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府信息  >>  “河鲜之王”斑鳠苗种规模化繁育获得成功!

“河鲜之王”斑鳠苗种规模化繁育获得成功!

更新时间:2025-10-09 11:07:48       来源/作者:海洋与渔业杂志

 

10月2日,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一企业养殖基地,由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山大学和广东渔歌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斑鳠人工繁殖和苗种规模化培育”项目,顺利通过广东水产学会组织的专家现场测产。

经现场查验、测量和统计,项目培育出平均体重2.35g,平均全长6.60cm斑鳠苗种约5.2万尾,鱼苗生长发育正常。这一成果标志着斑鳠规模化繁育的核心技术已被攻克,将为这一保护动物的资源恢复和产业化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种业基础。


1.png

2.png

3.png

专家组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林蠡、广州大学教授舒琥、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赵会宏、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研究员陈金辉等组成。

斑鳠,素有“河鲜之王”的美誉,是珠江“四大名鱼”之一。其肉质鲜美、胶原蛋白含量高,长期深受消费者青睐,经济价值极高。但近年来,受过度捕捞、栖息地变化等因素影响,斑鳠野外种群急剧减少,已于2021年被正式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仅限野外种群)。尽管斑鳠人工繁殖研究持续开展,但受制于其深水底栖的习性,自然繁殖行为难以观测;加之人工养殖条件下斑鳠普遍存在雌雄性腺发育不同步、卵成熟障碍及受精率低等关键难题,致使规模化苗种培育一直未能实现。

自2023年起,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山大学和广东渔歌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了专项科研团队,收集培育了3~5龄斑鳠繁育亲本3000多尾,突破了斑鳠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瓶颈,建立了从亲本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受精到苗种规模化培育的全流程人工繁育技术体系。

4.png

5.png

6.png

清远市清新区农业农村局郑广洪副局长对项目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表示肯定。他指出,斑鳠规模化繁育技术的成功,不仅对保护珠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修复北江生态具有重大意义,也为清远市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重要抓手和优质种源保障,有望为清远打造水产百亿产业提供新的方向。

中山大学张勇教授表示:“此次斑鳠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的重大突破,是水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典范。为拯救珠江珍稀物种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确保‘河鲜之王’能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增殖放流实现基础种群的恢复;在实现全人工繁殖后又可以提供充足的养殖苗种满足市场需求,真正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据悉,项目团队正加紧总结技术经验,在优化苗种培育技术的同时,积极探索斑鳠成鱼的生态养殖模式,致力于将苗种繁育规模迅速提升至百万尾级别,为后续资源增殖放流和产业化推广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