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9月18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府信息  >>  从“养得多”跃向“卖得好”,珠海“年鱼”如何突围?

从“养得多”跃向“卖得好”,珠海“年鱼”如何突围?

更新时间:2025-09-18 10:17:26       来源/作者:羊城派

 

全国六成海鲈出自珠海斗门白蕉,如何从“养得多”跃向“卖得好”?当“年年有余”化作“年鱼经济”,珠海鱼能否游成文化鱼、品牌鱼、致富鱼?

9月23日,珠海将在桂山岛举办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创新融合“丰收节”与“年鱼大会”双IP,打造全国首个“丰收+年鱼”主题品牌:这不仅是斗门白蕉海鲈的“价值突围”,更是珠海以“一条鱼”为切口,撬动“年鱼经济”破圈、讲好乡村振兴故事的深层实践。
1.jpg

破局:以变应变,把控源头品质

白蕉海鲈作为珠海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肉质细嫩,鲜香浓郁,是珠海现代渔业的“当家鱼”。北宋范仲淹一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道出了千年不衰的味觉记忆。 

珠海斗门拥有全国最大的海鲈养殖基地,养殖面积超3.9万亩,年产量占全国六成以上,堪称珠海农业的“金名片”。近年来,在“龙头企业+基地+渔户”模式推动下,白蕉海鲈已形成从养殖、加工到销售的完整链条,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然而,这条“明星鱼”并未卖出“明星价”。每逢集中上市,塘口价一度跌破10元。品牌不响、品质不稳、鱼苗依赖外省,成为制约发展的三道坎。见证白蕉海鲈三十余年变迁的珠海市农产品流通协会会长黄锦忠坦言:“养得多,卖不上价,是我们很头疼的事。” 

要跳出“丰产不丰收”的怪圈,不能只低头养鱼,更要抬头看市场。 

破局,从“一尾苗”开始。去年10月,珠海市海洋集团投资建设的“海发蓝色种业产业园(飞沙村基地)”投产,这是珠海首个海水鱼种业产业园,补齐了产业链前端短板。产业园首期投资达8300万元,投产后每年可培育海鲈鱼、金鲳鱼、黄立鱼、石斑鱼等高品质苗种达1亿尾。同时,珠海海洋集团还推进海鲈咸化养殖,提升鱼肉口感。 

科技让养殖变得更可控,也让品质有了硬底气。 

融合:以新求新,激活产业链条

但海鲈的出路,不在产量,而在价值。如何让好鱼真正“破圈”?珠海给出的答案是:农文旅融合。 

中国人讲究“年年有余”,“鱼”是千百年来朴素的情感符号。珠海由此率先提出“年鱼经济”。

2022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珠海市举办首届“中国年鱼博览会”,旨在开发以鱼为载体的贺年仪式性消费,推动产业振兴。会后,“年鱼”概念迅速走入大众视野。 

乘着这股东风,珠海推动“年鱼”从概念走向市场。水产品与年节消费被紧密绑定,催生出融合生产、文化与消费的新场景。海鲈不再只是食材,更成了节庆仪式的一部分:春节前,“年鱼礼盒”走进千家万户;开渔季,“开渔宴”“渔市市集”轮番登场;餐饮企业以海鲈为原料,打造文化主题菜单,将其融入高端粤菜体系。 

体验边界也随之拓展:市民登上“澎湖号”等现代化海洋牧场平台,参与捕捞、观光;农家乐、民宿推出“海鲈家宴”,游客可亲手制作“清蒸海鲈”“海鲈鱼饼”……农业提供产品,文化赋予意义,旅游创造体验,三者深度融合,让白蕉海鲈从“地标产品”跃升为“生活方式载体”。 

赋能:借力“媒体+”,构建价值传播新生态

如何让一尾海鲈,游向更广阔的天地?在农文旅融合的基础上,珠海以“媒体+”为引擎,构建多层次的价值传播体系。 

今年,广东印发《“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将媒体传播力转化为产业驱动力。珠海随即出台工作要点,明确“持续推进‘珠海年鱼’首发地及预制菜节庆经济活动”,“白蕉海鲈”作为重点品牌被多次提及。 

以“鱼”为基、借“年”起势,系列融合传播行动持续落地:珠海联合羊城晚报推出“粤味明珠”推广活动,深度挖掘白蕉海鲈的饮食文化与品牌价值;联合南方都市报举行中国年鱼“国鲈食尚”粤港澳白蕉海鲈美食分享会及大型直播带货活动……珠海传媒集团则依托“为家乡我愿意”“我在珠海挺好”等融媒IP,通过短视频、直播讲好海鲈故事;条漫、小程序游戏、“年鱼”红包等创新形式,让品牌形象更加年轻、立体。 

“媒体+”不仅带来流量,更促成真实交易:9月4日,品珍科技联合东方甄选直播两天,售出超30万条海鲈,销售额突破800万元;9月12日,广东台《从农场到餐桌》走进斗门,促成集元水产与香港九龙冰室当场签下20吨采购意向,从塘头到餐桌,产销桥梁正在加速构建。 

数据显示,在“媒体+”战略推动下,白蕉海鲈从粤港澳大湾区“游”向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城市群、陕西、黑龙江等地,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提升至186亿元。 

海鲈越游越远,“年鱼经济”持续扩容。借鉴白蕉海鲈成功经验,金湾黄立鱼、万山金鲳鱼、乾务鳗鱼等特色水产品正加速“出圈”,与节庆消费深度融合,共同打造辨识度鲜明的珠海城市品牌矩阵,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澎湃动能。 

“‘年鱼经济’的崛起,不仅是农业产业的升级,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华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伟教授表示,珠海以“媒体+”为引擎,将一条鱼升华为一个符号、一种生活方式,成功探索出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珠海路径”。 

秋分渐近,金穗满仓,又是一年丰收时。春天播下种子,将在秋天迎来收获:这不仅是自然的法则,更是城市的耐心与远见。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