时间:2021-04-09 10:50:35       来源/作者:水产门户网



养虾的知识涉及到很多方面,从下苗到饲料到管理,从清塘到肥水到调水,从季节到盐度到酸碱度,从水质环境到营养均衡到提高免疫力等等,只有把这些方方面面的知识都掌握了才能把养虾风险降到最低。如果认为掌握了一两种特别药品或者一两种特别添加剂或者一两种特别技术就能取胜,那是不现实的。


在养虾这个系统工程中,各个环节各个因素既是独立的,不能相互代替的,但又是互为条件的互相联系的。在这个系统工程中,一般认为苗,料,管这三个方面最重要。苗即优质虾苗,料即优质饲料,管即优质管理。虾苗跟饲料这两个方面比较直观,比较容易,一分钱一分货,只要舍得出高价钱就解决了,唯独优质管理比较复杂。


优质管理即养虾所有该做的工作都要做到位都要做得好。管理是一个可大可小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养虾的一切工作都是管理,都是通过管理来实施的。狭义上的管理是指养虾的某个阶段,某个环节,某个方面的管理。


虾是甲壳类无脊椎动物,免疫系统比脊椎动物简单和脆弱得多,一般认 为对虾只有细胞免疫这一道防线.对虾生长在水中,且大部分时间蛰伏于池底,难以观察其病害情况.得病的对虾不摄食,难以用口服药对其突击治疗,所以病害一旦发生,得病个体往往得不到挽救,还会被同类残杀而造成病害横向传播


  在高温季节对虾疾病发生频率会较高,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目前养殖过程中主要有红腿病、白斑综合征、桃拉病毒病、黑鳃病、烂眼病、肠炎病、固着类纤毛虫病、偷死症等病症.针对虾的养殖,一般都是选择预防,虾一旦发病,其治愈的概率非常小,所以虾的养殖成功与否全取决于养殖过程中的预防管理工作.一旦发现有疾病预兆,或者检测出携带病毒或致病菌,应及早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肝胰腺是南美白对虾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所以就有了养虾就是养肝胰腺这句话。肝胰腺一旦发生病变,这个虾肯定是不健康的,而且对虾的病症也会随着肝胰腺的病变慢慢加重。现在正值高温期,对虾吃料比较猛,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现红肝现象,面对对虾的红肝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微信图片_20210409105703.jpg

首先我们要先弄明白对虾红肝的原因,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这样才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经过多年在一线走访,畅畅总结对虾红肝主要是因为肝胰腺负担过重引起的,具体原因如下:


1、池塘环境恶化

养殖户过量的投喂饲料导致饲料剩余,污染水质和底质,池塘底部环境恶化,造成细菌感染,加上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死藻增多,产生藻毒素,这些都会损伤对虾肝胰腺的健康,使对虾肝脏功能紊乱,加重肝脏的负担,进而发生病变。


2、投喂量过大

高温季节,对虾吃料猛,有的养殖户盲目追求高产,过量投喂饲料,超出了对虾的消化吸收范围,加重了肝胰腺和肠道的负担,这些都会损害肝胰腺,造成对虾肝发红,甚至肿大!

微信图片_20210409105731.jpg

3、转肝不顺利

转肝期是对虾肝胰腺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转肝成功的对虾肠道粗、吃料快,生长快。如果转肝不好,就会出现摄食量和消化率下降,这个时候肝脏负荷大,免疫、解毒、代谢能力弱,对虾肝脏就会“发红”,进而会引起继发感染形成病变。

造成对虾红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在平时要做好各方面的预防工作,防治对虾肝胰腺发生病变。在平时的时候做好换水改底的工作,以免细菌滋生,把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建议大家可以在平时拌料内服桉树精油,天然具有抗虫抑菌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控体内外的弧菌等有害菌,还可以预防对虾肠炎,绿色安全高效。


碰到这种问题该怎么解决呢?建议使用肠卫士配合中药保肝。


南美白对虾肝脏的功能主要是分泌消化酶与吸收、贮存营养物质,同时肝脏也可以解毒、防御、促进代谢等,若肝脏一旦受损,对虾全身器官将会崩溃。然而维护肝脏的健康需要蛋白质、糖类、各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很多人认为只要转肝期护好肝就没事了,往往会忽视中后期肝脏的“养护”,其实在中后期肝脏也很容易发生病变。在发病初期,还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一旦进入后期,肝脏发白萎缩、糜烂,南美白对虾往往会并发肠炎、黄鳃、黑鳃、烂鳃、红体、白斑等疾病,将难以挽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注重其他方面预防工作!

1、防反酸。清塘时酌情撒石灰,酌情撒钙镁磷肥。


2、清除蟹仔杂虾,减少病害传染源。用黑塑料布栏,用敌百虫或用杀灭菊酯杀。


3、降解重金属。投苗前1个星期泼洒二钠或有机酸。


4、防气泡病。pH值大于9.3,不要在下午或傍晚投苗,只能在上午10点钟之前投放或改变投放日期。


5、防冒底。养殖水位保持在1.2-1.5m,水太浅容易冒底。


6、保持充足的溶解氧。投苗之后晚上要坚持开增氧机,中午开1-2h。如果水色过浓晚上要增加增氧力度,甚至兼撒增氧剂。有计划投放微生态剂,酌情刮动底泥。


7、藻类。第一次肥水前不宜使用过浓过猛对藻类杀伤力过大的消毒药。第一次肥水要施足有机肥和无机肥,要选择晴天进行。如果出现蓝藻(蓝色水)甲藻(红色水)三毛金藻(黄色水)等较严重的有害藻,尚未投苗的应排掉重新纳水,已经投苗的不主张用硫酸铜等杀藻药物,提倡用EM菌、芽孢杆菌以及红糖、葡萄糖、米糠等综合措施,反复进行多次整理。


8、管好藻类。一方面要注意追肥,勤施少施,促进藻类繁殖生长,防止掉藻。二方面当水色过浓时要酌情施少量漂白粉,降解过浓水色,防止倒藻。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等一切有毒物质都是倒藻的衍生物,倒藻是虾病的主要根源。预防倒藻=预防虾病。


9、体质增强。重视前期开口的重要性,注重增强虾的体质,重视保肝、抗应激类产品的使用,可在对虾转肝期使用胆汁酸,注重拌料补充营养。


虾病预防不是靠1-2种药物,不是靠1-2种措施,而是靠综合预防措施,所有要做好的工作都属于虾病预防的内容。坚持塘底不好不进水,水质不好不放苗,苗不优质不要养。保持水体硬度,保持藻相菌相平衡,保持溶解氧充足。养殖前期虾病预防涉及的因素比较多,但关键是虾苗、溶解氧、饲料,如果虾苗健康、溶解氧充足、饲料营养均衡,养虾就成功了大半。预防虾病一靠科学二靠细心。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