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9月06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技术应用  >>  池塘pH值如何调节?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池塘pH值如何调节?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5-09-02 11:01:09       来源/作者:华中渔业研究社

 

pH值是衡量池塘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大多数养殖动物在弱碱性条件下,生长较为迅速。

1.jpg

 一、如何通过PH值判断水质是否正常 

养殖池塘PH值走势以及变化幅度反应出水质的变化,除了部分养殖区域受到土壤因素决定,其他主要是水体藻相、菌相、有机质的平衡程度。池塘的PH值在日出时开始上升,下午3-4点时最大,日落时达到最大值,接着开始下降,到第二天日出前达到最小值,如此规律变化,pH值的日变化在0.5—1之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或低于这个范围,则说明水质异常。

2.jpg

温馨提示:养殖池塘的PH值的正常范围7.5—8.4。

 二、PH值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1、pH偏低的影响:

当PH值低于7时,水体呈酸性,会对鱼虾的鳃产生刺激,造成鱼虾血液携氧能力的下降,影响呼吸,体质下降,降低鱼虾的抵抗力,进而影响摄食及呼吸;

偏酸性水体会导致由原生动物引起的寄生虫鱼病大量发生,如鞭毛虫病、根足虫病、孢子虫病、纤毛虫病、吸虫病等。pH值在5~6.5之间,又极易导致甲藻大量繁殖,对鱼的危害也较大。细菌性烂鳃病多发生于偏酸的水体中,因为烂鳃的有害菌"喜酸"。

2、pH过高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水产品种而言,早晚相差不要超过0.5,最适pH在7.5-8.5之间都较为合适。当pH高于此范围,可能会出现:

1、会使水体中的碱性加大,长时间高pH值会会破坏鱼虾鳃部组织,导致呼吸困难,出现鱼苗黑身、游水、摄食减少,死苗增多的现象;

2、氨氮毒性增强,氨氮的危害关键取决于水体pH变化,当pH过高(水质偏碱)的时候,几乎全部为分子态氨氮(氨氮形态分两种:分子氨和离子氨,分子氨有毒,离子氨无毒),加大中毒的风险。

3.jpg

三、池塘PH值变化的原因

PH升高的原因:水中的藻类繁殖过快,藻类含量多,导致光合作用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水体的pH值升高;或者是使用过多的生石灰。

pH降低的原因:水中藻类缺乏,微生物含量多,导致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导致pH降低;或底质酸性物质含量过高,使用化学肥料过多。

4.jpg

四、池塘PH值调节技巧

我们可以在清晨6点首次测量水体PH值,此时藻类尚未启动光合作用,故pH值最低。下午3至4点再次测量,此时光合作用旺盛,pH值达到峰值。对比这两次数据,从而判断如何调节:

1、早晚测pH值波动0.5-1,表明藻类稳定,水质状况良好。

2、早晚pH差值超1,表明藻类过度繁殖,需调节水质,推荐采用乳酸菌或芽孢杆菌进行水质调控。

3、早晚测量pH值波动若小于0.5,暗示藻类稀缺,应适量施加肥料,如磷酸二氢钾或过磷酸氢钙,助其生长繁殖。

4、若早晚pH值无显著变动,表明池塘藻类稀缺或数量不足。需及时增养,可用玉米粉、红糖、EM菌、活力碳源和水组合发酵,成本亲民且效果显著,同时此配方对降低亚盐含量也具功效。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