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技术应用  >>  牛蛙养殖户注意!这个新模式让尾水达标、成活率提升,效益更可观

牛蛙养殖户注意!这个新模式让尾水达标、成活率提升,效益更可观

更新时间:2025-09-17 11:20:56       来源/作者:科学养鱼


牛蛙是我国重要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产业规模已突破千亿,但传统养殖模式普遍存在环境污染、病害频发和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产业可持续发展,也与当下“双碳战略”和绿色渔业发展的方向相悖。据了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张家松团队聚焦“绿色、健康、高效”,致力于构建符合现代渔业转型需求的牛蛙养殖新模式取得进展,为此科学养鱼采访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张家松团队成员郑晓婷助理研究员。

Part 01

科学养鱼:据了解,您所在的团队提出了以循环水养殖系统(RAS)为核心的产业园区模式,请介绍一下该模式?

郑晓婷:我们提出的这个模式,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统一服务、独立养殖、严格监管”。产业园区由业主来统一建设养殖设施、供水系统和尾水处理中心,保障养殖户的用水安全和尾水达标排放。同时,园区还会统一采购苗种、饲料和动保用品,提供技术和病害防控服务。这样既能保证养殖过程的规范化,也能减轻养殖户的负担。入驻的养殖户只需要租用或购买养殖单元,就可以专心养殖,既有自主性,又能享受全方位的服务。

cf60e79fdcb6724badd9c1f48cc6c06f.png

循环水养殖系统(RAS)为核心的产业园区模式图

Part 02

科学养鱼:该模式有哪些养殖技术要点?

郑晓婷: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是水质管理,RAS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溶氧、氨氮和亚硝酸盐等关键指标,保持水质稳定。第二是尾水集中处理,用生态塘、生物滤池等方式,把污染物降到最低,实现水体的循环利用。第三是源头把控,统一提供健康苗种和配合饲料。第四是病害防控,园区配有实验室和专业团队,帮助养殖户快速诊断、科学用药。最后还有智能化管理,比如自动投喂、远程监控,让养殖更高效。

35907613c7236b067c4edbf2baca9c9f.png

Part 03

科学养鱼:该模式有何优势?

郑晓婷:优势还是很突出的。首先是环保,尾水集中处理能确保达标排放,符合绿色发展的方向。其次是风险可控,统一管理投入品,能避免劣质苗种和药物滥用带来的问题。再一个是成本和效益,集中采购能降低成本,技术支持能提高成活率和养殖效率。除此之外,生产过程更标准化,产品更容易进入高端市场。同时,产业园的集聚效应也能带动饲料、加工、物流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57d5dd92be191eca2d337a1df998713c.png

Part 04

科学养鱼:该模式适用哪些地区?投入及效益如何?

郑晓婷:它特别适合牛蛙主产区,比如珠三角、长江中下游这些养殖密度高、环境压力大的地区。确实,前期投入比传统养殖要大一些,主要是RAS系统和尾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但从长远来看,成活率能提高10%~15%,饲料利用率也会更高,整体经济效益比分散养殖要好得多,而且产品更容易走向品牌化和高端化。

Part 05

科学养鱼:针对选择该模式的养殖户,需要注意什么?

郑晓婷:我觉得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要愿意学习新模式,掌握RAS系统的操作和管理。第二,要遵守园区的统一制度,特别是用药规范和环保要求。第三,要善于和园区技术人员沟通,及时调整养殖方案。第四,要做好资金和规划安排,因为这个模式的回报是长期的。最后,也要有品牌意识,在统一标准下提升自己的质量和信誉。这样,养殖户不仅能在园区内稳健发展,还能逐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60d2ce33ebe37640d90df61fe4d99ae2.png

Part 06

科学养鱼:贵团队在牛蛙种苗繁育、养殖模式、病害防控等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郑晓婷:其实,这几年我们团队在牛蛙全产业链上做了不少探索。比如在苗种繁育方面,我们研发了一套室内生物絮团培育工艺。最大的好处是环境可控、不受天气影响,而且尾水不用排放,饲料残渣和粪便都能被生物絮团分解。更重要的是,这种环境里完全不用抗生素,蝌蚪的营养供给也特别全面,所以变态快、成活率高,蛙苗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基于此技术,我们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件和卢森堡发明专利1项。

9e069773e162cb14319795cf80d62ed6.png

生物絮团组与流水对照组蝌蚪大小对比

在养殖模式上,我们也在做创新。我们和企业一起优化了“蛙—鲮—鳜”多营养级循环养殖模式。简单来说,牛蛙养殖池与鱼塘搭配分布,蛙池建在塘基,两个鱼塘布设在蛙池左右,1亩蛙池配备10亩鱼塘。池塘里放养鲮鱼苗,蛙池养殖尾水排进鲮鱼养殖池塘,因为牛蛙的排泄物里蛋白质含量高,鲮鱼以牛蛙排泄物为饵料,可以做到不另外投料;鲮鱼苗养到一定规格之后可用作鳜鱼的饵料;尾水经过两级生物过滤之后再回到蛙池,进行循环使用,形成了牛蛙—鲮鱼—鳜鱼的共生生态循环模式。这样不仅解决了尾水排放的问题,还把整个养殖系统做成了一个生态循环链条,蛙养得健康,鱼也养得好。

另外,我们在绿色防控上成效显著,主要研究了牛蛙在亚硝酸盐暴露下的健康问题。结果发现,亚硝酸盐会导致牛蛙出现肝损伤和氧化应激,但添加柠檬醛后,这些不良反应明显缓解了。比如血清和肝脏指标恢复正常,抗氧化能力增强,肠道消化酶活性也得到改善。同时,我们通过宏基因组和代谢组分析发现,柠檬醛能调节肠道菌群,让有益菌增加、有害菌减少,还能改善脂质代谢异常,保持肠道和肝脏的平衡。简单来说,柠檬醛在牛蛙身上展现了很好的绿色防控作用,不仅提高了抗逆性,也为减少抗生素依赖提供了新思路。

046acfe3d0baaa1653126a33f12906d9.png

Part 07

科学养鱼:贵团队这些成果对水产行业的影响如何?

郑晓婷:可以说影响非常显著。首先,在苗种环节,我们研发的室内生物絮团培育工艺,大幅提高了蝌蚪的成活率和变态速度,幼蛙的整体健康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对于养殖户来说,这意味着养殖风险明显降低,投入产出比更高,同时减少了因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c13bf54483c729d48613c97c97e8d2aa.png

室内生物絮团技术培育牛蛙幼苗

其次,在养殖模式上,我们探索的“蛙—鲮—鳜”多营养级循环养殖模式,把牛蛙养殖与鱼类养殖有机结合,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尾水循环再利用。牛蛙排泄物直接供鲮鱼食用,鲮鱼长到一定规格后又可作为鳜鱼饵料,形成完整的生态链条。这不仅解决了传统养殖中尾水排放和水质污染的问题,还提升了整个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让牛蛙和鱼类都能在健康、稳定的环境中生长。

最后,在绿色防控方面,我们研究发现柠檬醛对牛蛙在亚硝酸盐暴露下的肝损伤、氧化应激等问题具有明显缓解作用,不仅增强了牛蛙的抗逆性,还调节了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脂质代谢异常,为减少抗生素使用提供了可靠方案。这意味着养殖更安全,产品质量更高,也符合绿色健康养殖的发展趋势。

总体来看,这些技术和研究成果不仅提升了牛蛙产业链各环节的效率和可控性,还为整个水产行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资源利用更充分、环境压力更低、动物健康水平更高,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安全、更优质的水产品。可以说,这是一套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创新养殖方案,真正推动了牛蛙产业向绿色、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

c92ba6022049c6f299f57d5ddbc72320.png

Part 08

科学养鱼:贵团队下一步有何计划?

郑晓婷:我们团队的研究主要是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平台下,开展大规格苗种的培育工作。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在可控的室内环境里,通过循环水系统,让蝌蚪从苗种阶段就得到最优质的养殖条件。这样做的好处很多:环境稳定、不受天气影响,尾水可以循环利用,同时减少对外界抗生素的依赖。

接下来,我们的工作主要聚焦培育“无抗蛙苗”。借助我们室内生物絮团培育工艺和绿色防控技术,牛蛙苗从蝌蚪阶段开始就能保持健康,完全不用抗生素。比如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无抗蛙苗的变态率和成活率都明显高于传统苗种,同时肝脏和肠道指标更稳定。这不仅降低了养殖风险,也为养殖户提供了安全、绿色的苗种选择,有助于整个产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我们希望通过无抗蛙苗这个核心策略,从源头到成蛙全链条打造健康、高效、绿色的牛蛙养殖体系,为行业树立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