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来!养殖户要知道的水产养殖换水10要素
更新时间:2020-11-06 15:00:00 来源/作者:水产门户网
养虾池内经常更换新鲜水可以增加油水内溶解氧含量、降低代谢毒物的浓度,改善池底氧化还原状态、还可以调整池内生物组成,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对虾的正常生长。
池内换水要因地、因时制宜。例如对虾体长在5cm以内时,为了刮于池底基础饵料生物的快速繁殖生长,池水不宜太深。这一阶段内,主要是定期向池内添加新鲜水和施肥。
水深应该控制在阳光能透射到池底为宜。以后随着对虾的体形逐渐增大,才开始转为换水。通常,养殖虾体长达到7cm左右时,(北方一般在7月中旬),目换水量应占池水总量的10%。
7月下旬后,由于水温升高很快,加上底残饵分解和池内绝对生物量迅速增高等原因,水质容易变劣,这时候的目换水量必须增大,原则上不能少干池水总量的20%。
总的要求是通过换水,使池内水变鲜、变活,还要注意保证光合单胞藻类有一定的密度。值得提出的是,近几年来由于工农业污染等原因,水质的变化经常起伏不定,沿岸海水富营养程度加剧,赤潮发生频繁,加上虾病(特别是病毒性虾病)流行,盲目换水有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因此,启用封闭式内循环净化水池就显得十分重要,上述期间要停止直接从外海提水。
换水原则
正常情况下,养虾池换水总的原则是,勤换、多换。但下列各点必须重视:
(1)白天少换,傍晚后多换;
(2)天睛少换,天阴多换;
(3)有风(池面见波浪)少换,无风(水平似镜)多换;
(4)对虾密度大多换,密度小少换;
(5)池内生物量高的多换,反则少换;
(6)水色浓或者异常、海水透明度小于30cm时多换;
(7)降温和寒流侵袭期少换;水温高过30℃时多换;
(8)池底转黑、有臭味逸出时要彻底更换(此时最好投放水环境保护剂或者光合细菌);
(9)对虾出现“暗浮头”时多换;
(10)对虾出现病灶时多换,勤换。
提高换水效率的另一些方法是:
(1)改白天换水为夜间换水;
(2)光快速放水后进水;
(3)通过排水闸底部放水;
(4)不纳潮头水;
(5)严禁纳用已经污染的海水(包括赤潮水)。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