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冷应激”来袭!冬季养虾这3件事必须要做好
更新时间:2020-11-30 16:14:46 来源/作者:水产门户
12月份,全国多地的对虾养殖早已经结束了,但是对于我国的广西、广东 以及海南这些地区,在12月份仍然有较高的温度,仍然有对虾的养殖活动,对于再北方的区域为了能够赶上春节前上市对虾狠赚一笔智能通过搭建温棚来进行养殖了,即我们常说的冬棚养殖,实际上不论是冬季的外塘养殖还是冬棚养殖,最难逃的就是一个“冷”字,特别是冬季的天气不稳定,时常会有寒流、冷空气突袭,稍不注意对虾“抗寒”失败,一冬努力全都白费!
那么冬季对虾养殖如何进行防寒抗冻呢?有了冬棚真的就不怕寒冷侵袭了吗?本文为您揭秘。
一、 冬棚对虾养殖,仍要注意“冷应激”,冬棚并非“万能”!
很多养殖户认为冬季搭好了温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实际上水产养殖无论何种品种都是要靠天吃饭,在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始终还是过于渺小。南美白对虾本身就是来自于热带的养殖品种,当然喜欢较高的温度,具体温度需求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表可以明显看出短期内的低温都会对对虾造成损伤,甚至是不可逆的伤害。具体危害如下:
低温养殖的危害:
① 造成对虾的吃料速度减慢,降低生长速度、诱发其他病害。
低温会影响对虾的吃料和其他的生理活动,最终就会影响对虾的生长速度、以及体质,导致其他的病害问题接踵而来,结局就是对虾养殖失败;
② 造成对虾的大面积死亡,直接导致对虾的产量下降
再严重一点,温度再下降就会导致对虾直接出现大面积的死亡,尤其是在对虾正在经历脱壳的时间段内本身的体质就下降,赶上一波寒潮降温保温工作没做好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死亡,产量下跌!
③ 低温引起对虾的“冷应激”
广大的养殖户都知道在高温季节的养殖过程当中,一般为夏季,由于天气的变化就会导致对虾不能够及时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节自身的生理活动,最终就会引起自身的应激反应,严重时直接大面积急性的死亡。
而冬季也是一样,冬季的天气总体来说也不是很稳定,可能连续几天的低温后温度回升突然又有寒流袭来,温度的突然变化引起对虾的应激,我们称之为“冷应激”,而在冬季的养殖过程当中却很少有人能够注意到“冷应激”的危害,每年因为“冷应激”造成的减产案例不胜枚举!人在冬天都容易生病,更何况是脆弱的对虾。
那么如何减少冬季低温对对虾的危害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塘口一线服务经验和广大的冬棚虾养殖成功率较高的老板,汇集整理成如下的应对方案。
二、 冬季应对低温不用慌,三招轻松搞定!
① 加深水位,减少水体上下的交换、对流
对于冬季水位的控制很多的养殖户有不同的见解,低水位派养殖户认为,冬季水位过高将会导致水体交换以及增氧的效果打折扣,而水流的交换受阻,由于冬棚是密闭的空间就会导致整体的毒素的增加,最终引起对虾的急性中毒。
高水位派养殖户认为:冬季加高水位有助于水温的提升,可以促进对虾的吃料和生长的速度。二者都有一定的道理,笔者给出的建议是平时可以保持较低的水位,但是在要提前关注天气的变化,一旦发现近期的天气要降温就提前个3-4天将水位进行加深,高度一般要求在1.6米-1.8米左右(当然要根据池塘的具体情况而定)。这样既可以避免水位较高带来的交换受阻又可以通过水位的加深来增加水体的温度。
但是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加水之后务必要关注水体底部的溶解氧,高水位的池塘容易出现底部缺氧的情况,如果溶解氧过低就要及时的打开增氧设备或者使用抗低氧的产品,进行增氧。
目前市场上增氧产品种类繁多。传统的增氧产品受技术和配方制约,一般为3-8小时集中放氧。该类集中放氧的产品短时间内迅速放氧,氧气容易快速溢出水体,池塘存留效果差,且对养殖动物刺激性较大。同时使用成本高,并需要人工时时关注增氧情况。最新的技术是采用先进的缓释技术和特殊配方,使氧气可以在池底缓慢释放,增氧效果长达30个小时以上。该类增氧产品成本低,放氧时间长久且持续,省时省事又省力。
② 肥水、补充水体藻类
在以前的冬棚并未如此流行开来的冬季里,很多外塘养殖通过肥水来保证池塘水体温度,此方法由于增加了水体的浮游生物,同时具有一定的水色,可以很好的提升水体的温度,因此在冬棚当中也很实用。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藻类生长的时间,建议在寒潮到来前的6天左右开始肥水,下肥水的产品,并每日关注藻相的变化,一般来说在寒潮来临前的的四天要保证水色情况,而藻类的生长大概需要两天的时间,因此要预留出6天的时间来进行肥水的操作。
③ 关注对虾自身体质:打铁还需自身硬
通过改善水体的环境来减少降温对对虾的影响,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升对虾自身的体质,来应对较低温度的侵袭,“冷应激”也是应激,针对 应激的解决方案和夏季基本相同,使用多维全塘泼洒或者是拌料内服,多维具有增加机体能量、机体恢复能力以及低温的耐受性的特点,建议定期提前在寒潮来临前进行使用。同时可以搭配使用生姜来进行御寒。
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必要元素,人类每天也需要补充大量的维生素。由于人类肠道的构造,消化能力较强,一般的维生素制造为普通的颗粒。但是水产动物,如小龙虾、螃蟹和南美白对虾等动物肠道较短、吸收能力较差,因此维生素的颗粒越小越容易吸收。国外最新的技术是将维生素制造为纳米级别的颗粒,这样水产动物的吸收率就大大提高。其次,纳米级的维生素水溶性好,无论是拌料还是泼水使用效果都要好很多。
为了能够赶上春节进行卖虾,很多养殖户只顾拼命地投喂而忽视了低温的管理,最终“冷应激”侵袭,导致虾子大量死亡才悔之晚矣。冬棚虾具有较高的利润同时也具有较高的额风险,只有平时做好管理,才能笑迎丰收。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