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8月02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导读  >>  鱼类专题  >>  缺氧、浮头、死鱼!这十大致命因素你一定要了解,不能只开增氧机

缺氧、浮头、死鱼!这十大致命因素你一定要了解,不能只开增氧机

更新时间:2025-05-15 11:12:07       来源/作者:华中渔业研究社


池塘已经开增氧机,可是还是有鱼浮头怎么办?今天小编分享一下,引起鱼类浮头的十个因素及处理!供大家参考:

image.png

1、水质清瘦引起的浮头

精养池塘经多年淤积,底泥一般较厚,其中隐藏大量浮游生物及原生动物虫卵。开春水温回暖并经生石灰消毒和施肥后,这些虫卵很快被激活,大量繁生,致使池中呼吸耗氧量大大增加。而具有造氧功能的浮游植物却日渐匮乏,池水很快变瘦,水呈灰白色或浅棕色。4-5月及苗种培育前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由于此时水温不是很高,浮头症状也不是很明显,所以往往被人们忽视而造成事故。

对策:(1)用阿维菌素杀灭过多的浮游动物并立即施肥肥水。

(2)结合清塘铲除过多的污泥,及早在浅滩处施放有机基肥,并用铁耙反复拖拉,加速发酵分解,切忌堆积过多。

2、水肥引起的浮头

前期施入大量未经发酵的粪肥,加上过厚的淤泥及饲草残渣的堆积,池水一般很肥,夏秋季节水温大幅上升后,肥料及有机堆积物发酵分解消耗掉大量氧气。在这种情况下,水中溶氧被大量夺走,缺氧浮头在所难免。

对策:

(1)每2—3年清淤1次。饲养管理中,及时捞除饲草残渣。使用有机肥料应经充分发酵后少量勤施,高温季节应以微生物肥搭配磷酸二氢钾使用,一般在晴天上午泼施。

(2)定期冲新水,合理开增氧机,使水质保持“肥活嫩爽”。

image.png

3、转水引起的浮头

养殖中后期,池水因过肥往往繁生大量蓝绿藻,水呈蓝绿或暗绿色。下风口往往漂浮一层有机浮膜,池底积累有大量硫化氢、甲烷、氨氮等有害气体毒化水体。如遇天气突变或其他原因,蓝绿藻等老化死亡下沉。池水出现分层现象:底层暗黑色很肥,而上层水透明度却很大。全池溶氧很低,而有毒物质显著增加,下风口可闻到腥臭味,水质很快恶化,即所谓水质败坏或“转水”。如不及时抢救,将发生严重浮头、泛塘甚至绝产。

对策:(1)勤巡塘观察,当发现池水暗黑老化后应立即冲新水或用生石灰调节水质。

(2)一旦转水应排去底层水灌注新鲜水,换水量1/3~1/2,并同时施用蛋白多饵肽+磷酸二氢钾,尽快使水肥起来,增加溶氧。

(3)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排除有害气体。

4、天气变化引起的浮头

晴天傍晚雷阵雨、刮冷风或开增氧机,都会使池水上下层提前对流:溶氧高的表层水下沉,偿还氧债;底层水却夹杂各种有害气体甚至沉渣泛起,造成全池缺氧,引起浮头。另外,连续阴雨天气,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微弱,水中溶氧得不到足够补充。而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却照常进行,因而引起浮头。

对策: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遇有阴雨闷热天气,下午应少投饵或不投饵,夜间巡塘,次晨开增氧机或泼洒增氧片。

5、水中生物密度过大引起的浮头

有些缺乏经验的朋友不经清塘消毒就放养鱼种,而且灌水时也不设置过滤网,各种野杂鱼及虫卵一并入池,造成池中生物密度过大,使鱼类缺氧浮头。特别在高温季节,水中氧气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减少,而鱼类呼吸强度却随之加强。在这种氧气消耗大于来源的情况下,浮头就在情理之中。

对策:(1)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放养密度。

(2)进行清塘消毒,灌水时要在进水口设置筛绢滤水口袋,避免野杂鱼及虫卵入池。

(3)必要时用杀虫药杀灭过多的浮游动物。

6、氨氮中毒引起的浮头

前期死鱼较多又未及时捞出的池塘,或不慎一次施用化肥过量的池塘,常会造成氨氮及其他有害物质超标,从而引起浮头。但这种浮头多在中午发生。鱼类行动迟缓,时间久了也会致死。

对策:(1)立即冲新水,并开机增氧排毒。

(2)施用过硫酸氢钾或高铁酸钾等改善底质,同时补充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同时视水体肥瘦决定是否下肥。氨氮爆表时忌使用生石灰等碱性药物。

image.png

7、误引污染水或用药量过大引起的浮头

这种情况引起的浮头,除上浮外,还会乱窜乱跳或狂游。

对策:快速引进新水,稀释有害物浓度。同时泼洒VC或有机酸进行解毒。

8、病害引起的上浮

当鱼类鳃片上寄生大量寄生虫或原生动物时,往往影响鱼类呼吸,上浮水面,清晰可见,结团漫游,偶有打旋症状,草鱼最为明显。

对策:连续使用杀虫药2~3次,同时外泼戊二醛,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9、饥饿引起的上浮

当水质清瘦天然饵料缺乏时,鲢鳙会结群上浮觅食,抢食饲料粉末,吞食下风头有机浮膜,但行动敏捷,游泳自如,并非缺氧引起。

对策:及时泼洒光合细菌+蛋白多饵肽,加速繁殖浮游生物。

10、肝胆综合症引起的上浮

患肝胆综合症的草鱼、鲤也有上浮症状,活动无序,或打旋或钻上钻下。检查体表不见明显症状,但解剖后可见肝呈白黄斑状,胆肿大,暗黑色,鱼陆续死亡。

对策:(1)症状严重时,停料2—3天。然后慢慢恢复投料。

(2)建议拌料投喂时添加肝肠护卫或在饲料中适量添加肝肠护卫+VC可防治此病。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