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镰刀菌病
更新时间:2022-05-09 00:00:00 来源/作者:水生动物健康评估
在鱼类养殖中,通常的病害有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和真菌性病害,其中真菌性病害主要在鱼类体表损伤或处于不良环境时发生。鱼类真菌性病害中的水霉病一直为人们所熟知,而镰刀菌则是作为一种植物致病菌为人们所熟知,其所引起的鱼类病害却较少有人提起,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鱼类镰刀菌病。
镰刀菌属不全菌纲、丛梗孢目、瘤痤孢科、镰刀菌属(Fusarium),自从1809年Link首先在锦葵科植物上发现第一株镰刀菌,定名粉红镰刀菌Fusariumroseum Link以来,至今已报道超过500种,广布自然界,普遍存在于土壤及动植物有机体上,兼寄生或腐生生活。有些可引起人和动物的真菌病,具有致病范围广和致病力强等特点。
在分类学上,根据《菌物词典》2008年第10版,镰刀菌无性时期原属于半知菌亚门,有性时期为子囊菌亚门。
镰刀菌可在PDA等真菌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呈白色棉絮状,菌落大、边缘整齐、结构干燥蓬松。
镰刀菌的适应性较强,在10-35℃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在pH 4.32-11.44时均可生长,最适pH为7.85。
随着豆粕、各种谷类等植物源性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日益增加,鱼类受镰刀菌感染的潜在风险比以往更加大,已有文献报道黄色镰刀菌(F. culmorum)、镰状镰刀菌(F. fusarioides)、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棉腐镰刀菌(F. buharicum)、弯角镰刀菌(F. comtoceras)、串珠镰刀菌(F. moniliforme)和腐皮镰刀菌(F. solani)等都会引起鱼类疾病。
主要症状为头部、腹部、背部、尾部、胸鳍、背鳍和肛周等出现充血发炎,随后逐渐溃烂,并有白色丝状覆盖物, 随着病情的发展, 鱼体腹腔有溃烂穿孔现象。肝部充血, 部分弥散状;肠充血, 弥散状;肾充血,肿大, 有的呈弥散状;镜鉴腹腔体液发现大量镰刀菌分生孢子, 并且濒死鱼体均表现有白鳃症状,最终可导致死亡。镰刀菌孢子进入鱼体表皮后,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各个组织器官,导致充血、出血、血栓,进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组织坏死,同时孢子会在体内大量繁殖,最终导致鱼体呼吸困难而死。
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尚未有安全有效的防治镰刀菌病的措施,可用两性霉素B、克霉唑、益康唑和制霉菌素等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有一定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文芳, 陈红. 鱼类镰刀菌的研究:I.从大口黑鲈病灶上分离的镰状镰刀菌的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1996(04):345-352+403.
[2] 黄文芳, 胡朝晖, 张国祥, 等. 鱼类镰刀菌的研究:Ⅱ.棉腐镰刀菌Fu2和弯角镰刀菌尖F1对鱼苗毒害的初步研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3):1-8.
[3] 黄文芳, 胡朝晖, 张国祥, 等. 鱼类镰刀菌的研究:Ⅲ.几种药物对鱼类镰刀菌的抑制作用[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8(02):170-174.
[4] 可小丽, 汪建国, 苑晶, 等. 镰刀菌对鱼类致病性和组织病理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2010, 34(05):943-948.
[5] 朱研研, 王耀耀, 付美红, 等. 真菌分类鉴定研究进展[J]. 河北化工, 2010, 033(004):37-39.
[6] Matejova I, SvobodovaZ, Vakula J, et al. Impact of Mycotoxins on Aquaculture Fish Species: A Review[J].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 2017, 48(2):186-200.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